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係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係的血緣關係。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薑,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係來標識血緣關係的結果,這隻能在父權家長製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
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
炎帝列山氏,薑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係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薑,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製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麵表明,母權製已讓位於父權製,但母係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 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 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 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
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
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 蒙學中的固定教材,該書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的。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薑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範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鄧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藤殷羅華 郝鄔安常
樂於時付 皮卞齊康 伍餘元卜 顧盈平黃
和穆肖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藏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樊胡淩霍 虞萬支柯 昝管盧英 萬候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轅軒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幕容 司徒師空 顓孔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趾夾穀 宰父穀梁
楚晉閻法 汝鄢塗欽 段千百裏 東郭南郭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嶽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耳 佰賞南官
墨哈譙年 愛陽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