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細說中國教授

(2010-06-20 20:08:08) 下一個

作者:石立剛 文章來源:天涯時空

(一)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張鳴教授說:中國教授總和的影響力還不及韓寒。此論一出,媒體哄動。顯然人們從娛樂的角度去理解了,忽略了其中另一方麵的含義。其實,如果此說成立,問題就大了。因為中國教授是吃國家奉祿的,由納稅人供養。相反,韓寒自食其力。這不等於說,中國納稅人供養一班廢物。

我真希望張鳴在糊說,在嘩眾取寵。但要命的是,此說並非空穴來風,無中生有;似乎還有沉甸甸的事實依據。筆者是學經濟學的,深知中國所謂的經濟學大家,很大程度上,徒有虛名。為了證明我們並非扯談,聊舉三例。

例一,張維迎教授身居學界要津,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此君近年惹來的爭議最多,妙論也最多。最有名的是關於國企改革的“吐啖論”。他說:通過腐敗搞垮公有製嚴來促進私有化。公有製是一飯碗,需要有人往裏吐唾沫;有人吐唾沫後,其他人認為這碗飯不能吃,就走開了,這飯碗就屬於吐唾沫的人私有了。此論甚妙,簡直欠缺三歲兒童的認知力,荒唐致極。因為如果你弄髒那位兒童的巧克力,他(她)會憤怒,會罵人。而成人對於你這樣吐唾沫,往往會挺而走險。

近期張維迎教授在《南方周末》發表一篇論述政治改革的文章,立論基礎是效率。本來競爭的效率是西方經濟學的靈魂,是有生命力的。問題是,它們有其生長的土壤和領域。眾所周知,西方政治學和政治製度的基石是天賦人權,本質是公平正義。即在西方社會中效率的精靈僅僅生長於經濟領域,不能越界亂跑。而中國儒家的政治思想更注重公平正義,認為施政的目標是:“修己,以安百姓。”即百姓安居樂業。可見張文這樣立論違反常識。

例二,程恩富教授是世界政治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可見是精英中的精英。他所提出的“新經濟人假設”很有名,曾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上。但很不幸,我們能證明此假設違反常識。詳細的論述,請見筆者的《“新經濟人假設”違反常識:和程恩富教授商榷》。教授違反常識,算天下奇聞。

例三,趙曉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博士後,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導;被認為是中國大陸最活躍的,最有影響力的新生代經濟學家的代表人物。本來憑這些經曆和背景,是非凡夫俗子能望其背項的。但我讀過他的書《超越增長》,感覺並非如此。單讀《序言》中如下的一段話,就使人失望。

趙曉寫道:“中國真正的增長在剛剛過去的二十年,中國人成功地創造了世界未曾有過的增長記錄,被稱為中國經濟增長奇跡。我很高興這樣的奇跡的出現,我相信它是結合了製度創新,技術進步等概念的內生的真正奇跡。”

從專業的角度看,這段話有兩個致命傷。其一,眾所周知,人類經濟發展的奇跡是美國人創造的,況且也曾出現過日本經濟奇跡和亞洲四小尨經濟奇跡。其二,經濟增長是果,製度創新、技術進步是因;在邏輯上並非並列關係。

更要命的是,這段話犯了低級錯誤。其一,“中國的真正增長”指稱不明。其二,“被稱為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主語是“中國人”,語法不通。

而序言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不會出現無心之失。可見趙曉思維不嚴密,學問有速成之嫌。此輩不犯常識性錯誤已是萬幸,還奢談什麽創新創造。

(二)

本來韓寒和中國教授風牛馬不相及。韓寒是作家,是賽車手。這和教授是不同職業。妙就妙在,由於影響力,使本來不相關的實體發生關聯。

何謂影響力?影響力有豐富的蘊含。既有名的成份,又有虛擬的或實在的權的成份。其背後包含著巨大的利益和能呼風喚雨的權勢。總之,影響力是權力的外化形式,是一種隱權力。

目前我國的主流意識崇尚權力、金錢、肉欲。從而使影響力更有張力。所以教授追求影響力,韓寒也追求影響力。

一個正常的社會,人生價值是多元的,即名、利、權各成體係。這樣就能避免社會成員人生追求的一致性,避免了獨木橋的擠擁。即政治家有政治家的人生價值,教授有教授的人生價值,各行各業的成員都有獨自的人生價值。那麽這個社會是動態有序的,即一種長治久安的社會結構。

然而,目前中國是一個官本位的級層社會,名和利歸統於權力之上。社會成員的人生價值由權力係統賦值,離開權力係統的認可,社會成員的人生價值也失去了意義。因此,社會成員中有選擇能力的都擁擠在追求權力的獨木橋上,激化了社會矛盾和權力博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