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朔節狂歡

(2010-04-22 03:38:09) 下一個

 

經過了嚴冬、暗淡、布滿雪堆的日子,全歐洲都熱烈歡迎春日的歸來。五月一日的五朔節稱為西方的春節,更是許多歐洲人期待的狂歡日子。在英國、德國和西班牙,特別是鄉村地區,年輕人會在這一天豎起五朔柱( May Pole )並選出春節女王和國王 ( May Queen and May King ),主持當日的慶祝活動。對於英國鄉村的孩子們來說,那仍然是個很重要的日子。在加拿大和蘇格蘭,古老傳說相信:五朔節的朝露,可以防止衰老,使女孩子的麵容全年光澤紅潤。巴黎一帶的人,則喜歡喝牛奶,他們相信這天的牛奶比其他日子的更有益;不過一定要在黎明之時,要在加入防腐劑之前喝。


May Pole               英國                           德國                                         瑞典

 

在很多歐洲國家中,牧民從五朔節開始,在草場放牛,夜裏還放煙花慶祝,這一風俗一直流傳到今日,不同的隻是,北部國家放煙花,是在仲夏夜進行。在愛兒蘭,一般人不會在這一天借貸,甚至火爐的灰也不能在這日丟掉。十九世紀初的倫敦,洗刷煙囪的工人,也在這日在市內舉行狂歡。天主教以五月一日為聖約瑟的第二次節期( feast day ),稱為勞動者聖約瑟日;第一次節期是在三月十九日。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村莊,居民多數信天主教,因此把五月一日定為節期。

五朔節前夕的狂熱,要數芬蘭最厲害,慶祝範圍之廣,也數芬蘭最大。在一個星期前,已開始天氣預測,國民會隨著預測的好壞,或歡欣或歎息。不幸的是,每年這段日子的天氣,變化頗大,難於預測,又鮮見好天氣。


赫爾辛基 Kaivopuisto

到四月三十號,孩子們已開始坐立不安。以赫爾辛基為例,一大清早,街道上就可見到彩色氣球、玩具和紅鼻子,飯店、酒吧、食物攤檔的老板,都盼望在這天大做生意。中午過後,人群湧向位於南港的街市廣場( Market Square). 廣場西端,有一個噴泉,噴泉中央,豎立著裸女銅像,名為阿曼達( Havis Amanda )。她左手高雅地放在下巴下,輕托著微傾的頭,左腳彎成一個優美的弧形曲線,俯視著周圍活潑的年輕人。從 1908 年開始,她就站在那兒,成為五朔節前夕慶祝活動的中心。

每年,會有一群學生,給阿曼達在下午六點以前,沐浴一遍。整六點,吊車 吊起幾個學生,給阿曼達帶上一頂白色的學生帽。這時,全國的高中畢業生,不管老小,都戴上白帽子,甚至總統也一樣。

 


阿曼達已戴上白帽子

佩戴帽子後,慶祝活動正式開始,狂熱程度簡直難以筆墨形容 ! 幾乎每人手裏都拿著至少一瓶啤酒或香檳,從市場分別向城的四周散去,和還在路途的人群匯合,吃著、笑著,手舞足蹈。不久,很多人都變得醉醺醺,胡言亂語。有一年五朔節淩晨,我聽到鄰居,一位四十多歲的單身女人,帶了一群女朋友回家,興奮地大聲談笑,直吵鬧到早上六點。在赫爾辛基,這不算不為他人著想,因為沒有人認為,應該在五朔節前夕睡覺。

你大概會估計,狂歡之後的人們,在五朔節當天會蒙頭大睡了吧。不,他們在早上九時,就到市內的二個大公園, Kaivopuisto 和 Kaisaniemi ,和老同學、老朋友會麵。個人自帶早點,共享野餐,聽聽演講,看看即興表演,與長久沒見麵的老同學,會聚傾談。雖然仍可能冷風刺股,甚至還有可能飄點雪花,但整個城市卻完全融化在春天的氣息中。

試想,如果你所住的地方,早上十時才露曙光,下午三時就遍地昏暗,就算在中午,天空也還灰暗,連續幾個月如此,心情簡直悶透了!在這樣的地方,夏日太陽的光和熱,是特別寶貴的。如果你天性羞怯,不善與人應酬,但卻精力充沛,那麽當天氣回暖,白日延長,陽光普照的日子就要來臨時,你會怎樣?我猜,你也會和那些芬蘭人一樣,興奮莫名,急於把壓抑已久的精力,象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五朔節就是這樣的一個日子。

五月一日,作為勞動節的政治意義,已在逐漸退色,而這迎春的狂歡,卻經久不衰。雖然十年中有九年,五月一日並不是理想春天的天氣,但無論天氣怎樣,人們總是喜歡出外湊熱鬧,表達出他們對生命的期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簾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香草仙子的評論:

我女兒、孫女也在美國,確實沒聽說過MAY POLE DANCE。祝您女兒生活快樂,健康成長。
香草仙子 回複 悄悄話 我在美國,女兒昨天在學校剛跳了May Pole Dance。她們學校每年都要樹May Pole,邊跳舞邊編織May Pole。但我在美國其他地方沒有見過May Pole Dance。看了你這篇,覺得May Pole風俗應該是歐洲國家的傳統。收藏了這篇,讓我女兒看看。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