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鯉魚塘的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法國波爾多沙特勒斯公墓

(2025-09-12 09:00:02) 下一個

法國波爾多沙特勒斯公墓

2025年9月12日

我以前對參觀公墓沒有興趣,如果路過頂多瞄一眼。在美國,我曾跑步過的每一個市,每個鎮一般都有公墓,規模大小不一,多數的墳頭就是立一塊碑而已。但6月底到法國波爾多市,跑步前查看地圖,在老城的西邊看到密密麻麻好大一片地方,不知是啥?細查發現這是一片墓地。我有生以來從未見過這麽大規模的墓地,決定跑步去看看,結果大清早跑步去了,人家不開門。那就先回去,開門再來。另外,在這塊墓地的北邊,還有一個較小的新教公墓,我也跑步到了那裏,還沿著圍牆跑了一圈。

6月29日上午10點,陽光明媚,步行來到公墓大門,見到一位看門人,我說明來意想參觀一下公墓,他雙手做出有請的姿勢,並告訴我歡迎參觀。

話說沙特勒斯公墓(Cimetière de la Chartreuse)是波爾多曆史最悠久, 規模最大的公墓,也是法國最重要的墓地之一,占地26公頃,堪稱一座名副其實的露天喪葬藝術博物館,館藏的石碑, 墓葬, 教堂和神廟非常豐富。公墓建於1791年,位於卡爾特會修道院(Chartreuse)的舊花園之上。修道院由樞機主教兼大主教弗朗索瓦·德·蘇爾迪於1610年建造。他倡議排幹沼澤地,並最終建立了沙特勒斯修道院,如今修道院僅存巴洛克風格的北門,而北門於1921年被正式列為曆史古跡。

公墓四周有圍牆,在圍牆外幾乎看不見裏麵的墓地。墓地的柏油路很直,墓地內種植了椴樹和紫杉,環境寧靜祥和,充滿植物氣息。墓地不用殺蟲劑,用天然肥料,通過覆蓋物減少澆水,據說墓地獲得過“生態花園”的稱號。

墓地裏密密麻麻,一望無際,各式各樣的墳頭看得我是眼花繚亂,叫“喪葬藝術博物館”與自然聖地,我覺得名符其實。墓地建築的多樣性,令人驚歎,感覺這裏的人住得跟天堂一樣。墓地的墳頭建築,那可是現實世界的縮影版,建築風格交織交融,包括了新古典主義金字塔, 新哥特式教堂, 羅馬式神廟, 古典式,精美的陵墓, 石棺, 和雕塑群。不僅反映了不同的時代背景,也反映了家族的命運。

這墓地建築,跟我在國內見到的墓地相比,太豪華,高大上了。而我2015年在台灣見到的墓地那可是漫山遍野都是,墓地修得也是別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雖然世界各地的喪葬文化不同,但目的基本相同,那就是“死者為大”,強調對死者的尊重和生者的哀悼。

話說喪葬文化是指與死亡相關的、圍繞死者和生者的多種社群活動組成的文化複合體,包括實物、信仰、心理、倫理、道德和藝術等多個層麵,核心是生者對死者的懷念與對生命逝去的處理,由此形成了殯葬習俗、祭祀儀式等多種形式。它既是重要的社會禮儀,也反映著人們的生死觀念、家族觀念和宗教信仰。

中華文化裏,傳統喪禮以殯葬儀式為核心,包含送終,入殮,守靈,出殯,落葬等環節,葬式有土葬,火葬,水葬等。現代中國倡導節約型,生態型殯葬,並推廣網絡祭奠等綠色殯葬方式。

而西方社會主要受基督教文化影響,崇尚靈魂升華,提倡簡喪薄葬。喪禮包括洗屍,更衣,停屍,送葬,祈禱,告別等,儀式多在教堂或墓地舉行。 喪葬文化的功能,包括如下幾方麵:

•           對死者的安撫::讓死者有歸宿,為生者提供處理悲傷和告別的過程。

•           對生者的慰藉::提供一個抒發悲傷,紀念逝者,調整心理創傷的契機。

•           社會教化::通過前傳後教的方式,傳遞家族觀念和倫理道德。

•           文化傳承::是傳承和展現一個民族或社群的文化信息和曆史底蘊的重要載體。

拉回到沙特勒斯公墓,據說幾百年以來,波爾多政界,經濟界,藝術界,和軍界的眾多名人都安葬於此: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他的遺體現安葬於西班牙馬德裏,但仍有一座紀念碑供他瞻仰),夏爾-弗朗索瓦·德拉克羅瓦(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的父親),作家弗洛拉·特裏斯坦(畫家保羅·高更的祖母)。

我後來去了法南阿爾勒(Arle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羅馬古跡阿利斯康(Alyscamps)墓地,一座曆史悠久的羅馬墓地,因梵高和高更的傑作而享譽全球。羅馬城市傳統上禁止在城牆內埋葬。因此,城外的道路兩旁通常遍布墳墓和陵墓,阿利斯康作為阿爾勒的主要墓地已有近1500年的曆史。這座墓地曾是富人的墓地,墓碑從簡樸的石棺到精美的紀念碑,應有盡有。

到公元4世紀,阿利斯康墓地已經擁有數千座墳墓而備受歡迎,以至於人們從歐洲各地將遺體運到這裏安葬。文藝複興時期,這座墓地遭到係統性的劫掠。 如今,墓地已部分修複,成為一座見證1500年來的喪葬和宗教習俗的露天博物館。

當然阿利斯康墓地的規模比起沙特勒斯公墓小太多,而1500年曆史的阿利斯康墓地曆史源遠流長,比起沙特勒斯公墓是祖師爺,所以我認為沙特勒斯公墓的許多建築也許是跟阿利斯康墓地學來的。 

總之,波爾多沙特勒斯公墓是藝術與建築的真正結晶與一個風景優美的勝地。我一個人在公墓裏轉悠了快一個小時,隻見到一位遊客。平生一次看這麽多的墓地,還是頭一回,當然對自己最終的歸宿也有一些基本的認知與想法。不過墓地不宜常去,去看一看滿足一下好奇心足已。(完)

附照片74張

1-墓地入口大門

墓地Google地圖(紅色圈裏)

2-墓地一角

3-墓地有雕像也有教堂-住得比在世還好

4-墓地有石棺也有十字架

5-墓地有石碑有十字架

6-墓地有石碑有鐵欄杆

7-墓地有石棺前的什件

8-這位肯定喜歡讀書

9-這一對石棺可能是夫妻吧

10-縮小版的教堂

11-好多不同的十字架

12-這樹蔭下住的肯定是大富人家

13-左邊是教堂,右邊圓頂是穆斯林?

14-這中間的墓地肯定是窮人

15-墓地一角

16-這幾位直接躺平

17-這教堂風化厲害肯定有曆史

18-這樹剪得有型

19-這幾家住得不錯

20-我看這石棺像金元寶

21-這兩家喜歡鮮花

22-還是住房子安逸

23-這家房子氣派

24-墓地裏看到最多的其實是十字架

25-這位喜歡吃無花果?

26-這位的墳頭上放了照片-估計是現代的

27-這裏的墳頭有不少碑文

28-這個墳頭有不少天使兒童

29-這墓地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大家住得緊湊

30-這小房有鐵門

31-這位喜歡書和花

32-這墳的小房門開著-裏麵有雕像與花

33-墳頭的碑有頭像

34-各式各樣的墳頭建築看得眼花繚亂

35-這對墳頭建築像父子

36-像父子的墳頭建築之一有兩道門

37-像父子的墳頭建築側麵

38-這墳頭曆史悠久吧?

39-墓地一角

40-這是墓地裏最大的豪宅

41-墓地草地路

42-墓地的柏油路

43-墓地一角

44-這一塊墳頭建得豪華

45-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

46-這碑可能是墓地裏最高的

47-像一座小教堂

48-這一對墳顯得古老

49-墓地大門正對Saint-Bruno聖布魯諾教堂

50-Saint-Bruno聖布魯諾教堂的二戰紀念碑

51-台灣的墓地(取自網絡)

52-台灣的墓地(取自網絡)

53-台灣的墓地(取自網絡)

54-Arles羅馬古跡阿利斯康(Alyscamps)墓地大門-1500年曆史

55-Arles墓地

56-Arles墓地

57-Arles墓地

58-Arles墓地

59-Arles墓地

60-Arles墓地

61-Arles墓地有個貓

62-Arles墓地

63-Arles墓地

64-Arles墓地

65-Arles墓地有個貓

66-Arles墓地

67-Arles墓地

68-Arles墓地

69-Arles墓地

70-Arles墓地

71-Arles墓地

72-Arles墓地有國旗

73-Arles墓地

74-Arles墓地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