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鯉魚塘的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台灣自駕遊(一): 野柳地質公園

(2015-07-12 09:07:24) 下一個
台灣自駕遊(一): 野柳地質公園
2015年7月11日
 
在兩年多裏,去了幾次台北,印象很不錯。曾寫過一點遊記之類的掛在文學城的博客裏。今年6月決定自駕遊台北,太太早早地安排了三天的自駕遊。臨行前,特地到AAA辦了一個最長一年有效的國際駕照。其實辦國際駕照手續非常簡單,填個申請表附上2張標準照,交15美金。不到10分鍾搞定。6月初先去上海公差,然後回老家山城火爐重慶看望父母。現在兩岸的關係,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重慶居然也有直飛台北的航班,避免了我轉機的麻煩和不便。
 
台北夏季的天氣幾乎是天天有(雷)陣雨。到達台北的第二天,天氣難得的好,陽光燦爛。第一站要去的野柳地質公園位於台北的東北邊,離台北市區30多公裏。為了避開早上車流高峰期,我們大約10點從台北中山區基湖路出發,上國1高速,一路北上,過五堵,七堵,八堵(這地名取得好堵)的地方到基隆市,轉2號省道往西,一路彎彎曲曲上坡下坡,但到海邊一望無際,心情一下非常振奮。海邊正好有個獅子公園,停下觀賞海景山景,海風陣陣的清新,藍色和綠色,怡靜親切的風光,心曠神怡。放飛的心情猶如海鷗一樣自由翱翔。


野柳地質公園穀歌地圖(穀歌地圖網站)
 
位於新北市萬裏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是台灣著名的遊覽勝地。公園是台灣大屯山餘脈延伸到東海中形似方舟的狹長岬角,長約1700米,寬約250米。世界上美不勝收的海岸景觀比比皆是,但野柳地質公園的獨特之處,也是最引人矚目的自然地貌景觀是外觀似磨菇的蕈狀岩石,它的上部有一個粗大的類似蜂窩的呈青灰色的岩石,下方是較細的黃褐色石柱。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們的外形千姿百態,似人似動物活靈活現,述說著它們千百年滄桑的故事。
 
蕈狀岩石受到風吹、日曬、雨淋之後,會慢慢被侵蝕成各種形狀。它們的高度不一,依蕈狀岩頭部和頸部的長短粗細,在公園裏可以欣賞到地勢較高的細頸形(估計3-5米高),中間的粗頸形(2-3米高),以及地勢較低的無頸形(1米左右) 蕈狀岩。許多細頸形的蕈狀岩石因負荷上部大且重,中間岩塊細且支撐力較弱,若遇地震或台風巨浪時,會有倒塌的危險。野柳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蕈狀岩是女王頭,也是野柳重要的地標之一。
 
頭大脖子細的蕈狀岩它的形成非常有趣,主要是岩柱的上層(蜂窩岩)是含鈣質的砂岩層,比下方的岩層較堅硬,在海水,海風及烈日等因素作用下,發生了差異侵蝕,上方鈣質的砂岩層較耐侵蝕,而下方的岩柱較容易被侵蝕,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細的蕈狀岩。蕈狀岩頭部的蜂窩的形成則是堅硬的砂岩層含許多貝類和海膽生物碎屑,這些生物碎屑被海水溶解或因岩石崩解,在表麵形成一個個小洞。因差異侵蝕、風化而進一步變成大小不一的坑洞,猶如蜂窩一般,故名蜂窩岩。海水作用以及差異侵蝕雕塑了野柳獨特的地貌,但比起科羅拉多河水鬼斧神工地造就大峽穀來講,那又是小巫見大巫,大峽穀的規模以及震撼的程度無與倫比。當然野柳奇異的地質地貌也是天下獨一無二的。
 
整個野柳公園內有180個左右蕈狀岩石,它們經曆了千百年曆史。它們存在至今,完整地記錄了蕈狀石的演變過程。根據地殼上升對比估算,女王頭有近4000年曆史。蕈狀岩石活像一顆顆大香菇,遠遠望去,密密麻麻像雕塑一樣排列在海岸邊,青灰色和褐黃色在陽光下交相生輝,蔚為壯觀,絕對是野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野柳地質公園裏還可以觀察並欣賞到傾斜的層狀沉積岩,它們是造山運動所留下擠壓和扭曲的痕跡。一層層沉積岩顏色不同,層次紋路清晰,有序地延伸,看上去也是滿滿的美感。另外野柳公園裏整齊排列在海蝕平台上的燭台石和薑石也很有特色。如果將野柳公園的岩層切開來看,就像一塊三層的夾心蛋糕,第一層為蕈狀岩層,上部為厚約2米的鈣質砂岩,下部為黃褐色砂岩組成;第二層為薑石層,上部為內含不規則團塊的砂岩,下部由黃褐色砂岩所組成;第三層為燭台石層,為砂岩內含球狀塊石所形成。這些包藏在地層中的鈣質砂岩及塊石,質地堅硬,是造就野柳千變萬化地形地貌奇景的關鍵所在, 堪稱大自然的海洋石雕.
 
遊野柳公園前,先去了附近的一家海鮮餐館,要了幾樣當地打撈的生猛海鮮,吃的原汁原味,大快朵頤。到這家餐館來的食客基本是自己開車來的,餐館的服務體貼入微,民風淳樸,給人留下美好印象。野柳公園裏遊人不少,川流不息,主要都是大巴一車一車拉來的遊客,有陸客,韓客,和日客。下午驕陽似火天氣出奇的悶熱,漫步在野柳公園,汗水八股八股地往下流,眼睛都快睜不開,衣衫濕透。但公園裏奇特罕見的景觀,深深吸引並打動著我,也顧不了這火一樣的天氣。為了保護公園不同的岩石,許多地方都有不許攀爬踩踏的標誌與溫馨提示(暗示了問題的普遍性),公園裏也有不少巡查人員,但還是有遊客不守規矩,不聽勸告攀爬照相。這些算是我們遊野柳公園的小插曲。
 
(完)   附:照片36張
 
1. 標誌性蕈狀岩女王石頭像

 
2. 蕈狀岩丫環頭像

 
3. 中間那個蕈狀岩像不像丫環的婆婆?

 
4. 遠眺海邊各式各樣的蕈狀岩

 
5. 大小高低不一的各式蕈狀岩

 
6. 一小片蕈狀岩林

 
7. 這個蕈狀岩頭頂被砍了一刀

 
8. 女王石的另一側像不像猴子的頭像

 
9. 這張圖讓我想起小豬豬的頭型

 
10. 這張圖讓我想到非洲人的不同發型

 
11. 沒有脖子的蕈狀岩

 
12. 脖子上有洞的蕈狀岩

 
13. 想象一下這些青灰色的蜂窩岩石像什麽頭型

 
14. 跟螃蟹脖子有一比的蕈狀岩

 
15. 這些蕈狀岩頭上的蜂窩有個大洞形似耳朵

 
16. 這些蕈狀岩頭頂有被刀劈的裂痕

 
17. 美麗如畫的褐色花紋

 
18. 紋路清晰的傾斜層狀沉積岩

 
19. 風化的傾斜層狀沉積岩

 
20. 這些傾斜層狀沉積岩突出的部位好像青蛙的頭

 
21. 伸入海裏的傾斜層狀沉積岩

 
22. 海蝕溝上的小橋

 
23. 這塊類似蜂窩的岩石長得有點像豬鼻子

 
24. 躺在地麵的蜂窩石應該叫風化窗

 
25. 這是著名的躺在海裏的象石

 
26. 這個像不像海牛?

 
27. 這是位於海蝕平台入口附近的瑪伶鳥石

 
28. 浩浩蕩蕩的旅遊團

 
29. 遠眺龜山附近的豪華郵輪

 
30. 行駛在國1高速路上

 
31. 風景美麗的海岸公路

 
32. 海邊的獅子公園

 
33. 生猛海鮮餐館

 
34. 水煮小海螺

 
35。清蒸海魚

36.  饞人的花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鯉魚塘的魚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讚美。總體感覺台北還是車多路少,而且路要比美國的窄一些,尖峰時刻還是很堵的,有幾個地方叫五堵,七堵,八堵的地名,可以想象有多堵(哈哈)。台北人開車的秩序還算不錯,肯定比大陸的要文明一些。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風景很奇特,片子拍得也很好,台灣城裏自駕混亂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