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慣背後的文化(隨筆) (圖)

(2005-02-16 07:35:37) 下一個

記得剛到加拿大讀書,在約克大學的草坪上,認識了一個叫依沙貝爾的女孩,她教我做香蕉蛋糕,我教她包餃子,結果,我們在周末後返校時,大笑對方的失敗:我選擇了烤箱裏由上向下的火,蛋糕的表皮焦黑了,裏麵依然是糊的。她將餃子放在冷水裏煮,當水開了,餃子也爛了。

很多文化上的東西,是經過很多年,很多代積累和延續的,不是在表麵上模仿就能學得好的。所以真正要學習別人文化的長處,並不是跟別人的習慣行事那樣簡單。

張東嶽小妹妹離開我們的時候,我自然聯想到我的朋友保羅的逝世,一個遠離多倫多的家在美國工作,獨自一個人在費城遇害的兩個學齡孩子的父親,在他的喪禮上,人們完全忽視警方的監視,隻是握住他那被噩耗驚呆了的妻子的手,和她一起重溫貼在板塊上的保羅生平的照片。人已經走了,懷疑保羅的死因,怪罪保羅妻子為富裕的生活讓保羅出外工作。。。。。。這些,是一個朋友,一個好心人所該做的嗎?我僅看到喪禮上人們同情的眼淚,聽到人們對保羅的讚賞,絲毫沒有一句責怪,後悔,猜疑之言,這就是外國人的文化。

從伊沙貝爾那裏,我不僅僅學到了一個做蛋糕所要的細節,更加想深了一層從而意識到,在西方的文化裏有好多不經意而被人們認為是習慣的東西,在我們仍然是要化點時間留點心去學習的,這其中最基本的是------顧及別人的感受。

在我進公司工作不久,有個朋友介紹給我一個中國同事,是新移民來加的,要我多多關照她。我每天見她頭發亂烘烘地進公司的門,用完廁所在座板上留點尿跡給下個同事,有時甚至不洗手衝出廁所直接去食堂。公司的外國同事在背後議論她,瞧不起她,但外國人就是考慮她的感受,從不當麵諷刺她。身為中國同胞,我想為她好,還是該婉轉地告訴她這裏人們的習慣,但她反而認為別人是小資情調,她的行為是她個人的習慣,別人管不著,我行我素的結果,是一年合同到期,老板沒留她。她或許不懂得,在辦公室大聲講電話等許多在她看來與別人無關的事,確實影響了別人。

學習外國文化,不是學人家流行什麽牌子的服飾和電器那樣簡單,物質的東西有錢就能買,精神的東西要用心去領會,去修煉,以後才能自然活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