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藝術博物館
2025年11月2日
丹佛藝術博物館(Denver Art Museum)前身是成立於1893年的丹佛藝術家俱樂部,如今已發展成為芝加哥與美國西海岸之間規模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博物館的全球藝術藏品涵蓋世界各地,共計8萬餘件,分為13個係列,包括非洲藝術, 建築與設計, 古代美洲藝術, 亞洲藝術, 1900年以前的歐美藝術, 拉丁美洲藝術, 大洋洲藝術, 現代與當代藝術, 攝影, 紡織藝術與時尚, 北美原住民藝術, 美國西部藝術,以及最新加入的柯克蘭藝術館。博物館的全球藏品也展現了丹佛及落基山脈地區藝術家的作品,為當地社區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寶貴途徑。
丹佛藝術博物館園區位於市民中心公園南邊,離市政廳不遠,建築群包括蘭尼和莎倫·馬丁大樓(Lanny & Sharon Martin Building),弗雷德裏克·漢密爾頓大樓(Frederic C. Hamilton Building),班諾克行政大樓(Bannock Administration Building),以及最近合並的柯克蘭博物館(Kirkland Museum)。
1971年,博物館開放了北館,即馬丁大樓,它是北美僅有的兩座由意大利建築師喬·龐蒂設計的建築之一。建築外立麵由超過一百萬塊反光玻璃磚和28個不同平麵的垂直麵組成,與城堡般立麵上引人注目的窗戶和鏤空屋頂相得益彰。“藝術是珍寶,而這些纖薄卻堅韌的牆壁守護著它。北館開放之初,被視為“引領全球博物館從傳統神廟式建築風格向前所未有的, 令人驚歎的建築形式轉變的先驅”。這座8層樓, 21萬平方英尺的建築使博物館首次得以將所有藏品集中展示。我2018年來丹佛,我對這座建築的第一反應居然是一座監獄,因為看上去森嚴壁壘,像我見過的許多監獄。話也說回來,為了防止藝術品被盜,建築本來就應該修得跟銅牆鐵壁似的才對嗎,所有我看成了監獄,也沒什麽錯。
而博物館建築弗雷德裏克·漢密爾頓大樓,我認為就與眾不同,很有氣勢。這座建築是為了延續馬丁大樓大膽的建築傳統,博物館委托了建築師丹尼爾·裏伯斯金設計一座擴建大樓,以容納不斷增長的藏品和項目。建築的設計靈感源自落基山脈的群峰和丹佛附近山麓地帶的幾何形岩石晶體。大樓外牆覆蓋著9千塊鈦金屬板,反射著科羅拉多州的陽光。這座占地近15萬平方英尺的漢密爾頓大樓於2006年10月向公眾開放。漢密爾頓大樓包含博物館的主要展覽空間,用於舉辦特別展覽和巡回藝術展。
我6月12日特別花了近4小時參觀了這座大型博物館,博物館入口是在漢密爾頓大樓,買了$27門票(科羅拉多州民隻要$22)。服務員告知參觀順序最好從漢密爾頓大樓開始,然後去馬丁大樓,結束後出門,步行去街對過的柯克蘭博物館。
漢密爾頓大樓共4層樓,一樓主要是售票處和商店,二樓是1900年以前的歐美藝術和Kent Monkman“曆史由勝利者書寫”專展,三樓是現代與當代藝術和專展“藍色彼岸的島嶼”,四樓是現代與當代藝術和非洲藝術。我乘坐漢密爾頓大樓的電梯先上4樓,從4樓看起,看完四,三,二樓後,從二樓天橋去馬丁大樓參觀。
馬丁大樓一樓是咖啡店,二樓是西北海岸和阿拉斯加原住民藝術,以及建築與設計,三樓是北美原住民藝術,四樓是拉丁美洲藝術與古代美洲藝術,五樓是亞洲藝術,六樓是1800年以前的歐州藝術,攝影,和紡織藝術與時尚,七樓是美洲西部藝術(別錯過,有屋頂露台欣賞風情萬種的城市風光)。我的參觀順序是七樓,六樓,五樓,四樓,三樓,最後二樓。
結束馬丁大樓的參觀,出門過街去參觀了柯克蘭博物館。去年10月,柯克蘭美術與裝飾藝術博物館合並成為丹佛藝術博物館的一部分。柯克蘭博物館展現了150年的藝術創新曆程,為參觀者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國際裝飾藝術之旅,領略科羅拉多州豐富的藝術遺產以及藝術家柯克蘭的遠見卓識。建築內設有18個展區,展出4千多件作品,其中包括享譽國際的裝飾藝術收藏,科羅拉多州和地區藝術,以及對其同名藝術家Vance Kirkland的生平和遺產的回顧展。我對柯克蘭的一些抽象畫,特別是柯克蘭本人的畫印象深刻,感覺不錯。
喜歡丹佛藝術博物館的環境,尤其是漢密爾頓大樓。博物館眾多的藝術品很有特色,比如漢密爾頓大樓四樓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展區,看到一幅華人劉虹畫家2007年畫的“我們曾一無所有我們終將成為一切”,反映了抗戰時期為了抵抗日軍的俘虜,中國女兵投河自盡。特別喜歡組畫“曆史由勝利者書寫”,這是Kent Monkman將曆史帶入當下,運用天賦與幽默,批判性的審視塑造現實社會的故事,畫作的色彩斑斕,反應現實,我超喜歡(照片29-43),特別是如下的幾幅畫作:
照片29-曆史由勝利者描繪-一點不假;
照片30-新來者,來自大洋彼岸的親戚,很久以前是我們照顧了新來者,現在是時候認真傾聽這片土地主人的聲音了;
照片31-公園裏的星期天:令人聯想到法國畫家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這裏展現的是原住民美女在公園裏畫畫,這些他們曾今的居住地;
照片32-惡作劇的勝利:原住民小姐旨在挑戰跨越時空的主流敘事,表明殖民藝術家也挪用了不少原住民的藝術遺產。
我也見到不少北美原住民藝術品,這些原住民藝術家通過藝術,將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美麗,以及身份的概念以視覺形式呈現出來,讓我對原住民曆史與文化有了進一步認識。
意想不到的是在博物館裏見到莫奈和梵高都跟麥田有關的畫作,照片9意外見到一幅梵高畫的“麥田邊緣與罌粟花”和照片10莫奈的“麥田小徑”。 (完)
附照片95張

1-丹佛美術博物館漢密爾頓大樓

2-美術館北館馬丁大樓附樓

3-北館即馬丁大樓被視為“引領全球博物館從傳統神廟式建築風格向前所未有的,令人驚歎的建築形式轉變的先驅”。猛的一看像不像監獄?

4-Kirkland大樓

5-弗雷德裏克·C·漢密爾頓大樓於2006年向公眾開放

6-美術館弗雷德裏克·C·漢密爾頓大樓一角

7-美術館漢密爾頓大樓前的家裏常見掃垃圾雕塑

8-售票處

9-意外見到一幅梵高畫的“麥田邊緣與罌粟花”

10-莫奈的”麥田小徑“

11-現代與當代藝術展廳一角

12-鏡子的另一麵就是家

13-現代與當代藝術展廳一角

14-電視人-他後背是一台真實電視機

15-非洲藝術館一角

16-生命脆弱的虛構

17-非洲藝術:木雕

18-抗戰畫“我們曾一無所有我們終將成為一切”

19-無題:岩石上的全家福

20-四樓露台鳥瞰市區風景

21-特展-蔚藍之外的島嶼

22-展廳一角

23-展廳一角

24-校園時光-反映的是白人好學黑人搞壞的刻板印象

25-發現的山脈-一個身體是土地的延伸

26-美術館漢密爾頓大樓一角

27-這麽多刀有點嚇人

28-糾纏的自我

29-曆史由勝利者描繪-一點不假

30-新來者

31-公園裏的星期天

32-惡作劇的勝利

33-考試

34-預言

35-榮譽之舞

36-農神節

37-北美野花

38-逃亡

39-酋長小姐的春夢

40-女性之死

41-怒火中燒

42-瘋人院

43-保護草藥

44-歐洲藝術品展廳

45-新娘

46-博物館展示的畫很少有在原畫框裏而是在同一時期製作的畫框

47-歐洲藝術品展廳

48-希臘阿卡迪亞之夢-對原始環境的憧憬

49-和平王國

50-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51-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52-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53-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54-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55-建築與設計展廳一角

56-馬丁大樓露台鳥瞰市區風景

57-馬丁大樓露台鳥瞰市區風景

58-馬丁大樓露台鳥瞰市區與落基山脈

59-林地抽象畫

60-這是一幅蛋彩畫-蛋黃與顏料混合-有一種活力與動感

61-右邊這位女士好像在向我做鬼臉

62-黑鳥酋長雕像

63-雕塑與其影像

64-一群皮根印第安人

65-Cripple溪農場

66-西部藝術展廳一角

67-歐洲藝術展廳

68-歐洲藝術-三位小姑娘

69-亞洲藝術-伊拉克鳥頭神

70-亞洲藝術展廳一角

71-亞洲藝術-巴黎和會

72-日本藝術

73-中國藝術館

74-中國藝術館一角

75-中國藝術館-石棺

76-美洲藝術

77-美洲藝術-安修會族譜

78-美洲藝術-聖母誕生

79-美洲藝術展廳一角

80-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81-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82-滑板上的郊狼

83-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84-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自然不會使人跳躍

85-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一角

86-北美原住民藝術展廳-陶瓷

87-Kirkland美術與裝飾藝術中心

88-Kirkland美術與裝飾藝術中心

89-Kirkland美術與裝飾藝術中心

90-Kirkland美術與裝飾藝術中心

91-Kirkland美術與裝飾藝術中心

92-Kirkland美術與裝飾藝術中心

93-Kirkland美術與裝飾藝術中心-夜夢

94-Kirkland畫作

95-Kirkland畫作
多謝點評!我喜歡留下盡可能多的照片,幫助我記憶,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