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醫教你治療五更泄

(2010-08-17 03:07:35) 下一個
五更泄
一方:補骨脂9g,肉豆蔻(煨)3g,五味子1.5g,吳茱萸2.4g,生薑3片,紅棗5枚。水煎兩次混勻,分2次溫服,每日一劑。   
二方:五味子60g,吳茱萸15g。同炒香,研成細末。每次6g,米湯送服,每日1次。   
三方:荔枝幹5粒,春米50g。合煮成粥,連食3次。加入適量淮山或蓮子同煮更佳。   
四方:炒黃老米(狗尾粟)150g,蓮肉90g(去心),澤瀉(炒)、白術(炒)各15g,木香4.5g,白糖30g,幹薑6g(用濕紙包煨)。共研成細末。每次9g,空腹溫開水送服。三、四兩方適用於老人五更泄瀉。
方一  [配方]梧桐葉50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2000毫升,煎湯去渣,製成藥液,洗浴兩足部。每日2次,每劑用2--3天。
  [功效]利濕止瀉、清熱解毒。主治泄瀉患者。
  方二
  [配方]胡椒、透骨草各9克,艾葉150克。
  [用法]將上藥煮水,洗雙足。1次30--60分鍾,1日3次,連用數日。
  [功效]主治脾腎陽虛所致的五更泄瀉,主要表現為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軟等。
  方三  [配方]炮薑、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量。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內加水煎煮,取汁擦浴全身。每次20分鍾,每日3次,日換藥1劑。
  [功效]主治脾腎陽虛所致的五更泄瀉,主要表現為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則安、形寒肢冷、腰膝痠軟等。
中醫認為,“五更瀉”主要是由於腎陽虛衰所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陽而腐熟水穀,運化失常,加上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後腑氣通利,故瀉後則安。至於不思飲食、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是腎陽日漸虛衰,不能溫煦脾陽,脾腎陽虛的症狀。可以用蘇葉生薑煎湯送服右歸丸,右歸丸之“右”即命門之意,右歸者指藥歸命門溫補腎陽。
食療參考方
  a. 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80克,用刀背砍成泥狀,置碗中,注入60毫升羊肉湯,放少許鮮薑汁、蒜泥、料酒、味精、鹽、澱粉,拌勻後置籠上蒸45分鍾,熱食。
b. 尖椒雞丁:尖辣椒100克,掰成拇指甲大小;雞胸脯肉60克,切成丁塊,以料酒、鹽、鮮薑汁、蒜泥煨好後,入油鍋過至九成熟撈起,然後以油鍋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雞丁,炒熟後置盤中,以雞湯加入適量鹽、味精勾欠,澆汁於雞丁、尖椒上即可,熱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