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的啟示
(2010-09-03 19:09:41)
下一個
我的兒子一歲9個月了,正是呀呀學說話的時候,進來學會了不少詞,並且時時出人意料,語出驚人。這幾天帶他到附近的小溪旁喂野鴨子,小家夥樂此不疲。開始時喂些麵包屑,這天家裏沒麵包了,我拿出兒子最喜歡吃的零食--沙其馬對兒子說:寶寶,家裏沒麵包了,我們拿你的沙其馬喂鴨鴨,好不好?小家夥看了看我手裏的他心愛的零食,想了想,最後堅定的說:好!於是我帶著他來到野鴨聚集處,小家夥喂得很認真,一粒一粒掰下來,喂給那些野鴨們,野鴨因見慣了人,也不害怕,爭先恐後的擠了過來,還大聲的嘎嘎的叫喚著,小家夥開心極了,從他臉上洋溢的微笑,我可以感受到他的那份開心。心滿意足地完成了喂野鴨的工作,兒子戀戀不舍地對鴨子們說了聲:鴨鴨BYB-BYE,就同我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兒子:寶寶,鴨鴨們吃了寶寶的零食,可開心了,是不是呀?兒子頭也沒抬起,應對著我說:鴨鴨開心,寶寶開心。我突然一下愣住了,孩子才一歲半多一點,未經汙染的心靈猶如一塊渾然天成的璞玉,脫口而出的話,往往就是他心靈的真實感應。我想起了佛教的一句話說:人皆有佛性,什麽是佛性呢?慈悲,惻隱,施與,等,這些都是佛性的表現,孩子的心靈沒有成人那麽複雜,他的佛性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比如“施與”,沒有人教他,他可以用他心愛的零食來換取野鴨們的開心,他自己也為此感到愉悅,這其實何嚐不是一種佛性的流露?不幸的是孩童在成長過程當中,會受到“教育”:你要好好努力,爭取到自己的東西。或者當孩子跟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大人”往往“開示”他,你要和他搶,別當窩囊廢。慢慢的,純潔的心靈受到汙染,他開始有了“我”“私”等概念,表現到他成長後,開始為物質的也好,精神的也好,學會了索取,爭搶,而其原始的佛性:無私,施與等心卻漸漸被後天的塵埃掩埋了,這是成長必須經曆的過程嗎?那麽這種成長是進步了抑或是退化了呢?我隻知道,現代社會,無窮的貪婪,索取,是一切紛爭和矛盾之源,人不再“無私”後,從大的國家層麵,便是用無休止的為了本國利益的征戰,殺戮,仇恨,糾纏爭吵。小到個人,便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使出無數心機去爭搶,下套,有的人為自己的行為還製造一套理論: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其實,這是佛講的另一句的表示:人皆有佛性和魔性。所有的為一己之私,都是魔性驅使下的所為,無論其理論如何振振有詞。這種人是無法理解有信仰的人說出來的話和表現出來的行為,耶穌說:要愛你的敵人,當人打了你的左臉,你還得給出你的右臉。佛講寬容,慈悲為懷,原諒一切眾生。這種胸懷,紅塵中的利益爭奪者們是當然是無法理喻的。這就是有人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比爾蓋茨為什麽要到處募捐,反對美國國會修改有利於自己的遺產繼承法修改案,並且拒絕將自己的財產遺留給自己的後代,同樣,巴菲特也提出,死後將捐出99%的財產給慈善機構。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行為的背後是深受宗教信仰的社會環境裏所自然而然的行為,施與之人也因之行為而不是其財富,而比芸芸眾生的境界高出很多。而這一切,在一個以“無神論”為基礎的社會,並且信奉物質決定意識的社會所不可能理解並且產生類似行為的。想想可怕,人類如此下去,還有出路嗎?看著孩子那天真無邪的臉,我心裏有點感動:孩子,謝謝你的話和行為給了我這麽多的思索和感悟。我也祈願:孩子,願你能永葆那一份純真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