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本令我拍案叫絕的書

(2010-07-04 08:57:18) 下一個


耶穌在世
33年是一個完全的人。他長在一個位於加利利的小村莊拿撒勒,有父母、兄弟姐妹、嫂子弟妹、侄兒侄女一大家子人(不同教派有不同說法,有認為耶穌是家中最小的或最大的)。他十二歲時跟父母上耶路撒冷聖殿,三天在殿裏和教師問答,他的智慧和學問令人吃驚,然而,到三十歲,還是個‘沒出息的’木匠,怪怪地不結婚。這個神的兒子,這位彌賽亞,是怎麽在這個滿是塵土的小村裏做人的?他家裏人和同村人是怎麽看待他的?特別是他的母親瑪麗亞是怎麽和他共處的?

最近我看了一本Anne Rice2008年寫的曆史小說〈耶穌基督,通往迦拿的路程〉( Christ The Lord, The Road To Cana), 不由得拍案叫絕。 這本書寫的是耶穌三十歲那年的事。那時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提庇留 (Tiberius), 派往猶大地管理猶太人的巡撫本丟彼拉多(Pontius Palate) ,而希律 (Herod Antipas  )是加利利分封的王。 這位希律是出名殘暴的老希律的兒子。老子殺自己的老婆孩子和無辜嬰兒, 兒子殺施洗約翰。

故事從本丟彼拉多上任開始,到耶穌在迦拿參加婚禮結束,中間有拿撒勒小村發生的事,耶穌去約旦河受洗,招門徒,40天曠野勝過魔鬼試探,以及傳道早期行的神跡,寫得活龍活現,且是用耶穌第一人稱寫。描述了在以色列這段動亂的曆史時期,人們是怎麽盼望出位英雄來領導他們擺脫羅馬統治;耶穌內心的爭鬥和他如何等待天父的時間。

聖經對耶穌從12歲到29歲發生的事情是一片空白,給小說家留下了充分的發揮餘地,但是也設下了極大的危險。怎麽來寫一個既是神,又是人的主角?是神,但是現在不僅是一個完全的人,還是一個從沒犯過罪的人;是人,但是有完全的神性,正在執行天父的救世計劃。極大可能,這本書不是毫無看頭,就是一本褻瀆基督的書。Rice 居然成功地完成了這個看來不可能的任務,寫出了一本大有看頭,而又符合基督教基本教義的曆史小說(Historical  fiction)。

當然,小說就是小說,不能樣樣當真。但是一本嚴肅的曆史小說,必定經過作者詳細的考查和嚴格的研究,所寫的人物有真實感,令人信服。〈耶穌基督,通往迦拿的路程〉正是這樣的一本難得的好書。也正因為如此,讀者應該首先有較全麵的聖經知識,並對耶穌的神性和人性有較深刻的認識,才能欣賞這本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簾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哈喇子的評論:

[就像是萬有引力一樣,知道的人和不知道的人都要受到它的影響。所以關於世人對於宗教的諸多演義和猜測是世人在探求真理路上的種種努力]這話說得好極了! 道出了一個真理:因為人是根據神的形象造的,所以會有探求真理的屬性。但是你開始一句‘對於一個發生於久遠曆史中的事件的肯定’隻是道出了這個信仰的最最‘原始’的起碼的第一步。恕我大膽說,這個第一步隻是在知識層麵,信仰層麵的第一步還沒進到呢。

完全同意你所說的[ 既然是人類的努力,那就不應該忽視。那些文學的,藝術的和理論的都有其價值和意義,鑄就人類發展的階石]也同意你所說的[ 與教會人員的辯論不是對上帝的忤逆,而是對宗教的探究]。願意辯論,就是有興趣。總要先有興趣,才能進入。辯論不是要爭一輸贏,而是在辯論中自我反省,加深理解。

但是[宗教是屬神的,而教會是屬人的],恕不能苟同了。因為教會是屬神的還是屬人的乃是大是大非問題,這裏麵關係到很多聖經真理,而耶穌本人對此有很多教導。

我沒有受過專門神學訓練,隻是喜歡動腦子而已。既然信了,就不能停留在感性層麵,要有理性思考。謝謝你能敞開和我討論。希望你能多參加查經,禮拜,多和牧師探討,願神祝福引領你。

小哈喇子 回複 悄悄話 關於基督教,我的印象一直是對於一個發生於久遠曆史中的事件的肯定,就像是誓言裏說的,承認他是神,承認他的救恩。就像是萬有引力一樣,知道的人和不知道的人都要受到它的影響。所以關於世人對於宗教的諸多演義和猜測是世人在探求真理路上的種種努力。不知道這個觀點對不對。

既然是人類的努力,那就不應該忽視。那些文學的,藝術的和理論的都有其價值和意義,鑄就人類發展的階石。這裏有宗教的作用,有教會的作用,也有宗教研究人員的作用。我覺得應該把宗教跟教會分開來看。因為宗教是屬神的,而教會是屬人的。與教會人員的辯論不是對上帝的忤逆,而是對宗教的探究。很遺憾的是,教會裏總是有人那大帽子壓人。以為在教會時間長了,有貢獻了,就成了上帝的化身。

有人說西方的民主意識是從與基督教的爭鬥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把基督教當成了解西方社會的窗口時就要有所區分。我的理解是這就跟法家立國儒家安民一樣。社會文明跟基督教是相互作用,交相呼應的。我以前在教會聖經學習班學習的時候,總是希望能聽到更多有啟發性的論述和講解。但是那個時候不湊巧,剛好沒有牧師帶領。
簾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哈喇子的評論:

謝謝告知。我也看過Dan Brown的天使與魔鬼和達芬奇密碼。覺得天使與魔鬼比達芬奇密碼寫得好。但是這二本書都不是聖經故事,而是BROWN用他知道的聖經故事為他的FICTION服務。在天使與魔鬼裏,他的FICTION還在正道上,而在達芬奇密碼裏,明顯違背聖經真理。

很多基督徒把達芬奇密碼視為‘禁書’,聽說有人看後,放棄了信仰,我卻不以為然。如果一本FICTION能把一個人的信仰打掉,那不是這本書的罪,倒要問問這個人到底信的是什麽。

我突然想到,你年輕,大概愛睡懶覺,去華人教會大概是在下午。那我們確實沒見過麵。

小哈喇子 回複 悄悄話 嗬嗬,我讀的都是聖經故事,Dan Brown的天使與魔鬼,達芬奇密碼,還有聖陵與聖杯,蒙大拿的瑪麗亞這些書。還有梅爾吉普森的電影。我最喜歡的是天使與魔鬼,裏麵說科學和宗教是殊路同歸。科學是人類探索自身和宇宙的崎嶇路徑,雖然緩慢回環,但卻是在上帝的引領下終會將更多的人帶到他的麵前。小說是描寫在梵蒂岡和羅馬城裏發生的故事,裏麵的古跡建築都是每個到羅馬的遊客都曾見到的。裏麵提到的曆史也與聖經呼應非常有趣。
宗教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與曆史和文化和人類思想發展的交錯呼應。有這樣宏大的背景。
我不喜歡教會裏有些人每天隻在口中說“我愛上帝”,“我隻信聖經”,可實際上確是不敢交流,怕多暴露自己的思想,怕不小心就露出馬腳。
簾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哈喇子的評論:
幸會!看來你也住在赫爾辛基,和我同樣性別。我每周參加禮拜,怎麽從沒聽到人談論有關基督教的曆史小說? 我特別愛看曆史小說,但是關於基督教的曆史小說看得不多,很有興趣聽你介紹。我是個白發老太太。
小哈喇子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是一位同在芬蘭的前輩。嗬嗬,幸會幸會。
赫爾辛基的華人基督教會太保守了,又缺乏有知識的牧師帶領。每次我想在那裏談論看到的有關基督教的曆史小說都會變得很尷尬。我個人覺得如果有時間的話,看看各家言論會看闊視野,加深對聖經的理解,也讓信教更加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