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加坡的教育(1/12)

(2010-08-20 23:55:27) 下一個

教育,這個久經不衰的話題,古今中外的文章不勝枚舉。

新加坡的教育係統在東南亞乃至世界上都有良好的口碑。本文的作者通過在新加坡的近十年的親身體驗,告訴您一個真實的新加坡的教育體統,相信您在讀完這篇文章後,會對這裏的教育係統有一定的認知,並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尤其是那些想送孩子到新加坡來接受教育的爸爸和媽媽。

前言

當女兒在機場隔離的那段向我們揮手,轉身消失進入看不見的機場通道時,我的心忽然變得空空的,那種前所未有的失落感緊緊抓住了我。老公說:“坐地鐵回家吧,你女兒今天自立了。”,我似乎沒有聽見,隻是說了一句話“等等,我要在這裏等到飛機起飛。”,樟宜機場大屏幕顯示女兒乘坐的新加坡飛倫敦的BA12航班正在登機,老公說“走吧,看你這幾天累得,回家要好好休息幾天。”我們上了地鐵,女兒電就話來了:“媽,我已經過了安檢,很快就要上飛機了,我遇到一個女孩也是到一個人到英國去讀書的,隻是它不是去劍橋,而是倫敦的一所大學……,不說了,要上飛機了,bye!”,女兒在念叨她的新朋友,我那顆失落的心總算好像找回來了

光陰如梭,時間飛逝,看到已經長大的女兒,回想這些年在新加坡的日日夜夜,我在想,其實,出國,無論是在北美還是其他的地方,隻要你是出國,都會在各種不同的層麵對你的人生產生重大的變化,如果,你是在獨身一人的時候走出國門,那影響的就僅僅是你個人而已。若是一家出來,那影響的就不僅是你本人,女兒的影響往往是更深遠的。記得剛來新加坡時常常有人問我:你們在北京已經那麽安定了,為什麽還要在近不惑之年,舉家遷往新加坡?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很簡單:“為了女兒。”,現在想想其實也不能完全這麽說,對我自己本身來說,這十多年學到的、經曆的是在北京決不可能得到的人生經驗。如果人生需要有夢想,我想太多的人都有這個想看外麵世界的夢想,但是追求夢想就必須要有勇氣和毅力,而且必須會有一些犧牲的,這完全看個人的選擇。

老公算是非常幸運的一個,因為同學的關係,他很輕鬆有了一個在新加坡工作兩年的機會,所以就在97年的10月,一人獨自到新加坡工作。我因為身份的關係,直到9811月底,才辦好探親的手續,12月初,我帶著女兒,第一次登上了北京飛往新加坡的航班。

艱難的開始---小學

私立語言學校

基本上說,要想進入新加坡的小學都必須通過考試,無論是政府的小學還是私立的小學。私立小學每年的學費不菲,以我們當時的情況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把政府小學作為目標。女兒在北京時讀四年級,英文水平僅限於會抄寫26個字母,所以我聽從朋友的意見,準備讓女兒先到語言學校補習。因為剛到新加坡,人生地不熟,找語言學校也花了不少時間,記得有一次我到一家語言學校,說明是要為報考政府小學,那裏的辦事人員說沒問題,並說要交學費,我也沒想太多就按照他們的要求交了一周的學費,但之後和他們的談話讓我產生了懷疑,正好那個班在上課的,我要求去教室裏看看,但當我看到滿屋子的成人時,我著實嚇了一跳,我立刻要求退錢,她們開始還不同意,後來在我的堅持下,她們最後才很不情願的把錢退給了我。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再找語言學校時我就更加注意了,其實大部分的語言學校都還是不錯的,許多的還可以先試聽再交學費,最後終於在我家的附近找到了一間專門是為想要進入政府學校的學生開辦的語言學校,這裏的孩子有一半是來自大陸,還有印尼、越南等東南亞的國家的。學校的孩子參差不齊,從3年級到初中的都有。開設的課程:英文、數學、科學、華文等等,依孩子年紀不同而不同。女兒要報的是小學4年級,所以隻需要補習英文、數學,補數學的目的是要讓女兒看明白題目的意思,並按照這裏的要求作解答。通常來說,數學是最容易上手的;英文就沒那麽容易上手,畢竟是新的一門語言。

由於學校離家裏很近,所以女兒也很開心,隻是也許是因為水土不服或是不適應那裏的空調,盡管我給她穿了很厚的衣服,她還是一直咳嗽,看醫生吃藥也不見好轉,那時候我真的很著急。下課後我會問女兒在語言學校的情況,她也沒有說太多。大概在991月中旬,我去語言學校給她交學費,順便就問老師女兒的情況,她的英老師,是一個印度人,說:“she is very good, very smart.”另一個華人老師也一直在誇她,說她進步很快,最後還說,你家女兒真的非常懂事,非常乖。她說了一件事:上英文課的時候,老師要求每個女兒用電子字典(女兒應該是給我說了,但是我沒放在心上,所以一直沒有給她買,女兒也沒有再提起這件事。)每次上課的時候,有些大孩子總會主動地借給她,有一個從東北來的男孩有好幾個電子字典,就一直要借一個給女兒用,說:你拿去用,我這裏還有幾個呢。可是女兒回答說:“我怕把你的字典弄壞了,我媽媽沒工作,沒錢賠你。”聽了老師的話,我眼裏一陣發酸,不停地責怪自己為什麽沒注意到女兒的感受和需要。回到家我給老公說了這事,他二話不說,拽做我和女兒馬上就到附近的商店買了一個“快譯通”。經過這麽多年,一想起這件事,我還是覺得感傷。

(現在想起來,女兒節省的習慣大概是從小養成的。在北京的時候,我們家的經濟條件還是不錯的,但那時女兒也很少會亂花錢。記得住在小營的時候,我讓她去大院的豆腐房買豆腐,她總是會把剩下的錢放在桌上。她中午都在學校寄餐沒回家,我會給她一些錢讓她買些喜歡的東西,但是她除了夏天買些冰激淩或是冰棍,很少用那些錢。有時我會和周圍的一些有同樣經曆的朋友聊天,真的很感慨,我們的孩子幾乎都有同樣的經曆,一個朋友告訴我,她的兒子在差不多一年級的時候就和她來新加坡,她在讀博士學位,老公在國內,兒子非常乖,幾乎很少主動提出想要買什麽,有時隻是站在那裏,很羨慕的看作別的孩子在玩那些很時髦的玩具,那時的她也是真的沒有精力注意到這些,自然,也沒有實力給孩子買。等到幾年後畢業了,老公也順利在這裏找到工作,一家這下才算安定下來。這時媽媽對兒子說,兒子,給你買那個那年你想要的玩具吧?兒子似乎一點都沒興趣,這時的媽媽才注意到,孩子已經過了玩那些玩具的時候,那種對孩子的虧欠的感覺,似乎要跟做著媽媽一輩子。)

 政府小學的入學考試

女兒進語言學校一個月後,我就開始著手給女兒找政府學校了,開始不停的打電話,有些學校說是沒座位了;有些不願收中國來的孩子;有些說,你先來學校登記吧,有消息再通知你。語言學校的校長推薦了一所有名的華校——“宏文小學”,我去那裏登記後,學校告知要考試,所以,在一個周六的上午,我就帶女兒去考試了,那天的卷子大概有三份:英文,華文和科學。那天還有一個印尼華僑帶作女兒也來考試,孩子在那裏考試,我們兩個媽媽就在外麵聊天。過了兩天學校來電話說,女兒的華文和數學很好,但英文不行。我和女兒都沒有說什麽,但是我們心裏都明白:沒戲了。那段時間真的有很多挫折,有時看著女兒,我真想幹脆回北京算了,別在這裏當失學兒童,大人和女兒都受罪。可是想歸想,但是我們還在努力。終於,在三月初的時候,我找到一家很普通的政府小學(Pearl’s Hill School),離我當時租的房子有一些距離,但是當我去給女兒報名的時候,那位校長非常熱情,而且說話非常中肯,她說:中國來的孩子華文和數學都是頂尖的,僅有英文需要多努力。當時我就感覺到女兒應該能進這間學校。雖然這隻是一間普通的鄰裏學校,但是這位校長的話給了我們一家莫大的信心,而且我相信,有這樣的校長,這所學校也是一定不會差的。接下來就是考試,老師給的是三年級期末的卷子,女兒考完了,我三個月的探親假也到期,飛回北京的第二天,老公就打來電話,說那位校長打電話來說女兒考得非常不錯,學校已經錄取她了。聽到這個好消息,我高興得淚水直流,真的很想親親我的寶貝女兒,老公和女兒在電話的那頭也很高興,女兒終於可以上學了!

新加坡實行的是普通教育與技能教育的雙軌製。政府安排學生在小學四年級結束、小六畢業和中學畢業時參加三次分流考試,將普通教育中的一部分學生分流到技能教育的序列中,三次分流決定了學生一生的工作走向和發展前途。(新加坡已在2008年正式廢除了“小四分流”考試)而新加坡的學校與中國的學校開學的時間也是不同的。一月是一個學年的開始,三月有一周的學校假期,六月有一個月的假期,11月中旬到12月底,還有大約一個半月的假期。

那時正值三月學校假期,那位校長又打電話來征求意見,說若是讓女兒讀四年級,則必須將參加當年10月的“小四分流”考試,壓力可想而知;若女兒上三年級,那就會非常輕鬆。而大部分從中國來新加坡讀書的女兒因英文關係也大都是降級上學的。所以,她讓我們和女兒商量一下是讀三年級還是讀四年級。

我們也猶豫了,但當我們征求女兒的意見時,她卻毫不猶豫的說:四年級。女兒在北京已經讀四年級了,而且她個子高,平時就不喜歡和小的孩子一起玩。當然我也給女兒說了校長的意見,但女兒堅持自己的想法,我也不願意看到女兒降級,所以,我就和女兒說,那你自己要多努力,媽媽和爸爸一定全力支持。

   當老公把這個意見告訴校長時,校長也很讚同,隻是說了一句話,要“push(推)”女兒,接作就在女兒的錄取單上寫上一個“Primary 4B”,之後工作人員又給了老公一大堆的材料,有女兒需要的課本清單,作業本清單,校服,以及購買校服的地址信息等等。新加坡的學校一般在每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老師就會讓女兒把這些清單帶回家給家長,家長基本都是趁假期在書店購買女兒的教科書、作業簿以及其他的文具和校服。新加坡學校的校服大致分為兩種:平時穿的校服和體育課穿的體育服。這裏的所有學校是嚴格規定上學必須穿校服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