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文學城歸壇寫了第一篇回國隨筆,一轉眼便是十年了,真是日月如梭。依然能記起那時候我周圍的朋友,無論是老外還是老中,大家都在談論China opportunity。華爾街日報每天頭版至少有3個大方格子與中國有關,北上廣深等地日新月異的城市風貌衝擊著海外媒體的觀眾,某某回國怎麽發達了之類的話題是酒後飯餘經常的話題。現在回憶起來就是一句話,那真是火紅的日子啊!十年後的今天,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開始了抽絲剝繭式的逐步脫鉤。四年前我在“回國隨筆23”中曾經寫到,海歸的窗口已經關閉,海歸這一波曆史大潮,已經過去了。今天看來結論非常正確。
這些年除了海歸還去了許多其他國家,對那裏的社會風貌、風土人情有過許多觀察,與國內的生態不同往往很感觸,今天有空就來回顧一下。寫這篇文章其實是有一些原因觸動的,其中之一便是一個好朋友今年去了台灣旅遊,回來後除了對士林夜市的美味和人們的文明禮貌讚不絕口外,對台灣的經濟狀況甚是不以為然。用她的話來說,台北市的樓房街道都矮矮舊舊的,摩天大樓那麽少,我們國內隨便一個二線城市比台北都不知道要發達多少。 朋友的視角我很理解,國內的城市老百姓過去20年基本上都是在大拆大建的環境裏生活的,看著舊的樓房一片片被拆掉,鋼筋水泥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心中洋溢著自豪。長期熏陶下來,人們對現代化的理解就跟現代建築掛上了鉤。仿佛高樓大廈就是現代化,高鐵磁懸浮就是現代化,反之就是落後。這篇文章就是想分享我的觀察。
泰國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許多去過泰國的人都流連忘返。泰國給人最深的印象,是泰國人的平和友善、物產富饒而價格低廉的平民生活,不誇張地說,泰國是亞洲平民生活的典範。曼穀建在一大片平原上,1782年泰皇拉瑪一世定都於此,依湄南河開始興建皇宮,過去240多年曼穀一直是泰國絕對的政治經濟中心。今天的曼穀城市的麵積是很大的,也是一個現代化大都市,但在曼穀市內漫步,你會發現摩天大樓的比例很低,相反,大片大片的二三層高的民宅還保留著幾十年前的樣子,一如我們國內城市70年代的樣子。民宅是一方非常熱鬧的天地,飯店水果店鱗次櫛比,新鮮的紅毛丹的價廉物美,遍地可見的泰式按摩店門口泰國美女向你招手。許多沿街的住宅改建成了酒吧或西式餐館,大電視裏播放美式橄欖球,吧台上除了鮮榨生啤和洋酒,還坐著三三兩兩的年輕辣妹,招攬著意興闌珊的洋人。借用我們李中堂的話來說,就是好一派人間煙火。
對泰國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點是物價低廉。以上班一族每天必須的午餐來舉例,泰國的午餐的價廉物美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跟我們國內城市裏一樣,午餐的解決辦法往往是快餐、食堂和路邊小飯店。普通泰國人的午餐大約是30泰銖一份的蓋澆飯,裏邊有飯,有蔬菜和肉片在一起的炒菜,有時候老板還送一小碗湯。可能是因為處於熱帶的原因吧,泰國的蔬菜又好又新鮮,做菜的時候會放入一些香料,真是非常好吃。有時候看到旁邊的荷包煎蛋非常誘人,都是紅心蛋,5泰銖一個,就讓老板加個蛋。這樣一頓午飯吃得非常滿足,也就才合7塊人民幣。想起國內午餐隨便點個盒飯就要30-40元人民幣,而且明顯地能感覺得到粗製濫造,帶皮紅燒肉連毛都沒刮幹淨,有時候心裏真的念一個不值。晚餐有時候跟朋友一起去街邊飯店去吃,兩三個人點了香氣四溢的冬蔭功湯、泰式煎魚、各種香料炒出來的素菜,每人再點一大杯鮮榨芒果,美味呀!結賬以後,把賬單折成人民幣,每個人都樂開了花。這是在泰國的時候每天的樂趣。
仔細觀察泰國低廉的物價,我覺得跟飯店經營場所屬於普通民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經常能明顯地看得出是一家人在經營那個飯店,門前的幾個大桌麵上放著各種食品,旁邊的立式冰箱是各種飲料,整個客堂裏一家人切菜的掌勺的忙得熱火朝天。到晚餐收攤之後,門前清掃幹淨上了門板之後,整個飯店完全恢複成一個普通的民宅,後廂房的燈光下一家人吃著晚餐看著電視,就是一戶普通的人家。民宅開店,老百姓不用交商場昂貴的租金或者隻需低廉的稅費,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讓利於客人,加上泰國整體富饒的農業,奠定了那裏餐飲行業非常親民的基礎。 也許你會說,曼穀也有高端餐飲的。是的,你說的沒錯,那樣的場所我也去過。但說實話,除了那些走fashion路線的高端飯店之外,曼穀許多高檔會所或者俱樂部裏麵非常典雅,透著一個二百多年首都的文化沉澱,食品和服務都是世界一流的,但價格隻有北京同樣場所的三分之一。社會以收入水平而分為多個層次,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總體輕徭薄賦、基本生活容易滿足,人心平和,這是我眼裏真實的泰國。
再往深裏說一點,這就涉及到一個土地產權的問題。泰國的土地是私有的,泰國人很多開店經營都是在祖產裏,也就是爺爺爸爸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私產的持有成本非常低,屬於稍微給點陽光雨露就可以燦爛的那種,非常容易存活,一套幾十年的木屋私宅,不但居住也養活了一家人。因為土地私有,ZF不能隨意動遷,一個小小的飯店或者按摩店可以傳承下去,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和競爭,以價廉物美的方式立足了下來。這是泰國物價低廉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泰國社會雖然並不富裕、但人民對生活的滿意度普遍很高的原因。平心而論,泰國人是很為自己的國民身份而自豪的,這從他們平時的言談中能體會得到。盡管有許多的外國人在泰國生活,比如那些退休了的白人,但外國人是不能持有土地、不能購買別墅的。外國人隻能買公寓,想要持有土地必須跟泰國人結婚,這是泰國國民身份一個重要的益處。此外,泰國人民的醫療是國家負擔的,基本免費,小孩上學也免費。這也是泰國人總有那麽點樸素的樂天,不知道存錢原因。沒有後顧之憂,存錢幹什麽呢,何不享受生活?泰國沒有什麽網絡管製,因特網門戶大開,國內國外的新聞什麽都看的到,我看泰國人也沒多少興趣關心,上班不緊不慢地做事情,中午飯後買些甜點大家分享,下班回家後各自打理自己的院子,日子過得逍遙自在,買台冰箱也是分期付款也不急著還。他們的生活狀態,以我們國內人的眼光來說,是天真的呆子,一點都不會算賬。可隨著遊曆的國家越來越多,我慢慢才感悟出一個簡單的道理,能夠讓國民普遍地過著不勞心的天真日子,那叫安居樂業啊。平民的現代化其實與摩天大樓、磁浮高鐵沒有多少的關係;相反,太多的高樓大廈會蠶食平民的生活空間,讓簡單的生活變得昂貴。說回前麵那個從台灣旅遊回來的朋友,我想對她說的是,一個ZF如果願意搞全民免費醫療而不搞基建,這反映的是ZF的律己、慈悲而不是落後。這個道理,是需要繞一大圈路才能明白的。
國內這些年大拆大建迅速地改變了城市的麵貌,一些三四線城市標誌性地貌的高樓大廈之多令人影響深刻。重慶市現在高樓的天際線,儼然就是一個世界頂級的大都市,可以說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國內的高鐵也已經建設到了經濟邊際效益為嚴重負值的區間,就是說造一條虧一條,中期無扭虧為盈的希望。可是,高鐵在山間飛馳、摩天大樓在夜色下燈火通明,在無數國人的眼裏這就是現代化。十一長假期間,朋友圈裏85後一代曬美圖的,有不少就是以某個城市標誌性天際線為背景,或者就是某個高檔的都市中心裏最網紅的酒吧,旋轉彩燈下一群人端著香檳,似乎大家都抓住了現代都市生活的尾巴。在為他們高興之餘,也為他們對於生活的理解而感慨。浮華,和對浮華的吹捧,毀了一代人的三觀,也把他們送上了終生隱形負債的不歸路。 稍微有一點經濟學頭腦的人都知道,基建是不創造價值的,ZF投資也是不創造價值的。所有基建的投入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依附於基礎設施之上的第二第三產業會產生長期可持續性的回報,且回報率高於基礎設施的資金成本。如果這個前提不成立,那超額的基建投入越多,投資實體就會越窮。如果是一家企業,那這家企業會破產。如果是一個國家,當然ZF的辦法會多一點,那就是印鈔和負債,把巨額的債務隱形地轉移到每一個國民的頭上,或者從今天延展到明天後天,這是每一個大基建的ZF的本能。所以,每一次看到朋友圈裏流光溢彩的高樓前興奮的麵孔,我心裏都不好意思犯嘀咕,親愛的朋友,你知道明天雞腿又要漲價了嗎?
我們來看看今年關於基建的新聞吧: “30萬億來了!中央定調新基建計劃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再次成為熱詞”。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加強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尤其是在意大利、日本、韓國、美國等的出現和傳播,給未來全球經濟蒙上了巨大的陰影,美聯儲高規格超預期降息,引發了各國央行的跟隨,包括澳大利亞、巴西等先後宣布降息,全球開始應對危機。 中國最主要的措施則是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計劃”。“2009年的4萬億基礎設施建設,從根本上來說,確實是為了單純的應對危機,是一個很被動倉促的行動、這次中國超30萬億基建規劃,指的是20多個已公布省份的未來總投資計劃,從根本上來說,這次所謂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與2009年的4萬億背景是不同的,一個是倉促和被動,一個是著眼於長期規劃,並主動。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3月5日,全國已有30多個省份宣布的投資計劃總額,已經超過了40萬億元”。
上麵40萬億新基建會給民生帶來什麽影響,我想不需要再寫什麽了。2009年時溫中堂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時,海內外是有很多異議的,可是說是勉強過關。到今年,剛剛過了11年,國家的基建計劃已經做到40萬億了,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啊!隨著數字貨幣的推出,我想國家在下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如果要推出100萬億規模的基建計劃,大家不會太驚詫吧?
一個國家土地是否可以私有是很容易看出來的。你去城市的居民區,如果看到民房之間小心地保持著分割線,或者兩幢樓房建造的時候小心滴隔著10公分的空隙,你就知道這個國家的土地是可以私有的。私產的概念深入人心,人們的心中都有一杆標尺,知道什麽是屬於我的,什麽是屬於別人的,彼此互不侵犯,這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個基本指標。這些年我去過了很多國家,用這個簡單的方法,發現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容許土地私有的,而像我們國內那樣國民不可私有土地,買一套住房還需要向ZF租用幾十年的土地使用權,反倒是聞所未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國家的人民在自己國土上享受的待遇,相當於在泰國的外國人。
每次去日本,我對銀座的高樓大廈奢侈品店少有興趣,卻對普通居民區的街市流連忘返。東京跟曼穀一樣,除了有限的幾個地區,高樓大廈並不密集。相反大多數地方所謂的樓房也很少超過10層,居民區保留了大量的2層的普通民宅,很多都是傳承了幾十年的。沿街的民宅改裝成了商鋪,各國料理、服裝鞋帽、DVD電器、化妝品店,讓一片片的民宅街區變得無比熱鬧。妙齡的少女穿著可愛的衣服,在街邊向行人發放優惠券,穿女仆裝短裙的姑娘們一再邀請你去二樓的那家女仆咖啡店小酌。東京的街區就是這樣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市井的味道。同樣地,也是因為土地私有、民宅經商,才讓東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的給平抑物價留了一方空間,物價不高得離譜,以同等質量來比還明顯低於國內的一線城市。有時候會想,如果日本ZF也把這大片大片的民宅都動遷了,把土地都種上萬達商業廣場,市ZF成為物業的持有人,讓這些小商戶都去租廣場裏的門麵才能經營否則一律查封,那東京的生魚片怕是我們也吃不起了。
常住的地方靠著一個地鐵站,因為不像是新宿銀座那樣的大站,人流並不擁擠。熟悉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地鐵站前的商鋪喜歡用“駅前”這兩個字來起名,以表明它們的地理位置優越。我住的地方就有這麽一家駅前小酒館,二層樓的小木屋麵積並不大,一樓改造成了廚房、酒吧,二樓可能是這家人的居住空間。從小木屋的結構和建材看得出這間屋子頗有曆史,或許就是幾代人傳下來的。酒吧裏的菜單不長,零零落落地用粉筆寫在小黑板上,除了各種酒類飲料,主要賣的是日式的小食,比如烤雞、烤魚、串燒之類的,掌櫃的看上去是家裏的老父親,低頭哈腰地招呼著進進出出的客人。隔著玻璃台麵,廚房裏兩個小夥子穿著白色的工作服手腳不停地在準備著食品。比較顯眼的是吧台的中央看似30歲出頭的少婦,頭發高高的盤起,穿著很普通的衣服,唯一看得出刻意的是裏麵的低胸,透著不經意的性感。少婦的主要工作是給吧台的客人遞酒倒酒,笑意盈盈地陪著客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吧台的客人大多是40歲以上的上班族男人,長袖白襯衫,拎著黑色的公文包,看上去就是附近的居民。辛苦一天了,從地鐵下來回家的途中,在這個街區坊間的小酒吧坐一坐,喝點小酒派遣一下一天的辛苦,跟漂亮的少婦開幾句半葷半素的玩笑,然後穿上外套一搖一晃地回家,依然扮回丈夫或是慈父的角色,這應該是大多數日本已婚男子最典型的日子了。這間不起眼的小木屋,想來就這樣養活著一個家,把一代代的孩子供到學業結束走上社會,記錄著另一個國民私有土地的國家一戶普通家庭的生活。
什麽是現代化?我們發展現代化的經濟目的是為了什麽?這個問題看來需要許多人好好思考。我覺得中國現代社會最大的誤區就是被一大群新名詞、新概念充斥了我們的視野和頭腦,在盲從和亢奮之中興衝衝地奔襲幾十裏山路,卻忘了當初為什麽要上路。這種狀態,最貼近的比喻就是沽飲十八碗、醉後欲上景陽岡的武鬆。能夠打虎固然好,被老虎吃了就莫名其妙,別人不知道你去哪裏,自己也不知道怎麽掛的。比如說,我們大小會議決議一再強調,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很好,國內外有過那麽成熟的經驗,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好的辦法就是輕徭薄賦,放水養魚。為什麽不把土地物產權還給自己的國民呢?與其每過幾年又要搞數十億的基建,我們把那些錢以免除土地批租的形式還給國民,讓每個中國家庭也能擁有自己的一小片土地,永久免除地租,讓老百姓可以安居、可以置業,也可以在上麵經商。國家以收取營業稅的形式也能得到收益,隻是時間跨度拉得長一點。這樣民間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小工商容易盤活,消費也起來了,國家所提倡的發展第三產業、增強經濟內循環的目標不就更容易實現了嗎?為什麽每過幾年,又要去重走大基建的不歸路呢?
現代化的社會,從根本上說應該是平民的現代化。巨商富甲是不需要國家去幫他們操心現代化的,他們的生活水平早已步入下一個世紀了。歸納這些年遊曆過的國家,我認為平民現代化的社會應該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容許國民土地私有,私有的土地上方能長得出恒產。第二,生老病死有國家兜底,一個人生了大病一個家庭傾家蕩產的環境,是談不上什麽發展的。第三,無論是呆子平民還是聰明絕頂的黃藥師,都有他們安居生存的一方空間,且相互不仇視。第四,無傷大雅的軟色情在平民生活中有小小的生存空間,一個社會如果要求平民做聖人,讓巨富在別墅裏夜夜演春宮的,就不和諧了。
好久不上歸壇了,拉拉雜雜寫了這麽多,請大家批評扔磚。
2020.10.20
謝謝您的回複。您的命題很大,也非我的專業,我學識粗淺力不從心,隻能談一點簡單想法。第一,土地是最大的生產資料,土地所有製對生產力有巨大的作用。近代每一次把土地跟農民親近,就會極大的促進經濟的發展,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包產到戶。而每一次把農民跟土地隔絕開,就會帶來倒退和災難,比如三年災害。第二,我國的土地批租史裏有一個隱藏的尷尬,至今是沒人指出的。我們的土地有償使用最初始於港商霍英東1980年代對國家領導人的建言,即把廣州市的土地造成商品房賣給港商,把籌到的錢款用於廣州市的開發建設。我國第一塊土地有償批租為1988年上海虹橋開發區26號地塊以2805萬美元的價格有償出讓日本華僑孫仲利50年的使用權。所以土地批租的出發點是把中國的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給外國人,籌資幫助國家建設,這個從道理上是說得通的。後來怎麽演變成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個家也要付70年的土地租金,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我在文中說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的待遇其實隻相當於泰國的外國人。中國人的身份證叫居民身份證不叫國民身份證,挺合適的。第三,土地政策涉及的是國本,可以說是國之重策,我們小民視野討論不了這麽大的問題。隨著中國的經濟與世界漸次脫鉤,幾年後總體狀況會變得局促。一個現實的選項是在精準監控的同時把部分生產資料下放,促進經濟的活力。這裏邊可能有土地政策的局部鬆動,也可能是土地政策不動而放鬆其它東西,比如所有權。中國的大局麵是怎麽在賺錢、分錢、維穩這三者之間保持平衡,土地政策也是為這個大局麵服務的,是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