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6)
2020 (53)
2023 (119)
7/10/2025,晴,13–25℃
昨天下午,我搭乘法國航空,從舊金山出發,跨越大西洋,今天下午順利抵達挪威首都奧斯陸(Oslo),並絲滑般入住市中心的旅館。窗外是夏日的長晝時光,空氣清涼而澄澈。兩天後,我將從這裏啟程,踏上我的第十四條朝聖之路:聖奧拉夫之路(St. Olav Ways)其中的主幹線 Gudbrandsdalsleden。
自2022年第一次踏上聖地亞哥之路以來,我已完成其中11條路線,還走過通往羅馬的 Via Francigena,以及日本的熊野古道。許多朋友對這些“朝聖之路”以及我口中反複提到的各種線路感到困惑。借此機會,我想在出發之際,先梳理一下“聖路”係統的基本概念,以及“朝聖文化”的曆史背景。
一、聖路係統概覽
我們常說的“聖地亞哥之路”(Camino de Santiago),其實並不是單一的一條路,而是所有通往西班牙聖城聖地亞哥(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路徑統稱。在中世紀,朝聖者常常從家門口出發,一路徒步前往聖地,因此,凡是通向聖地亞哥的路線,都可以稱作“聖地亞哥之路”。
隨著朝聖者的不斷湧入,這些散落的路徑逐漸匯聚出幾條主要幹道,也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幾大經典路線,例如:Camino Francés(法國之路),Camino del Norte(北方之路),Camino Portugués(葡萄牙之路),等等。請參見下圖。
同樣,前往羅馬的朝聖路徑也不止一條。這些路線統稱為“通往羅馬之路”(Road to Rome),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Via Francigena:它起於英國坎特伯雷(Canterbury),穿越法國、瑞士和意大利,最終抵達羅馬。此外,還有例如從亞西西(Assisi)出發的 San Francesco d'Assisi 等其他路線。請參見下圖。
我即將踏上的 St. Olav Ways,同樣是一個朝聖係統,指所有通往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聖奧拉夫墓地的路線。目前已開發出9條主要路線,其中以 Gudbrandsdalsleden 最為經典:沿途風景壯麗,曆史悠久,也是當下徒步者最多的一條北歐聖路。我這次將走的,正是這條主幹道。請參見下圖。
二、朝聖的源起
無論是聖地亞哥之路、羅馬之路、熊野古道,還是即將啟程的聖奧拉夫之路,它們的核心,本質上都是一致的:朝聖,是走向聖地,親近神明。
聖地亞哥之路:朝拜聖雅各(Santiago)。
羅馬之路:朝拜聖彼得(San Pietro)。
熊野古道:朝拜熊野三山,融合神道與佛教信仰的聖地。
聖奧拉夫之路:朝拜挪威的國家守護神聖奧拉夫(St. Olav)。
在基督教傳統中,被封為“聖人”的,往往是一生虔誠、為信仰獻身的人。信徒相信,他們死後接近上帝,能為世人轉達祈願。於是,朝聖者前往他們的墓前朝拜,祈求願望得以“上達”。
因此,朝聖不僅是一場身體的旅程,更是一種靈魂的呼喚與信仰的實踐。
三、朝聖的演變:從宗教行為到文化遺產
這些古老的朝聖之路,多形成於千年前的中世紀。當時,朝聖是廣泛而熱烈的宗教行為。人們翻山越嶺、風餐露宿,隻為抵達心中的聖地。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朝聖也經曆了“異化”。貴族階層開始流行“代朝聖”,花錢請人代替自己走完全程,以完成宗教義務。久而久之,這種形式化的行為逐漸腐蝕了朝聖的本意。教會不得不介入整頓,許多聖路也因此沉寂在曆史長河之中。
直到20世紀,歐洲人重新認識到這些古道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與精神意義。各地政府和組織對這些路線進行修複、重繪與標記,使它們再次成為人們思索信仰、連接曆史、沉澱內心的重要路徑。
今天,它們既是朝聖之路,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如今,輪到我,用雙腳去丈量這條北歐千年古道聖奧拉夫之路中最經典的 Gudbrandsdalsleden。它全程 643 公裏,從奧斯陸一路向北,終點是挪威的精神聖地特隆赫姆。沿途將穿越森林、峽灣、群山與千年古鎮。這是一條遠離喧囂、寧靜冷峻,卻蘊藏靈性與自然力量的道路。
願我的第十四條朝聖之旅,繼續帶來思考、邂逅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