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第一座雪山——乞力馬紮羅 (下)

(2025-10-02 13:54:41) 下一個

Day 4, Horombo Hut (3720M) to Kibo Hut (4720M) 8KM

第四天隻能算半天,走8公裏中午到Kibo大本營,準備晚上12點出發衝頂。

4000米以上基本沒啥植被了,滿目黃沙荒涼,隻有Kibo峰頂的冰川在陽光下閃著聖潔的光芒。

很緊張,今天的同屋是兩個瑞士女孩,她們信心很足,說自小山區長大,出來爬山3000米以下的都不考慮,所以也不屑去我再三推薦的Patagonia。

下午趕緊休息,被waiter叫醒兩次,一夥兒午飯一夥兒晚飯的,很惱火,但waiter聽不懂英文一味憨厚笑著,隻好乖乖配合。

Day 5, Summit day! Kibo Hut (4720M) to Uhuru peak (5895M)

前幾天都隻是鋪墊,今天才是衝頂日,成敗在此一舉!

我從一開始就向小導遊表示了一定要登頂的強烈願望,更表示“如果能登頂,一定發大紅包”。

有了這麽強的incentive,小孩果然來勁了,把他的忠犬發小waiter一起叫上,幫我衝頂。

day 4 晚11點起床準備,為了對付傳說中的狂風超低溫,我上身穿了六層,還有一件衝鋒衣在包裏備用,下身是美麗諾羊毛長褲加滑雪褲,加上帽子雙重麵巾和滑雪手套,整個人像一隻北極熊。

倆瑞士女孩也不遑多讓,三隻大熊加上4個向導,擠在小木屋裏轉身都困難。於是我帶著我的左右護法趕快出發了。

講衝頂前,先說說我的訓練準備吧。

是的,我認認真真,每周三次去gym 訓練了兩個月。

作為一個樂觀的理科女,我一向量出為入never over train myself。所以先分析了一下衝頂日的行程,上山6公裏爬升1200米。如果是跑步機用最高檔15度角走6公裏,爬升1200米綽綽有餘。

基於Kibo峰並不長成規則的斜角,有大約900米的高度是45-60度左右直上,我又加了爬樓機的訓練。爬樓機6檔時,16步為一層樓,一層樓3米,那900米也就300層樓嘛。按我爬樓機30分鍾100層樓的速度,就算在山上慢上一倍,也就區區三小時。

為了雙保險,我在最後一周訓練時,把跑步機爬坡和爬樓機同時訓練,等於把這6公裏1200米爬升給幹了兩遍。

所以雖然我一直表麵謙虛,心理還是蠻有底氣的。

今天早上來Kibo Hut的路上,遠遠地對著Kibo 峰,和導遊再三確認了衝頂線路。如圖所示,左邊的是Lemosho衝頂線,右邊是Marangu衝頂線。

一路上小導遊和我都在討論作戰方案:從Kibo Hut到Gilman’s point (5681M) 爭取6小時完成,然後45分鍾到Stella point (5756M),再45分鍾到Uhuru point (5895 M)。

於是我嘴上謙虛,向小導遊表示一定努力。心理盤算著我30分鍾100層樓的訓練,覺得到Gilman’s point 撐死也就3小時吧,嘿嘿到時候讓小導遊嚇一跳,徹底膜拜在東方的神秘力量之下。

此時我對雪山的威嚴還一無所知,所以現實結結實實地給我扇了一耳光!

半夜12點,三人小分隊頂著頭燈出發了。頭頂星光燦爛,半輪下弦月低低掛在天邊。我們出Hut走過一小段緩坡,山勢漸陡,爬山正式開始了。

小導遊在前領路,忠犬發小在後方護駕,我老老實實地被夾在中間,在心裏數步數。鑒於我們“Pole Pole “的爬坡方式,我誠實地把兩步才算成一步,所以一層樓是16*2步,公平吧。

坡度較陡,直爬比較辛苦,小導遊帶領我們開始走“Z”字。我在暗自把樓層總數乘以4,目標從爬300層樓變成了1200層樓。

爬了大約200層樓左右,腳底砂石變得越來越鬆軟,平時半寸的浮沙碎石,現在感覺有半米深,經常登山杖一插下去都沒探到底。往上走兩步,至少滑下來一步。我心裏歎氣,又把目標樓層翻了一倍,變成了2400層樓。

這時候已經有點慌了,要知道我的訓練量也就保證爬300層樓而已,剩下的全靠人品發揮了。所以一路上小導遊和忠犬發小唱歌打氣,我都隻是默默緊跟,絲毫不敢懈怠。

終於,在數完3000層樓後,忍不住問導遊怎麽還沒到頂,得知剛走一半時,我崩潰了。

要求喝熱薑茶,要求吃gel,要求休息,痛訴忠犬發小下午叫我起床兩次,現在想睡覺,質問3000層樓了為什麽還沒到頂……

小導遊聽不懂3000層樓的梗,隻在黑暗中拿手機對著我錄視頻。從第一天發現他拍照技術不錯後,我的手機就一直放他手上,現在隨時給我取證留念上了。

擺爛完了,還是得走呀。看看下麵星星點點,好幾批後來者的頭燈微光,想想都已經比他們爬得高這麽多了,要放棄豈不可惜。

終於,在爬了5000多層樓後,看到了傳說中的巨石陣。

這是到Gilman’s point的最後屏障,大約200米高的巨石陣。Patagonia的巨石陣,總可以在邊上找到小一些的石頭墊著爬上去,現在黑燈瞎火的也沒法找別的方法,隻能跟著小導遊的腳步硬爬。

(白天看著不那麽可怕的巨石陣,黑夜中可是極端恐怖的存在)

小導遊和忠犬發小身輕如燕,在石頭間跳躍,簡直像淩波微步。我想想這5600多米的高山,就算我會輕功也不敢嚐試呀。

於是,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裏,在5600米高處最寒冷時刻,我在巨石間艱難攀爬,熱得渾身發燙。小導遊和忠犬發小揣著手在高處站著,大笑著看我大張四肢趴在大石頭上,一點點蠕動向上。我氣急,問你們是山羊嗎?小導遊回答:“咩……”。

在第一縷晨光劃破天際時,我登上了Gilman's point.

我以為我會哭,但是並沒有。緊緊擁抱了兩隻山羊,對著邊上火山口的雪拍照留念後,又被催著趕路了。

到Stella point時,看到下麵走Lemosho的人,排成長龍在平整的坡上“pole pole”,我一口氣上不來,坐在牌子下就不肯動了:憑什麽他們不用一步三滑不用爬大石頭?憑什麽他們有short cut比我們少走45分鍾?

短暫擺爛2.0,然後邁著沉重的步伐,終於熬到了冰川,熬到了非洲之巔,Kilimanjaro Uhuru peak 5895米。

瞬間充血,瞬間精神。天大地大,唯我和山頂那幾十人獨尊。哈哈哈

這是我的第一座雪山,是靠雙腿爬到過的最高處,也算是人生最高光的時刻之一吧!

估計山頂的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我看到拍搞怪照片的年輕情侶,穿著不專業羽絨服背後水袋破裂而掛了一背冰碴子的女士,和十幾歲的中國小孩……

真想把這一刻的快樂變成永恒!!!

Day 5 -6 Uhuru peak to Kibo Hut to Horombo Hut to Gate

上山是挑戰,下山是釋放。

念念不舍地回頭下山,快回到Gilman’s point時,遠遠有人叫我名字,原來是剛爬上來的圓臉瑞士女孩。這個馬特洪峰腳下長大的孩子,昨天還在放狠話說要拉爆向導“no shit pole pole”,現在卻帶著哭腔,告訴我“I feel so weak……”

原來她情況一度非常危險,導遊不得不停下來給她做評估,看是否可以繼續爬升。雪山果然會教訓每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嘴硬的人。我不敢告訴她我也累爆了,隻能安慰鼓勵半天。

下山時,小導遊再也不念叨“pole pole”,簡直怎麽快就怎麽下,甚至玩起了垂直速降。這才真正見識到了山羊們的恐怖實力。

下山的兩天,忍不住和小導遊聊起Big Seven,世界公認的七大雪山。乞力馬紮羅可能是我唯一能登頂的七大了,但小導遊才25歲,一年爬一座,爬完7大也才31歲,到時候我就能在新聞裏看到他,可能已經是某運動品牌的代言人了。

聰明的他,必定知道窮人家孩子逆天改命所需要的付出和努力。他未必會真的去爬七大,但他和我們一樣,也一直在爬自己人生的那座大山。

以前對於我,旅行的意義,在於把地圖上的名字,變成活生生的體驗。而現在的我,旅遊不僅是為了見山河湖海,更為了見天地眾生。

生命見證過真實,才會發生質變。當網絡上那些冰冷的文字和圖片,變成真實的景色和活生生的人,你會有更深地感受。

在坦桑尼亞,我遇到了父輩從也門逃難過來的一半阿拉伯血統的司機,和祖父從巴基斯坦躲避戰火而來,娶了查卡姑娘落地生根的混血小導遊。你會從他們的家世經曆,勾勒出近代簡史的戰爭與動蕩,家國和情仇。

肯尼亞的日漸沒落,和坦桑尼亞的迎頭趕上,似乎向我們展示著兩個多民族國家因為民族衝突而走向的兩個極端。包容的坦桑尼亞,甚至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可以通婚。而他們的經濟,讓我似乎看到九十年代初的中國,野蠻生長卻又生機勃勃。

不知是不是降維觀察,或是過來人心態,我很期待聰明能吃苦的小導遊,用他的street smart 加上天生的親和領導力,在這片剛剛起步發展的土地,在這個機遇初現的國家,能寫出屬於他的傳奇!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