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2)
2023 (82)
淺談美國食品摻假問題
2014年10月6日
最近,在美國化學學會《C&EN NEWS》周刊上讀到關於食品摻假(food fraud)的文章,頗有感觸。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頭等大事。食品摻假的醜聞無處不在,而且天天發生。其實食品摻假是全球性的,也是一個長期存在並將持續存在的頭疼問題。食品摻假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且常常有犯罪組織參與其中。在全球各地食品摻假問題的嚴重性有所不同。對於食品摻假,可謂防不勝防,以後會發生什麽也無人知曉。 根據統計,今年年初,有33個國家,海關抽查發現1200噸不合格食品,43萬升假飲料。這些抽查隻是冰山一角,沒有查到的肯定占大部分。
在中國,食品摻假世界聞名。問題的嚴重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食品摻假商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摻假食品五花八門,不勝枚舉,像幾年前的三聚氰胺導致六名嬰兒死亡,三萬多嬰兒中毒;像地溝油,以及今年夏天曝光的麥當勞和肯塔基用汙染的肉製作食品,都是全球性新聞。
在美國,絕大多數的食品摻假並不構成對公眾健康的威脅,但肯定有漏洞。食品摻假不但破壞了消費者對所購買食品的消費信心和安全,還可能引入各種食源性疾病或過敏原進入食品供應鏈,導致對消費者造成破壞性影響。過去幾年以來,食品摻假問題得到消費者,立法機構以及食品生產廠商的普遍關注。食品摻假的主要手段包括添加,替代,錯貼標簽等。根據位於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預防中心統計,每年有4千8百萬人得了經由食品傳播的疾病。隻有20%的情況確認為病原體。80%處於未知狀況。
根據美國藥典委員會USP (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數據庫統計,最常見的5種摻假食品排名是:
1。牛奶(Milk):摻假成分包括水,乳清,甘蔗塘和黃豆油。最危險的是加三聚氰胺和甲醛。
2。橄欖油(Olive Oli):通常是低品質代替高品質的橄欖油,或者添加低價的榛子油,葵花油,黃豆油,核桃油,芝麻油,棉花籽油和玉米油。
3。 蜂蜜(Honey):通常便宜的蜂蜜當稀有更營養的蜂蜜賣,摻假成分包括:低價的甜味劑,像糖,玉米糖漿,蔗糖溶液和高果糖的玉米糖漿。
4。 藏紅花(Saffron):這種香料價值是幾千美元一磅,摻假成分包括:金盞花,山金車,薑黃,紅木,紅辣椒等,有毒的包括偶氮染料。
5。海鮮(Seafood): 大量豐產和低價的魚類被當作稀有魚類賣。像亞洲鯰魚當石斑魚,金槍魚和鯰魚魚籽當白鱘魚子醬,潛在有毒的河豚當安康魚。2013年一項調查顯示全美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海鮮產品錯貼標簽,賓州和南加州有超過50%的標簽與海鮮產品不相符合。在華盛頓和紐約市抽查的賣壽司場所(餐館和超市)100%海鮮產品與標簽不符。
美國藥典委員會是製定公共衛生安全標準的非盈利組織, 包括食品成分標準製定。所製定的標準由美國FDA國家食品保護和防禦中心來執行。目前最主要的食品監測是潛在的汙染物,像牛奶中的三聚氰胺。食品摻假是貓捉老鼠的遊戲。要測定所有摻假品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食品的指紋測試包括食品基因分析,大型的儀器設備包括核磁共振,傅立葉轉換紅外儀,質譜,氣相液相質譜等。全球食品安全測試費用是每年20億美元。主要部分是衛生和食品安全的病原體方麵的測試,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杆菌以及彎曲杆菌;對食品摻假部分的測試隻有一億美元(隻占到5%)。除了檢測以外,政府必須加強立法和監督;廠商也需要製定更嚴格的產品質量控製。
2011年1月美國開始實施《食品安全現代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這項法律旨在加強美國的食品安全和加強預防食品故意摻假的行為。食品摻假是欺詐,是商業上不正當競爭和虛假廣告的一種形式。不但是一種犯罪行為,而且也可以受到民事訴訟。
對於消費者來說,接觸的食品和飲料成千上萬,如何防範摻假食品?一般來講,比較貴的食品,摻假的可能性比便宜的食品要高,因此要特別加以注意和小心。購買食品,最好到知名的,大的連鎖超市,零售商,和便利店去買。如果可以自己做,盡量不要買成品和半成品食品,凡是從外觀上無法鑒別的食品要小心,象華人喜歡的肉末,香腸,魚丸等。中國人吃海鮮一般要活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買到摻假食品, 但要注意冰凍海鮮,肉類,加水是店家常見的手法。橄欖油也是,由於健康方麵的炒作,價格比一般油貴不少。買到假的可能性很高,摻點其它油,一般很難檢測出來。就象地溝油一樣不好分辨。相對而言,盡量買知名大公司產品,不是因為他們100%不出問題,而是相對而言,大公司對產品控製的要求和執行的標準更高一些,更可靠一些。
食品原料,加工生產,運輸,銷售,到餐桌這條食品鏈,各個環節都可能出現食品摻假。許多情況下,像超市和餐館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進了摻假的食品。一味指責他們可能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不是監督食品摻假的機構,他們跟消費者一樣可能也是受害者。對餐飲業,一般大的連鎖店都有自己嚴格的進貨渠道,相對於小店或個體店,食品質量保證要高一些。中國人有句俗語,叫做“眼不見,心不煩”。買什麽?吃什麽?往往也不是自己完全可以控製的,所以隻要沒看見,就最好不要為食品摻假這事過於操心,甚至煩惱。(完)
另外,買肉最好去批發店,一買一大塊,二、三十榜,外麵有密封包裝,包裝上有USDA印章,回來自己分切。
我沒有提到概率,但並不說明不存在,政府打假天天都在查,請看下麵原文:
正好化學會原文有下麵一段話,我就不翻譯了,你判斷一下摻假的概率有多大,
Customs isn’t ignoring food, but it scans only a small number of imports that raise border agents’ suspicions. The agency operates eight analytical labs across the U.S. The Newark, N.J., lab has 32 full-time staffers, of whom four are dedicated to food testing, according to Laura Goldstein, the lab’s director.
CH-EN 2014-10-07 02:10:03 回複 悄悄話 虎頭蛇尾擺噱頭的文章。沒有具體說明美國的什麽食品慘假了,就如同有人喜歡說:不人都說你不好。誰說的說了什麽?這些話有根據驗證過嗎?沒有就別瞎傳!
1。 美國食品摻假問題肯定是存在的,不是我虛構的。這裏講的美國食品包括美國自產的和進口的食品。
2。美國化學會周刊的文章肯定跟網上的文章有區別,周刊的題目是“Fighting Food Fraud", 另外周刊發表了一個圖“Fishy, A U.S. study found that, on average, 33% of fresh-caught seafood samples aren't what they're claimed to be". 文章的主題內容周刊和網上的文章是一致的。
3。 原文肯定講了美國食品的摻假問題以及如何防範的問題。我的貼不是原文,是我個人的理解和多年在行業裏的觀察。貼裏提到的5種摻假食品,原文是“Top Five Foods Targeted for Adulteration". 這是美國藥典委員會的數據,原文沒有具體指出這是中國的,還是全球的。我的理解是這些食品是美國常常要查的,換句話說,這些食品就是常常被摻假的食品,不管它們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