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暑假幸遇三巨作 ALASKA
(2012-01-27 03:15:12)
下一個
Alaska 當我還沉浸在看完RUSSKA的滿足之時,從書架裏抽出了第三本書,把我 對RUSSKA能擁抱俄羅斯1800年曆史的感歎中,一下拔了出來。這本868頁的書,竟然橫掃了阿拉斯加百萬年的曆史,它就是 James A. Michener 1988年出版的Alaska。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承認,這是Michener 寫的書中,最難看得下去的一本。連Michener 本人也說,最好先看他寫的其它書,再讀這一本。我沒這個福氣,第一本見識Michener的書,就是阿拉斯加。坦白說,一開始還真的要放棄不看了,幸虧書架上 僅剩另一本精彩曆史小說‘ Cold Mountains ’。我既讀過它,又看過電影,印象尚深,還是把‘阿拉斯加’看下去吧,如此讓我沒有錯過機會閱讀這本偉大的曆史巨作。 其實,使我幾乎看不下去的僅僅是開頭二章。這二章描寫百萬年前北美大陸的形成,阿拉斯加的地形變遷, 描寫一頭古 猛獁的生活和一個古代家庭。我略掃描了這二章,進入第三章後,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這本書的每一章都細致地描寫了阿拉斯加的一個曆史階段。第三章 描述了早期愛斯基摩人,讀者認識了奧魯克和他的家庭,和他一起經曆了驚心動魄的獵鯨魚場麵,見識了俄國人如何滲透到阿拉斯加,如何開始大規模獵殺海獺,做毛皮生意。盡管以後去阿拉斯加的俄國人中有很多惡棍,但是首位在阿拉斯加探險的白令船長( Vitus Jonassen Bering ) 卻是位留名青史的偉大探險家。 白令是位出身在丹麥的航海家,加入俄國海軍服役。他在 1725-1730 和 1733-1741 二次到阿拉斯加探險,是第一個發現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的歐洲人。白令海峽,白令海,白令島等,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66 年版的蘇聯郵票,紀念白令第二次探險時發現的 科曼多爾群島 ( Commander Islands ) , 位於 堪察加半島 以東 200 公裏的太平洋北部 白令海 附近 , 在 阿留申群島 的最西端
第四章講述了一批到阿拉斯加的俄國冒險家,他們首次和本地人接觸,殘酷無情地屠殺當地土人和海獺。第五第六章主要講俄國人帶來的東正教和當地巫師的較量,俄國人對當地人的殘酷手段和第一個皈依東正教的當地女人。這個女人在俄國人手中吃盡難以啟口的,常人不能忍受的折磨,最後到達 Kodiak 島,成為唯一存活的她本村的女性。俄國人把她原來村子裏的男勞動力全部擄走,留下老弱病殘活活餓死。一位正派的神父愛上了她。這位神父就是俄國曆史上有名的沃羅諾夫神父( VORONOV )。因為他的虔誠和吃苦耐勞的工作,以後被升職為俄國東正教的大主教。當東正教最終勝過了巫師,當地人口也從一萬八千下落到一千二百人。 1814 年 Kodiak 島 俄國人用擄來的土人男勞動力建造的聖保羅港口
第六章用了重筆墨敘述了偉大的俄國探險家巴拉諾夫( Alexander Baranov ),他不屈不撓地為俄國擴大疆土,建都在錫特卡( Sitka ),他和當地人既鬥爭又運用成功的策略。以後他被俄國本土官員誣陷,死在押回聖彼得堡的路程中。讀者也了解了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和錫特卡的有機聯係。 錫特卡城堡山。山頂上是巴拉諾夫的住處,同時也是居高臨下的堡壘。
從第七章開始到最後,在阿拉斯加舞台上表演的是美國人了。在第六章結尾,俄國官僚以七百二千萬(7.2 million)美元,在 1867 年 3 月 30 日,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合計每平方公裏 4.74 美元。美國國內有強大的反對力量,他們認為這是一筆虧本生意,買來一個毫無用處的大冰窟。買來後,美國政府很長時間沒有在阿拉斯加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任其壞分子無法無天。而西雅圖的工商業巨頭,利用在國會內的勢力,千方百計獨霸阿拉斯加的商業開發,把阿拉斯加放在西雅圖的附屬地位。但總有那麽一批勇敢、正直、有理想的美國人,前繼後撲,在每一個曆史階段,把阿拉斯加往前推,終於在 1959 年 1 月 3 日,阿拉斯加擺脫了西雅圖的控製,成為美國第 49 個州。作者的描述詳細精彩極了,在早期開發阿拉斯加的美國人中,有英雄無畏的船長 Michael Healy ,他為保護本地人和海洋資源,與海盜亡命船長進行舍命較量。 Healy 船長 20 年來往在 San Francisco ( California )和 Point Barrow(Alaska) 之間,在政府管不到的年月充當阿拉斯加土人的法官,醫生和警察,深得當地人愛戴。傑克 倫敦很多關於阿拉斯加的小說就是在他的事跡鼓舞下寫成的。 Michael Healy 船長
有傳教士 Sheldon Jackson , 他為阿拉斯加走向州立打下了基石。有一次 Jackson搭乘 Healy的船從阿拉斯加渡過白令海峽到西伯利亞。那時阿拉斯加的海豹和 鯨魚 儲藏量因無辜濫殺大大減少,使當地土人麵臨饑餓死亡。他們二人在西伯利亞見到亞洲的愛斯基摩人養馴鹿,供應日常吃穿,馬上領會到這是解決阿拉斯加口糧的根本辦法。二人不辭辛勞,數次渡過白令海峽,總共引進養活 1300 頭馴鹿,從根本上解除了饑荒。現在看來,二人此舉實在是件大好善事,但在當時,二人受盡譏諷嘲笑,甚至懷疑他們用養鹿來騙取政府的錢。 Jackson 在當地建立了很多學校和訓練中心,培養人才,並在土人中廣傳福音。 Jackson 重視政治在發展阿拉斯加上的作用。他成為當時的美國總統本傑明 哈裏森的密友。他努力使 Organic Act 在 1884 年通過,以保證阿拉斯加可以建立司法獨立機構,以及得到國家教育資助。 Jackson 本人擔任了阿拉斯加首屆教育部長。 Sheldon Jackson
1890年代,在阿拉斯加和 育空地區 ( Yukon Territory)興起了淘金潮,帶來了成千上萬的淘金者來到那些原本無人敢去的地方。第八第九二章極其精彩地刻畫了二處淘金潮。一處是在加拿大 道森市( Dawson City)附近的 Klondike ,作者詳細描寫了翻越 Chilkoot Pass 無法想象的困難,並重現了當時的惡棍 Soapy Smith。第二處是諾姆( Nome)海灘淘金潮,以及一些政治流氓搶奪他人舍命搞到的金子而發橫財。經曆淘金潮後留下來的人,以後成了阿拉斯加爭取州立的‘老土地’。我看過文學城網友們發表的阿拉斯加遊記,照片都很美,內容顯空洞。如果在旅遊前,能先讀一下這本書的第八、九二章,一定會給旅遊增加很多樂趣。 淘金者依次翻越 Chilkoot Pass
直至 1912年 5月阿拉斯加才有正式的官方管理,首府定在朱諾( Juneau)。西雅圖工商巨頭開發阿拉斯加得天獨厚的三文魚資源,就地建立罐頭廠,向世界出口,在獲取利潤的同時大大破壞了三文魚資源。書中對三文魚的生態作了詳盡而饒有風趣的描繪,令我大開眼界。在 1919年,官方社會福利部有計劃地組織受大蕭條打擊的‘下 48州’的貧民移居阿拉斯加。這批移民中能不畏艱險堅持下來的,以後成了阿拉斯加社會的中堅力量。在第十、十一章作者也 刻畫了一群對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混血人種。這些混血,真可稱為‘大雜燴’,一個人身上或許可以同時有俄羅斯,愛斯基摩,愛爾蘭和中國血統。在二戰前夕,美國政府意識到了阿拉斯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略地位和日本人的窺視,在似乎不可能的情況下,搶時間,維持鐵路線通暢。在 70 年代公路修建前,鐵路是唯一的地上運輸線。 1915 年建造鐵路線的照片
在最後一章,作者讓前麵幾章的人物和他們的後代交織在一起,或為州立而進行最後衝刺,或為反對州立進行最後抵抗。結尾時艾森豪威爾總統批準成立美國第 49 個州 -- 阿拉斯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