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14)防空洞與自建房
大概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於國際形勢的需要,城裏的人防工程全麵鋪開,胡同裏四合院都開挖防空洞。街道辦事處以及下屬的居委會還舉行過緊急演習,聽到吹哨聲大人小孩兒全都跑出家門,躲入已建好或正在建的防空洞內,人人屏住呼吸,默不作聲,直到演習解除的哨音響起。
其實各處的防空洞的規格和規模有很大的差異。大雜院裏的隻能算是個簡易的地窖,因為人力雖不缺但財力有限,大都是在院子中央挖開一個洞口,用紅磚和水泥砂子灰砌牆,內部麵積不大,而且隻有一個出入口,並不和其他院子裏的防空洞相連通,出口用水泥砌成一個四框平台,上麵蓋幾塊水泥預製板。裏麵也沒有照明等設施,好一點的會有通風口,有一年下大雨,院內積水,為防雨水入屋,眾人掀開防空洞的蓋板,讓積水流入以泄洪。建在大的單位如機關學校內的防空洞規模和檔次則要好的多。石竹苑上中學的校園裏有個足球場,在足球場四周都有通風口,出口在場子邊上,平時用水泥板蓋著。學生們都被警告過,不經校領導允許不得進入。
男孩子的好奇心是難以禁止的,終於有一天在放學後,石竹苑和幾個同學商議要躲在防空洞裏抽煙,先搬開水泥板,鑽進去才發現往下走的樓梯很長,似乎很深,幾個同學都不肯往下走,隻有石竹苑和另一個同學要去看看,沒有跟下去的同學負責把洞口蓋好,回複原狀,石竹苑和同學兩個人手裏拿著煙頭照亮往下走,似乎有兩三層樓的深度,之後踩到了平地,是水泥地麵,轉過一個彎道,竟見到牆壁上亮著燈,雖然不算亮卻能看清眼前的景物,心情頓時輕鬆了許多,洞內很寬敞,地麵也平坦,可以邁開大步,放心的走,沿途有幾個岔道,牆上有標記和指示,不怕迷路,走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也許沒那麽長,兩個人誰都沒手表。總之,好奇心得到滿足了,就想離開這裏,找出口,按照路標指示,向上走,直到一扇鐵門前,用力推開,眼前一亮,來到一棟樓房的後門,轉出來就是車來人往的大街了。
西單路口,在西單體育場後麵的胡同裏曾有一家由人防工程改造的地下旅館。裏麵的房間空間都不算小,房間內的高度和普通的樓房房間相差無幾,不會感覺壓抑。而且價錢便宜,有排風設備,空氣也不算壞,夏天很涼爽。
再說這自建房,當時的住房除了單位擁有的房產,其餘都是由房管局管理的。房管局設有修繕隊,負責維護,翻建,一切材料和費用都是財政撥款。但是住房緊張的問題非常突出,人均不足五平米的困難戶很多。有的人家幾代同堂,兒女大了還不能分房睡,沒有各自的空間,甚至結婚都成問題。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興起來在大院裏自行搭建,先是簡陋的小廚房,從街上撿回來房管局修房用的,和從舊房拆下來的磚頭,加上油氈,石棉瓦,木料等。在自家屋前接出來一個低矮的小窩棚,用來放爐灶,炊具,或是煤和大白菜等雜物,把在炒菜做飯占用的空間從室內挪到外麵。但是很快,小廚房開始升級,先加個門,再加個窗,然後推倒重建,占地擴大,高度提升,用料也講究。利用周末或是節假日,請幾個親戚朋友和同事幫忙,和泥砌牆,上梁蓋頂,找個木工做門窗,裝玻璃。內部牆上抹泥刷白,糊棚貼頂,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婚房就是這麽來的,當然還有門口少不了的紅喜字。
因為自建房,四合院的內部格局完全破壞掉了,遊廊,磚漫地和石榴樹不見了,寬敞的院子曾經是小孩子的活動空間,大人們乘涼,晾曬衣服和被子的地方。隨著自建房的逐步擴大,隻剩下窄窄的過道,更糟糕的是自行車要放在院子裏,過道就更顯得擁擠。石竹苑有很多次被靠牆放著的自行車的腳蹬子或支架刮破了腿。同院的住戶因為蓋房而產生的矛盾和衝突也是很多的,原來公用的空地被一家一戶擠占侵蝕,沒占到或是占少了的住戶自然不滿,再加上建房施工占路影響通行,用水用電的費用核算,口角甚至動武的事情在很多的大雜院裏都有發生過,街道居委會和派出所為此而做的調解工作無法計量。
各家自建的規格檔次不一,和主體建築的不協調使得大部分院落變得十分醜陋,粗鄙不堪。孩子們的活動空間被占用,再也不能在雨天裏把自製的紙船放進院子中的積水中,站在回廊或是屋內的玻璃窗前看著小船兒在風雨中漂遊。曾經清靜幽雅的四合院,盆栽的各種花草,海棠樹,石榴樹,玉蘭,迎春花,在不經意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最基本的生活空間的需要擠掉了精神世界的天地。石榴樹也要讓位給睡覺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