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斯大林、希特勒的比較(轉帖)
(2010-07-02 20:21:47)
下一個
(一)世界著名的《新聞周刊》2000年第一期發表了通過兩年時間征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中的著名政治家,曆史學家,社會學家等2000千多人的投票評選:評選出了 20世紀三個殺人最多的“偉人”,第一號為毛澤東(屠-殺,整死3900萬,餓死4300萬中國人),第二號為斯大林(屠-殺2000萬蘇聯人),第三號為希特勒(屠-殺600萬猶太人)。
如有疑問,可到圖書館借閱《新聞周刊》2000年第一期,其中有詳實的分析報道。
(二)把毛澤東與斯大林並列,斯大林感到憤慨和不平
斯大林,毛澤東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現在的待遇可差遠了。
斯大林:他死去後立刻被批判,並被開館戮屍。
毛澤東:政府定性三七開,而且對錯誤批評不痛不癢。他的屍體還躺在天安門,無數的愚民(看看毛澤東帖吧 就知道了)還在吹噓他100%的偉大。
從結果看,好像毛澤東比斯大林偉大得多是嗎?
可事實恰恰相反,論成就:
1) 軍事。斯大林對二戰正義力量的獲勝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毛澤東抗日如何大家都知道。(當然我沒有怪他的意思,但是貢獻小是確定的)
2)經濟。蘇聯長時間是世界第二強國;
中國長時間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
3) 科技。蘇聯的原子彈,衛星,運載火箭,飛機… 太強了,很多比美國還早;中國呢,幾個海歸搞了個原子彈就是最高成就了。
4) 文化。蘇聯產生了那麽多的文學,音樂巨匠,並且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朝鮮,東歐 .中國呢?
Nothing,如果一定要說有地話,看樣板戲吧。
論罪惡:
1)餓死的人,蘇聯比中國差遠了吧。
2)鬥死的人,蘇聯更是比不上中國。
3)對戰友的清洗,斯大林趕不上毛澤東吧。
我斯大林感到一不平:我樣樣比他強,憑什麽毛澤東得享尊容,我斯大林卻不得好死!
(三)把毛澤東與希特勒相提並論,希特勒感到冤枉和不服!
(1)希特勒是屠-殺猶太人的惡魔,可是他熱愛德意誌民族,從來不無辜屠-殺德國人,殺戮的都是外族人,而老毛屠-殺的3900萬,餓死的4100萬都是中國人。希特勒是個治國天才,讓德國經濟在戰爭廢墟上,迅猛發展。老毛則是徹頭徹尾的治國白癡,除了殺人整人害人,把國家搞到民不聊生,饑寒交迫,餓殍遍野的崩潰邊緣!
(2)論罪惡:
希特勒隻有兩項罪行:屠-殺罪和侵略罪,而老毛則至少犯有下列罪行:武裝叛亂罪;分裂國家罪;出賣領土罪;屠-殺人民罪;禍國殃民罪;毀滅中華傳統罪;毀滅中華文化罪;毀滅生存環境罪;毀滅經濟發展罪;摧殘知識人才罪;個人崇拜罪;貪色淫亂罪!
(3)希特勒不反對私有製,他領導納粹黨,該黨的追隨者中獨立業主占18.9%。
毛澤東要消滅私有製,在他領導下的共產黨中沒有業主和資本家。
(4)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曾參加過議會競選。希特勒參加過競選總統,得第二高票,毛澤東從來沒有參加過競選活動。
(5)希特勒掌權之後,對他的戰友論功行賞,共享權力。而毛澤東取得政權後,大殺功臣,展開黨內鬥爭。二號人物劉少奇,林彪相繼被他逼死。
(6)希特勒在世界上最密切的盟國則是日本、意大利這樣一些發達國家。而且真是同患難共命運。
毛澤東在國際上的親密戰友是北朝鮮、阿爾巴尼亞、柬埔寨這樣一些又窮又落後的小國,而且經常反目成仇。
(7)希特勒比較重視法律,他為迫害猶太人製定了“紐倫堡法”。
毛澤東迫害“地、富、反、壞、右”沒有法律依據,“文革”中打“反革命”是根據“公安六條”。毛澤東自稱“無法無天”,搞人治,他建國28年沒有像樣的法律,大學法律係幾乎完全撤銷。
(8)希特勒不準他的理論進入學校。
在毛澤東統治下,他的語錄被編進大中小學教材。毛澤東破壞教育,“文革”中讓大學停止招生,讓學生停課鬧“革命”。希特勒比較重視教育,在二次大戰中,大學也沒有長期停課。
(9)希特勒死後幾乎沒有什麽私人財產。
毛澤東臨死前擁有一億五千多萬的財產(稿費)。他的書籍是靠官方派發,官方宣傳(廣告)發行,他的書籍中包含著,秘書、文膽(拿公薪)的勞動,其中不少內容是集體討論的結果。
當時毛澤東是千萬富翁,而一般工人的月工資隻有30元左右。
(10)希特勒很少接近女色,他沒有給他的愛人——埃娃? 布勞恩加官進爵,送去上大學。
毛澤東沉溺女色,用特權選妃子,用公款包二奶、三奶……,把他的“女友”提撥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送進北大、清華上學。
(11)希特勒熱愛德意誌文明和文化,保護和弘揚德國文化。毛澤東則老毛焚毀了無數的民間古典珍貴書籍,搗毀了無數的中國古代文物,摧毀了無數的知識人才,把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與文化遺產毀滅殆盡。
(12)希特勒死後即遭德國民眾和本國政府的唾棄。他的影響基本消除。
毛澤東死後28年在中國大陸仍將其思想奉為“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概論”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塑像,仍被官方尊稱為“偉大領袖”、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曆史人物。現在毛澤東思想仍作為必修課,強行灌輸給大學生,並要求考核,埋沒了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