2017 (56)
2020 (53)
2023 (119)
上篇:D26:無主人的旅舍
8/5/2025 | 陰轉多雲 | 12–15℃
今日路線:從 Hæverstølen 徒步到 Norgar Voll,繞路買補給,共計約 28.4 公裏。
今天的天氣依然宜人,氣溫清涼,沒有烈日炙烤,也沒有持續的降雨,隻是前幾夜落下的雨水,給道路留下了不少積水和泥濘。尤其在一些樹蔭遮蔽的地方,水窪久久不退,讓本就有些疲憊的腳步,不得不變得更為小心。
我正站在一段泥濘濕滑的林間路口躊躇不前時,奧地利姑娘 Verena 剛好從後方趕了上來。我半開玩笑地說:“你走前頭給我探路吧,我跟在你後麵走。”她爽快地答應了,輕巧地踩進泥地,似乎這些“障礙”根本難不倒她。
Verena 和荷蘭路友Karin 基本上天天都睡帳篷。這在聖奧拉夫之路上不算少見,很多人都帶著帳篷,哪怕不是每天使用。但Verena 她們是真正把“野營”當作旅程的一部分來享受的人。
我前幾天與她分享手機上的“免費紮營點”App時,她笑說:“我手機根本沒信號,除非有 WiFi。”我吃了一驚:“那你一路上怎麽導航?”她聳聳肩:“靠路標和那本徒步指南書。”
我頓時震撼。對我來說,手機導航幾乎是生命線。我總是需要不斷確認自己的位置,查看路線變更,判斷還有多少距離,甚至要查附近哪兒有超市,Verena 卻淡然一笑,說她也走了這麽遠,一切安好。
今晚抵達 Norgar Voll 的住宿點時,我們有了更多交流的時間。她主動找我聊天,問我為何徒步聖奧拉夫之路,為何喜歡徒步聖路。我一一回答後,也反問了她同樣的問題。
她說,自己今年 25 歲,奧地利人。去年她遇到了現在的男友,一位瑞士人。於是她決定移居瑞士。沒多久就在瑞士找到了一份非常滿意的工作,公司提供 6 周的帶薪假期。她一開始並沒有徒步的打算,直到今年年初遇到了一件對她影響深遠的事情。
“我親眼看見一個 83 歲的老人突然心髒病發作,我是第一個衝上前的人,為他做了心髒按壓。”她的眼神突然堅定起來:“我救活了他。他現在恢複得很好,甚至還能騎自行車。這件事讓我意識到,生命太寶貴了,每一天都值得感恩。”
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她說,出發徒步聖奧拉夫之路,是她為感恩而走的朝聖路,是一段與自己、與信仰、與世界重新連接的旅程。
然後,她笑著說:“我這次徒步結束後,還會收到訂婚戒指呢!我們準備明年結婚。”
聽她講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這條路上遇到的許多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出發點和理由:有人為了信仰、有人為了療愈、有人為了挑戰,也有人隻是單純喜歡自然和自由。每一個腳步背後,都是一段故事。而 Verena 的故事,充滿了希望和愛。
今天雖然走了近 30 公裏,但卻是非常充實的一天。路有點滑,有點泥濘,有些繞遠,但有同行、有故事、有信任,也有深深的感動。
以下是今天沿途隨拍。
挪威的馬兒乘坐的大篷車與我穿越非洲時的大篷車同一個牌子。
走在挪威的森林裏,令我想起一本書,叫《挪威的森林》,真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書。
與奧地利姑娘Verena一同走過的一段泥濘路。
今天繞路去Berkak小城的超市買了兩天的補給。晚上做了自己喜歡的煎魚和Pardron Pepper。
Verena在我房間彈唱吉他。
今天入住的農舍,室內溫馨,窗外風景如畫。真想多住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