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共產黨中唯一不能以弱勝強的元帥--->林彪
(2010-06-29 19:28:47)
下一個
前邊說過,林彪被吹捧為戰神都是應為逃往台灣的國軍將領和被俘虜的將軍在文史館杜撰出來的。原因是這些家夥每個人都在林彪麵前耀武揚威一番,雖然最後失敗了,把林彪吹捧成戰神來太高自己地位,認為自己即便被俘虜或者轉進台灣也是自己無能。
實際上林彪是一個優秀的團長,合格的師長, 糟糕的元帥。 共產黨的將軍各個都是以弱勝強的高手,隻有林彪是例外。 即便紅軍時期也是跟隨毛澤東就打勝仗,跟隨周恩來李德就打敗仗的。抗日戰爭基本沒有參加,平型關也就是團長旅長的本職工作。 所以,解放戰爭以前並沒有給林彪表現起大兵團作戰以弱勝強的機會。
林彪真正成名之戰是在東北和平津兩大戰役。 但是,這兩大戰役都是以強淩弱,泰山壓頂,不但如此,還都是在老毛鞭子棍子打壓之下取得的勝利。 比如錦州攻堅,老毛竟讓用了70封電報, 新保安和提前入關,也是在毛澤東反複催促之下才達到戰役目標。所以兩大戰役雖然是勝仗,但是並不能證明其有指揮大兵團作戰並且以弱勝強的能力。 幾千人參加的伏擊戰是不能算數以弱勝強的。
那麽,解放戰爭初期,林彪初到東北, 哎我想兩岸三地的林彪崇拜者都不希望我談論這段曆史, 所以咱們說話不要揭短,打人不要打臉, 什麽一戰四平,二戰四平,攻四平守四平都不說了。
剩下的曆史就是所謂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先說三下江南,三下江南屬於配合南滿的保衛臨江,屬於配合作戰,並且是襲擾性質,這還不說,大家在欣賞一下這個題目
“中國巴頓”鍾偉將軍的傳奇故事:“把林彪都指揮了”
看看我們的統帥戰略謀劃能力有多強吧。所以拿三下江南來證明林彪有以弱勝強的能力恐怕真的不能說服幼兒園的學生。
說到這裏, 林彪的軍事生涯中唯一能證明林元帥有指揮大兵團作戰以弱勝強的機會就是四保臨江了。 能不能證明林彪有這個能力大家自己判斷好了, 下邊一段不是我寫的,是我抄來的。 如果這一段不是完全撒謊, 那麽你不得不同意我的結論,林彪沒有大兵團作戰以弱勝強的能力。
東北全境解放後,毛澤東在一次重要的中央會議上對有關東北問題有過一次談話。大意是:東北局領導下的工作很有成績。吃了苦,走了路,全部東北到手, 很慶幸。七大以後,大量幹部和軍隊,用腳走到東北。大約半年到7個月時間,有偏差。我們開頭也不了解,山海關、錦州守了兩個星期,消滅敵人在沈陽錦州間, 也是這麽希望的。後來說不行,無槍、無糧、無政權、無經費、無鞋、老百姓正統觀念。於是讓開大路,占領兩廂。這是陳雲等人的主張。中央接受了,指示他們執 行了,集中起來,勝利了。①12月28日,毛澤東根據電報的精神,為*中央起草了《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明確指出:我黨在東北的主要任務是建立 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但建立這種根據地的地區,現在應當確定不是在國民黨已占或將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幹線,這是在現時條件下做不到的。也不是在國民黨占領的大 城市和交通幹線的附近地區內,而是在距離國民黨占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農村。《指示》還指出:我黨在東北的工作重心是群眾工作,"我黨人員必須人人下決 心,從事最艱苦的工作,迅速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幹部中一切不經過自己艱苦奮鬥,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僥幸取勝的心理,必須掃除幹淨。"②為 了使中央的指示落到實處,*中央東北局根據內戰全麵爆發後的東北形勢,於1946年7月3~11日在哈爾濱召開擴大會議,討論通過了東北局委托陳雲起草的 《關於東北形勢和任務的決議》草案,《決議》指出:東北當前的主要任務是克服和戰問題上的混亂思想,準備以長期艱苦鬥爭取得和平。"全黨必須下最大的決 心,努力準備一切條件,粉碎蔣軍的進攻,以戰爭的勝利去取得和平。一切遊移不定及僥幸取得和平的想法,都應掃除幹淨。"必須規定,無論目前或今後一個時期 內,創造根據地是我們工作的第一位。必須認識,創造根據地的主要內容是發動農民群眾。《決議》強調:要"造成幹部下鄉的熱潮,克服許多幹部中的錯誤思想。 許多到達東北的幹部,對於長期戰爭和艱苦工作沒有認識,沒有精神準備,不少人迷戀城市生活,缺乏下鄉的決心,缺乏群眾觀點,幹部中享樂腐化厭戰的情緒在增 長著,這是黨內最危險的現象"。必須"強調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責任,號召他們走出城市,丟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資 格,一切可能下鄉的幹部要統統到農村中去,並確定能否深入農民群眾為考察共產黨員品格的尺度"①。這個《決議》很快得到了中央的讚同和批準。
要 貫徹這一《決議》,在農村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就必須廣泛地發動農民群眾。因此,在東北局擴大會議後,陳雲隨即前往齊齊哈爾,在*西滿分局主持召開的省 委書記會議上,作了《發動農民是建立東北根據地的關鍵》的主題報告,傳達了《決議》的基本精神和指導思想。他指出:目前我黨在東北的力量還處於劣勢,還沒 有建立起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因而也就無法談到打人民戰爭。要改變這一不利情況,需要大力發動群眾。"有了群眾,一切好辦,可以有軍隊,清除土匪,經費供給 也有來源。沒有群眾,一定失敗,死無葬身之地"。
要發動群眾,必須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如武裝群眾的問題,解決幹部的思想混亂、樹立長期作戰 的觀念問題,提高農民覺悟、培養本地幹部問題,開展土地改革、滿足農民土地要求問題,克服幹部中的貪圖享樂、爭地位、鬧名譽、不願做艱苦工作等思想問題, 要實行遊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的作戰方針,糾正工作中的盲目自流現象等等。②1946年11月,蔣介石發動山海關大戰後不久,在東北地區製定了"南攻北守、 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企圖先吃掉南滿根據地,解除後顧之憂,然後揮軍北上,全力進攻北滿,實現其獨霸東北的野心。國民黨調了10萬大軍對南滿根據地進行 圍攻。於是南滿成了東北的主戰場,而此時南滿我軍總共隻有不足4萬人,形勢非常嚴峻,南滿根據地進入解放戰爭以來最艱苦的歲月。為了加強對南滿根據地的領 導,使那裏的鬥爭能堅持下來,配合整個東北的戰爭局勢的發展,東北局決定、並經中央批準成立了南滿分局(亦稱遼東分局),陳雲自告奮勇到南滿去開展工作, 任南滿分局書記兼遼東軍區政治委員,蕭勁光任副書記兼軍區司令員。1946年10月27日,陳雲和蕭勁光等從哈爾濱乘火車前往臨江。行前,陳雲對秘書王玉 清說:"我是自告奮勇到南滿去的,你怎麽樣?是去南滿,還是留在北滿?"王表示願意一同前往。陳雲之所以主動請纓前往南滿,是因為在他看來,南滿的戰略地 位非常重要,而那裏的敵我力量又非常懸殊。正如他在行前所寫的一封信中所說的那樣:"南滿現在隻剩下臨江等4個完整小縣和少數正規部隊!國民黨的中央軍像 一匹野牛正衝向北滿。我自問不懂軍事,但為了創建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我一定要去南滿牽住這頭野牛的尾巴不可!"①但在途徑牡丹江市南麵寧安縣境內的鬥溝子 車站時,遇到險情。鬥溝子車站前方是一個陡坡,車站位於陡坡的下方。陳雲等乘坐的列車夜晚停在車站,有一輛貨車在爬坡時,由於缺乏燃料,動力不足,從坡上 滑下來,眼看就要與陳雲等乘坐的列車相撞。在關鍵時刻,有一位鐵路扳道工奮力扳開道岔,使那輛貨車翻在離陳雲等乘坐的火車僅兩米遠的地方。
到臨江後,陳雲等很快發現一些幹部有畏難情緒,主張將主力撤出南滿,另一些人則主張堅守城市,反對將主力撤到農村去建立根據地。針對這兩種看法,陳 雲於1946年12月13日晚冒著大風雪趕到七道江,並於第二天在遼東軍區召開的師以上的幹部會議上作了長篇講話。他首先指出了在南滿堅持鬥爭的重要意 義:堅持南滿鬥爭,可與北滿成犄角之勢,這對整個東北戰局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放棄南滿,不僅失去了這個有利的戰略態勢,而且損失的人馬最終不一定比留在南 滿堅持鬥爭損失得少。如要向北滿撤,部隊過長白山時,將要損失幾千人,撤到北滿後,敵人不僅會追來,而且由於沒有了南滿的牽製,一定會全力壓過來。在那種 情況下打仗,又要損失幾千人,北滿很可能也保不住。我們總有一天要打回南滿來,那時又要損失幾千人。還有那些留下來的地方武裝,損失會更大。前後加起來要 有萬把人。兩相比較,還是留在南滿堅持鬥爭得大於失。
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東北的敵人好比是一頭野牛,牛頭、牛身子是朝著北滿衝去的,牛 尾巴在南滿被我們拖住,如果我們鬆開這條牛尾巴,那就不得了,這頭牛就會橫衝直撞,禍害人民,南滿保不住,北滿也危險;如果我們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 得,敵人就進退兩難,因此,抓住牛尾巴是個關鍵。這樣才能給北滿贏得時間,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我們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況且敵人在南滿的兵力也不夠, 我們堅持南滿的鬥爭是完全可能的。最後,他強調說:我是來拍板的,拍板堅持南滿鬥爭。我們在背靠沙發(指後麵有蘇聯和朝鮮的支持)的形勢下向前進,雖然是 艱苦奮鬥的前進,還是比退到北滿最後被敵人打出國境線再打回來要合算。
陳雲講話後,遼東省委書記肖華首先發言,表示讚成堅持南滿鬥爭的決 策,其他許多同誌也相繼發言表示讚成。盡管還有部分同誌的思想不太通,但表示要服從大局,在南滿堅持鬥爭,使會議能夠在堅持南滿鬥爭這一基本方針的指導下 轉入具體作戰和作戰部署的討論。會議最後通過了"鞏固長白山,堅持敵後三大塊(即遼南一分區、遼寧二分區、安東三分區)"的總的戰略指導思想,以及正麵與 敵後兩大戰場密切結合、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相結合、運動戰與遊擊戰相結合的軍事作戰指導方針。會議對軍事部署作出如下決定:4縱出敵不意挺進敵後,牽製敵 人,消滅敵人的地方武裝及分散的敵軍,破壞交通線,打亂敵人的部署;3縱擔任內線作戰,集中優勢兵力,頂住敵人,打掉敵人幾張王牌,挫其鋒芒。共同為鞏固 現有南滿根據地,為改變局麵打下基礎。
會議作出的決定上報*中央及東北局後,得到批準,隨後即得到全麵貫徹,從而為在南滿堅持鬥爭提供了正 確的戰略指導思想和作戰方針。而南滿根據地的堅持和不斷發展壯大,不僅極大地牽製了國民黨軍隊對北滿的進攻,而且為日後的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會 後不久,國民黨軍隊從1946年12月17日到1947年4月3日連續4次發動了對南滿根據地的大規模進攻。南滿根據地在陳雲、蕭勁光、肖華等的領導下, 與北滿軍隊一道發動了"四保臨江、三下江南"戰役,粉碎了敵人的軍事進攻,殲敵3萬多人,收複城市11座。
在第四次保衛臨江的戰鬥中,由於 北滿軍隊因鬆花江解凍撤回江北,國民黨軍隊10萬人在東北保安副司令鄭洞國的指揮下,對南滿根據地發動了進攻,而南滿根據地隻有4個主力師,2萬多人,而 且經過連續作戰後未得到休整與補充。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怎麽打,部隊中的思想很不一致。陳雲等在臨江主持召開*遼東分局與遼東軍區直屬機關部隊幹部會議, 一方麵重申了在南滿堅持鬥爭的方針,另一方麵針對當時的緊急形勢,陳雲等強調要以打大仗、打硬仗、打惡仗和不惜付出損失我軍2/3甚至3/4的代價,決心 打勝這一仗,把敵人牽製在南滿。陳雲指出:準備打大仗、惡仗、硬仗,隻要有利於全局,南滿的犧牲是值得的。會議經過討論,一致認為,無論戰爭多麽殘酷,也 要打下去,而且隻能打勝,不能失敗。在逐個征求意見後,陳雲問如果付出的代價大,要準備承擔責任,後不後悔?大家一致回答"不後悔"。於是,他高興地一拍 桌子,詼諧地說:"我們學上海交易所的規矩(拍板)成交了。"經過充分動員和周密準備,南滿軍隊以高昂的鬥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在紅石子地區全殲敵第 89師全部及54師162團,俘敵7000多人。這一路是敵人進攻的主攻部隊,在其被殲後,其餘各路紛紛回竄,從而順利地粉碎了敵人第四次對臨江的大規模 進攻。此後,南滿根據地日趨鞏固和擴大,陳雲的工作重點也就逐漸轉到他一向很擅長的經濟工作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