偲力隨心

在心的遠景裏,那相隔的距離顯得更廣闊了。
正文

淺談中西方思維差異何來 — 寫在“中國人 pk 美國人'之後

(2010-05-26 08:33:49) 下一個

兩個星期前發了一篇“中國人 pk 美國人”的文章,引起了不少爭論,是我完全沒想到的。起初是因為一個國內的朋友尋問,就在去上班的地鐵上寫了。純屬好玩,也沒有感覺話題敏感。後來看到評論,才發現觸到了一些人的神經。

之後,自覺是否有必要坐下來,認真一點,做一下分析,也算對得起眾多的讀者(嘿,自作多情吧)。但一直沒時間“坐下來”,現在趁小孩出去和鄰家的孩子playday,趕快拿起筆。

--------

對東西方人的差異問題,很多專家、學者都進行過詳盡的分析。在我剛跨出校門時,為了更好的在美立足,極有興趣的讀了不少這方麵的文章、書籍,在直觀上對我有過不小的影響,加上常與幾個有思想、熱愛東方文化的美國朋友探討,希望對東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社會心理學家,對東方人和西方人分組進行過測試。測試的結果顯示:東西方的兒童在思維上的差別不大,而東西方的成年人在思維方式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就是說,人種不同所產生的差異,遠遠小於文化觀念意識給人們帶來的差異。那麽,這些思維的差異何來呢?

有人開玩笑說,中國人之所以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如此大的差異,因為他們有雅典人,我們有孔子。雖說是開玩笑,但所說完全不為過。總之,要談東方人和西方人的差異,就一定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源流傳統問題。人們認為,現今絕大多數的西方文化繼承於古希臘;絕大多數東方人的思維受中國傳統思想所影響。而這兩種古文化在社會意識和理念上,有很大的差異。

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希臘人,比當時世界上任何一種人(波斯、印度、中東、東亞)都感到自由和自信,認為自己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生活,並享受生活。在那時的希臘幾乎是沒有暴政的。沒有被壓製的希臘人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喜歡與人爭論,不管在市場,還是在政壇,或任何一個可能的場所,都可以看到人們在辯論。國家的重大決定不是來自於權威,而更多的來自於公眾和辯論的結果。希臘人把他們自己看成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希臘哲學家們對人性個體之間的差異有著極大的興趣。

中國在公元前600到200年的“諸子百家”時期,至少在思想家和哲學家之間,也有過較公開的爭論。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為國君提供治國方略,是政治哲學。在人性方麵遠不如希臘人探討得深刻。

相對於希臘人的個性化思維,中國人強調“和”,以和為貴。中國人是最早過群居生活的人,以氏族、村落為居住單位。有極強的家庭社會觀念。在雅典人興致勃勃地觀看戲劇或閱讀詩歌的時候,中國人正在結交朋友,與親朋好友、鄰裏交談,串門待客。

作為中國精神根基的三個重要的哲學思想 — 儒家、道家和後來的佛教,都不同形式上強調“和睦”(harmony) 和“整體性”(holism) 。

儒家重視人與人之間“和”的關係,家庭的重要性,提倡受教育和榮華富貴。人是處在不同的環境和群體之中的,相互之間有不可分割的利益關係。如,父母送孩子受教育,學成授官,全家以及親友都可以享受這個地位和財富。一個有德行、有抱負的人,應該是以家、以國為先的人。個人和社會的關係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在社會群體關係上製定了嚴格的等級和義務。比如,皇帝和百姓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家庭長幼之間、夫妻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的關係,等等。個體是複雜的群體之中的一部分,遵從著那個特定位子的特定的義務和規範。國家的治或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與希臘人的平等辯論不同,中國人更多的是服從,求“同”的心理。

在這種群體關係中的個體,是不需要突出個性的發展的,重要的是能安居其中。而這種連帶關係,使人們不得不更注意周圍人的感覺,其他人的行為也牽連著個體的感覺。人際關係複雜化,相互攀比,阿諛奉承、明爭暗鬥等等社會現象也隨之而來。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也使東方人比西方人對他人的感覺情緒更敏感,判斷的更準確。

道家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和睦關係,提倡“人天合一”,順其自然,人應該遵循自然運轉的規律。主張清靜無為。道家是中國人的“修複”藝術。人們往往在不得誌時、在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時、或身體不佳、年邁虛弱時,更趨向於道家思想。中醫、養生修身等與道家有密切的聯係。

幾百年後佛教的傳入,很快被中國人自己的思想哲學所吸收演變,成為中國人自己的佛教。人們燒香拜佛不再是棄俗修身,達到什麽境界,都成了求富貴榮華、求子孫後代、求平安順達之類的,很入世入俗了。

中國人這種入世的生活態度,同時激發了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發明創造,如四大發明。而同時期的希臘人幾乎沒有任何發明。但中國人看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對外來的事物缺乏好奇心,又限製了後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希臘人對自然界和外來事物的強烈的好奇心為他們科學進步提供了前提。


中國人(東方人)與西方人在思維上的另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如何看待一個物體(事物)。西方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來解決問題。而中國人很難把一個事物從它周圍的環境中分離出來。

希臘人看問題的簡單化,使他們很容易地抓住事物的特性,從而給它們製定規章條例(或法律)。加上希臘人善於辯論,領悟矛盾雙方的性質,進而開創了邏輯學(如最基本的三段論)。

中國人懂得事物的複雜性、整體性,但缺乏把事物分辨類別的興趣,因此限製了發現可以明確一個事物特性的法律條例。以及無法如西方人一樣簡單地判斷事物的真理與否。當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西方人會比較直接地指出它的對與錯(真理與否),是以“定”去看一個事物。而東方人會把這個問題放在其它相關的事物中來考慮,從整體來看待,發現它們的相互作用和不斷的變化性。認為孤立地看待一件事情是片麵和錯誤的。最佳的解決辦法應該是中立的,中庸的。

中國人的思維是相對辯證的。辯證的思維方式,在某些方麵和邏輯的思維方式是相反的。嚴格的邏輯很難讓中國人在解決問題時起到作用。西方的哲學家努力讓你明確地看到事物的本質和真理。中國的哲學給你指出的是一條路,讓你自己去發現真理。世界在東方人的眼裏比在西方人的眼裏複雜得多。西方人感覺難以讀懂東方人,東方人認為西方人太直接,甚至魯莽。


這裏隻是談到中西方差異中的兩個最基本的方麵:個性與整體性,單一思維與多麵/複雜思維。還有很多可以比較和討論的,如表達的直接和意會,獨立和相互關聯,求知的不同心理,對自由的不同理解,感情表達方式的不同,等等。但因篇幅有限,不在此做更多的分析。

另外,西方文化除了受到尊重人性和追求知識的古希臘文化的影響之外,還有羅馬文化(引進功利、物欲主義,導致帝國繁榮)、基督教(對現實的批判和對理想主義的向往),以及當中世紀天主教走進黑暗時,繼之而來的宗教改革和文藝複興運動,都對西方文化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最後,對待中國文化的傳統問題,一直以來,有一批人認為,隻要是傳統就是精華。對一些不合適現代社會發展,甚至對一些糟粕、迷信也完全肯定(如二十四孝、三從四德等等);另有一批人,把中國落後、人性問題的一切根源歸之於傳統文化,盲目崇尚西方文化,殊不知完全放棄自我價值,就無根基去發展。這兩種觀點都不可取。

那些傳統文化,讓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今後無論怎樣發展,中國人永遠還是中國人。

如今的中國正受著西方文化前所未有的衝擊,同時,東方元素也越來越多地被西方人接受。中國如何把幾千年的傳統觀念,用科學的態度去批判、去繼承;對西方文化的精華,借為己用,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去探討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