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小女生的作文--國旗的聯想
(2010-07-02 21:01:36)
下一個
國旗的聯想:「記得嗎?你的國家-中華民國。」
當我嗟歎那沉寂的曆史,當我仰望那飄揚的旗幟,當我細想百年來的滄桑,總會有一股辛酸湧上喉頭,總會有一句話徘徊心中:「記得嗎?你的國家-中華民國。」
我聽別人說,百年前的一位青年,脫下了潔白的醫袍,大聲呼喚。他要叫醒的是那條沉睡的巨龍,他要救治的那葉瘦癟的海棠。他的熱血燃燒成明亮的太陽,為苦難的中國人指引了方向。
那時候,這位青年的同鄉,在廣州被押進了牢房,他笞痕累累的身軀依然緊握著一張鉛筆繪製的草圖,而那二十九歲年輕靈魂的悠藍浩氣卻長存於白日之傍。
暮春的明媚在一張淚書下變了色調,林覺民在赴義前留下了千古絕唱。那七十二烈士的碧血丹心澆灌了革命的花朵,結出了民國的果實。如今,紅花已成黃花,不變的卻是那「意映卿卿如晤」的低語傾訴。
辛亥雙十,朽爛的高牆一夕崩倒,未想黑暗中的明燭尚未茁壯,卻已在專製的反撲中傾倒搖晃。此時黃埔島上的一支勁旅高舉起紅底的青天白日旗。他們北伐平亂,直把重擔一肩挑起。
當鬆花綠水岸的青天白日滿地紅迎風豎起,宣告統一的同時,一絲血腥悄然的飄入沈陽。積弱的老人在劍拔弩張的囂焰前忍辱負重,隻為留下一口反抗的力量。
然而,百年的積怨和四萬萬的憤怒終爆發在盧溝橋的一聲槍響。十裏洋場不見歌舞升平,一寸河山一寸血,在那裏,三月亡華已成夢囈。
在槍林彈雨中,一位女孩從租界遊向戰場,她為戰士帶來朝陽、帶來希望。不久,國旗就在四行倉庫上飛揚,她的光芒掩蓋了太陽旗的驕焰,卻招來了飛蝗。八百壯士用鮮血填補了彈痕,使他們的精神永遠在青史中飄揚。
然而,在一個淒冷的冬日,六朝古都一夕淪為人間煉獄。三十萬哀號的冤靈染紅了江水、震動了天地。我強忍淚眼,痛心看著那血淋淋的照片,遙想著那時代的無處控訴的悲怨。
孤軍奮戰的無助、獨木難支的艱苦,在重慶聲聲慘叫中冀著上蒼的垂顧。殘酷的殺戮、如山的屍骨,卻不能打垮中華這個民族。
珍珠港的炮響讓中國國旗和英美一同飄揚。原子彈的震懾,終嚐了八年抗戰的勝果。宛平、淞滬至獨山的兩條巨龍護持了中華民族的存續,卻挽不回暗夜的到臨。
藍天轉陰,黑夜降臨,鐮刀劃破天際,星星伴血迸出。赤色鐵幕,骨肉分離。
南京的國旗飄海渡洋,至今仍在秋海棠前靜置安放。如同那懸著的兩具大理石棺,思念著海峽的那一方。
或問上蒼,奈何中國如此多舛?那鮮紅血淚的曆史,何時才能平反?那民主自由的藍天,何時才能再現?那三民主義的光輝,何時才能普照?百年來的迂折究竟是曆史的考驗抑或命運的玩笑?我癡望著雲聚雲散,卻沒有得到一個答案。
我曾極目西望,隻見一片湮波渺茫;風沙吹散了血痕,卻吹不盡我的懷想。夢駝鈴在我耳際回蕩,多少開國先賢、革命烈士的豪情在我胸間激昂。他們用鮮血寫下了曆史,為國旗添上了悲壯。世代交替輪轉,我知道,薪傳的責任我們要一肩膀挑扛,我們要讓青天白日熠熠發光,我們要讓先人的奮鬥得到讚揚。
我又在淚眼的睡夢中依稀聽到那遙遠的呼喚:「記得嗎?那位曆盡艱辛劫難的慈母-中華民國。記得嗎?那麵負載著血淚曆史的美麗圖形-青天白日滿地紅。」
讀後感:
這是一個台灣17歲的高中女生寫下的文章,寫的真是淒美動人,蕩氣回腸.雖是小女生,可卻有春秋之筆.感受有二:國文底學豐厚,這得歸功於一個致力於以民族傳統教育為基礎的環境.二是對本民族曆史的把握,了了數語,幾乎囊括了上半個世紀所有重大曆史事件和人物,而這段時期確實是我華族開天劈地以來所未曾有過的一段艱辛曲折的曆史,基本是公正客觀的以春秋筆法勾勒出來了,令人刮目相看!反觀海峽另一頭的教育,別說近代史,即使現代史都充滿墨寫的謊言!即使當事人尚在,當局都有膽量肆意歪曲更改.這種教育方式,會培養出什麽樣的人,就可想而知.曆史和文化一樣,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沒有曆史真相的民族除了造就奴才之外,再就是造就一幫沒有理性,隻會以汙言穢語來攻擊不同聲音的素質低下的憤青和五毛.想起了龔自珍的話,願做為讀後感的結語: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