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南百年不遇大旱的初步反思(轉)

(2010-06-18 21:43:35) 下一個
西南百年不遇大旱的初步反思(轉)

我國西南地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我每天關注著媒體抗旱救災的許多報道。媒體上報道許多小學生,把老師發給他們的每天一瓶礦泉水都節省下來帶回家給父母喝,使我非常感動。我想起抗戰八年,隨父母逃難到四川貴州山區上小學和初中。我十四歲時,我每天從山下水井挑四擔水到山頂供全家八口人吃喝,整整挑了半年。今天我看到災區二千萬人民,遭受飲水的困難,使我感同身受,引起了許多思考。

    當年我父親是個土木水利工程師,我三歲時父親帶我去他所在的導淮委員會,看修建的淮河三河壩和蔣壩;我七歲時,雅安到康定的川康公路通車,父親帶我去看了公路沿線川越溪流的各座橋梁,父親說這些橋都是他參與測量和設計的。幾年後我們到了瀘定,父親帶我在瀘定鐵索橋上走了兩個來回,橋下洶湧澎湃,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2~46年,父親在赤水河工程局工作,我隨他走過大渡河、金沙江、青衣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綦江、烏江。這些水流豐富的長江支流,使四川、貴州成為水利資源豐富的省份。1950年我到清華上了土木係,大二結束分專業,我選學的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而班上許多同學選擇了水利專業。畢業後多年,他們許多人都成為高等學校的水利專家,博士生導師、水科院院士,好幾位擔任我國大水電站的總工程師,有的擔任了省市水利方麵的廳局長,有的到水利部擔任了司長。我從小就特別喜歡地理這門課,由於這些原因使我對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特別關心。

    近年來,我國局部地區旱澇災害不斷發生,世界各地的資料表明:地球溫度上升,氣候變化異常,種種跡象表明,地球將經曆一個新的周期,北極冰山和各地的冰川融化,海岸線上升。從曆史的記載來看,我認為對我國威脅最大的是大旱。我在2008年寫了一篇博客,《孫複初教育問題係列談之六十四——防旱、抗旱工程與就業》,其中一段話是這樣寫的:

    基本論據之一科學家分析,氣候變暖、兩極冰山融化速度加快,六、七米高山雪線在後退,冰川融化,幾十年後地球最缺的是淡水,以後會水比油貴

    基本論據之二:中國是全世界淡水資源最匱乏的十三個國家之一,中國人均淡水占有量隻有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別看今年南方和中部地區多雨內澇嚴重,從長期的氣象資料分析,中國的淡水資源將非常匱乏。

    基本論據之三:未來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旱災。各種自然災害:台風、海嘯、火山、地震、暴雨都會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使成千上萬人死亡,但不會造成人類滅絕。而旱災則不然,人可以十天半個月不食,但五天七天不喝水就生命難保。

    史書上曾有記載:是年大旱,數月不雨,河湖見底、赤地千裏,陳屍遍野

    有詩一首:

     千家人絕跡,

     萬戶徒四壁。

     路有渴死骨,

     結伴同歸西。

     蒼天哭無淚,

     寡人何所依?

     大地真寂靜,

     嫦娥空悲泣。

    去年南方小旱,就造成湖南湘江、江西贛江江水見底,船舶擱淺。設想若春夏秋八個月十個月,滴雨不下,地麵徑流和地下水完全幹枯,城鄉幾億人到哪裏找水喝?海水淡化,蒸餾出那一點點水夠幾個人喝?

    有人說:孫老師,你摸摸你的腦袋,你發燒了吧?盡說胡話。我說:我體溫才36.8攝氏度,一點不燒,現在是地球病了,在發燒。近年來連續發生的各種大的自然災害,是地球開始連續給我們發警報了。我們怎麽那麽遲鈍,沒有感覺呢!

    四川地震,中央指出,中國人民是有能力抗擊自然災害的,中國人民是有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

    今年我國南方和中部地區遭受幾十年不遇的暴雨,許多地方一片汪洋,城內水深幾米,往往大澇之後就會有大旱,而我國總體上是一個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因此我們需要在抗澇抗洪的時候有預防大旱的遠見。

     我建議集中我國水利、氣象等各領域的專家,討論如何預防百年不遇的大旱工程。安排數十萬、數百萬人,從事這項工程的建設。如何把洪澇的淡水資源保存下來,不要把水白白排掉。例如利用地下蓄水層、地下溶洞、地下暗河、包括建造大型地下水庫;如何改造地上水係,使幾大水係能自動互相調劑,南澇補償北旱,使大旱之際天降甘霖,海水淡化耗電量太大,目前技術靠它來解幾億人之渴、解幾千億畝耕地之旱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再難也要防!因為地球逐漸變暖,大自然給人類危害最大、危及人類生存的最大危險,不是大澇而是大旱。我們必須在幾年、十幾年之前就牢固樹立抗大旱的意識,以拯救我國十三億人民免遭此災,以免一旦真的大旱臨頭,就悔之晚矣!

 

    以上就是我兩年前寫的一段話。

    這次西南地區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北方有的地區旱情也有所露頭。這次大旱到今天還沒有解除,按樂觀估計四、五月份能降幾場大雨可使旱情解除,這是大家所期盼的。但有的氣象專家說旱災仍然會繼續下去,也可能南北方同時出現大旱。對這種可能性我們也不能不防,萬一出現這種情況,甚至是連年大旱,我們該怎麽辦?我們必須事先有所準備。

    我同幾位老同學進行討論,引起我很多思考:

    1.“改造自然”。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符合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如果遵循客觀規律,大自然就會給人類造福,如果由於人類的活動,違反客觀規律,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就會出現災害,人類隻能自食其果。據史書記載,我國華北、西北地區,包括絲綢之路,曾經都是茂密的原始深林,但是曆經許多朝代都大興土木,修建了許多豪華宮殿、寺院和陵墓。如長安(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南京、臨安(杭州),都是曆朝的古都。這些朝代的皇宮還包括阿房宮、銅雀台。每建一座皇宮就需要幾千、幾萬根幾人才能合抱的大柱子,都要砍伐掉幾千幾萬頃原始森林。幾千年下來,原有的大片原始森林不見了,都變成了沙漠和黃土高原。我們經常遭受到的沙塵暴,雖然有大自然氣流變化的原因,但是同人類無休止地、盡情砍伐森林有很大的關係。建國以後我們又提出改天換地的口號,提出什麽“革命戰士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提出“以糧為綱”,“全民學大寨”的口號,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提出“開山劈嶺,向山林要糧”。於是原來茂密森林覆蓋的山林不見了,座座山巒變成了層層梯田,還提出“深翻三尺,變成海綿田”。可惜隨著一場場暴雨襲來,山洪把人工建造的所有的堤壩和梯田上所有的表層土全部席卷而去,把所有的山都變成光山禿嶺,表層的土石迅速風化、沙化。這就是年年造成沙塵暴的重要原因。二十多年前,中央提出正確的“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的口號,已初現成效,但是在完全沙化的山地上造林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2.“圍湖造田”。我國古代湖北省是一片濕地,稱為“雲夢澤”。長江兩岸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但近幾十年來,人類活動把許多湖泊變成魚塘,後來魚塘幹枯,又變成了稻田。隨著居民的增加,又把稻田變成了村莊,到現在隻剩下小小的洪湖和武昌的東湖。長江中下遊有我國最大的幾個淡水湖,如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在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湖南洞庭湖仍然是全國第一大淡水湖,但建國以後提出圍湖造田的口號,在這些湖泊的四周圍湖造田,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農場。洞庭湖的麵積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原來的湖中心出現了許多村鎮和縣城。69年我下放勞動,清華和北大在江西的鯉魚洲農場和對麵的共青團農場,都是圍湖造田建成的。這些湖泊已失去當年夏季調劑洪水的作用,而且近年來巢湖、太湖常常發生藍藻,水質迅速惡化。

    3.“大搞小水電”,58年以後曾掀起大建小水電的高潮。我國各條江河的上遊建起了無數的小水庫,每條江河上遊各條支流建成的小水庫就像葡萄串一樣。有水庫就有小電站,有電就能生錢。在水庫周圍又出現了許多造紙廠、化工廠、化肥廠。這些廠從水庫中取水,又把生產汙水排回水庫。他們同環保部門玩起躲“貓貓”的遊戲,檢查人員一來,就把汙水口關閉,檢查人員一走打開排汙口,大量烏黑發臭的汙水排到水庫裏使水庫的水質迅速惡化,魚蝦絕跡,村民都不敢飲用。據媒體報道,好多省建成的水庫數量竟然達到三千多個,僅大渡河上遊就有四百多個水庫。這些水庫把原來河水層層截斷,到了夏季就出現斷流。水量非常豐富,水流洶湧澎湃的大渡河,在紅軍搶渡大渡河的時候場麵是非常驚險的,但現在竟然江麵變得非常狹窄,許多地方人們挽起褲腿就能涉水而過。大家都知道上麵有地上河,下麵就有地下河,地上河流的水量大大減少了,就會使地下水位迅速下降。這次西南地區大旱,災民靠打數千口水井,找地下湧洞來取水,供人畜飲用。據報道許多地下水井和湧洞隻能維持十幾天和幾十天。如果四、五、六月份再不下雨該怎麽辦,地麵上河流沒有水,又不下雨,地下水靠什麽來補充,如果明年再發生大旱,幾千萬人到哪裏找水去?

    4.“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這是詩人文學浪漫主義的詩句,不是領導人的批示。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專家主張建設三門峽水電站,盡管以清華大學黃萬裏教授為代表許多專家極力提出不同的意見,三門峽水庫還是建立起來了。水壩建成以後,泥沙迅速淤積,八百裏秦川不見了。埃及修建了大型阿斯旺水壩,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從此以後世界各國對修建大型水庫都表現的非常慎重。但我國可能是個例外,大型水庫接二連三建造起來。對修建三峽電站的問題,許多科學家對泥沙淤積的問題,對兩岸千百年來形成大量垃圾堆對水庫水質汙染的問題,對江水中水生生物鏈斷裂的問題,對兩岸山體石灰岩基礎溶解會造成山體垮塌的問題,對氣候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問題,等等,提出許多不同的意見。水庫建成後,四川重慶地區連續幾年發生大旱,汶川地區發生大地震,這些大旱和地震同三峽水庫的建設究竟有還是沒有直接的關係,爭論雙方提出的論據還不能充分說服對方,隻能有待曆史來驗證。我認為對三峽水壩當前最迫切的問題是燕子坡裂縫擴展,將造成山體垮塌的問題。據報道燕子坡位於大壩上遊僅二十公裏,燕子坡的裂縫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山底,裂開的山體體積據估算高達幾千萬立方米。武漢某學院的教師正組織力量對燕子坡的裂縫擴展進行嚴密監測。大家都知道裂縫的擴展有一個從漸變到突變的過程。萬一燕子坡山體突然垮塌到水庫中,其破壞性不亞於原子彈,它造成的衝擊波會使水庫中航行的船隻遇難,而且會危及大壩的安全。我們必須精確計算,在山體垮塌之前把水庫的水位降低到安全水位以下,否則會影響到下遊長江大堤以及宜昌、嶽陽、武漢、黃石直到南京許多大中城市,幾千萬人民的安全。這個問題關係重大,決不可以掉以輕心。(有關燕子坡的資料如與事實有出入,請網友指正)

    5.建立全國水資源委員會。空氣(氧氣)、水、糧食、石油這是影響人民生活的四大要素,一個人三分鍾不呼吸空氣(氧氣)就會危及生命;搶救的黃金時刻是七十二小時,也就是說一個人三天不喝一滴水,就會出現脫水死亡的危險;一個人不吃一粒糧食,生命還能延續七到十天,倘若能找到各種代食品,生命延續的時間可能會更長;地球上的石油還能維持三十年。因此大氣汙染、水的危機、糧食危機、石油危機,在這四大危機之中,對我國十三億人民的生命威脅最大的是水的危機。曆來人們認為我國的災害都是南澇、北旱。這次百年大旱竟發生在我國水資源豐富,列於第二和第三的四川省和雲南省,還有素來“天無三日晴”的貴州省,這是人們始料不及的。即使大家迫切盼望的西南地區能下幾場大雨或暴雨,但地下水位的恢複、大量過火(火災後)的和幹枯的森林恢複原狀,要重新植樹造林,也需要八年十年的時間。長期幹旱對人民尤其是兒童健康的影響和對農作物的影響也是很長遠的。我們也必須有幹旱會長期持續下去,可能會出現南北同旱,甚至連年大旱的思想準備,做好充分的預案以免措手不及。用電解法海水淡化技術目前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大量淡水的運輸問題,以及殘留的高濃度的鹽鹵水處理問題尚未很好的解決。

    6.我建議中央和國務院牽頭組織全國氣象、水利、環保、農業、林業、漁業、財經等各方麵的專家,組織大批的人力對全國水之源(包括地上水之源和地下水之源)進行周密的調查,製定詳細的規劃,采取果斷有力的措施,包括是否要退庫還河,建立大批容量很大的地下水庫,盡快清除被稱為“抽水機”的桉樹,種植許多抗旱耐旱能保護水資源的林木。這項工作涉及全國十三億人民的生命安全,我認為應該作為全國頭等大事來抓。

    7.有水力專家建議把清華大學水利工程係(水電工程係)改名為水利係。原來水利工程係都是培養水利工程師,把水利當作一項水利工程來抓,例如建造一座水利樞紐、建造一座水壩和水電站。他們所研究的隻是在哪裏選擇壩址,建造低壩還是高壩,拱壩還是重力壩。現在我國最缺乏的是能綜合考慮氣象、水文、環保、農、林、牧、副、漁、財政、經濟等多方因素,利用和開發水資源為全國人民謀福利的人才。我認為這項建議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8.“科學家要講真話”,在水利的各種研討會論證會,作為一位科學家要憑自己的良知講真話。人們稱讚清華的黃萬裏教授在被錯劃為右派以後,仍然能憑科學家的良知不逢迎,不討好,為人們的利益說真話,不做“歌德”派。希望領導層能創造讓科學家說真話的條件,喜歡聽真話,不聽那些違心的歌功頌德的話,因為多數忠言畢竟是逆耳的。

    我希望我這篇一家之言不會被封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