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馨小屋

一個喜歡做夢的人, 後來愛上了寫作。總是想把生活過得快樂,豐富多彩。
正文

ZT 葉廣苓小說讀後感

(2010-09-06 08:55:31) 下一個
看葉廣芩的《采桑子》

終於把葉廣芩的《采桑子》看完了,真是越看越喜歡。寫下這些,不是書評,隻是自己的感受。

看的時候,不止一次地想起《紅樓夢》,因為它們寫的,都是一個鍾鳴鼎食之家的沉浮和興衰。大觀園的衰亡是突然而來的巨變,呼喇喇似大廈傾,因此那大廈裏麵的人也就隨著一起灰飛煙滅了。而《采桑子》裏,大宅門的衰亡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地一點一點地來的。裏麵的人一步一步從王公貴胄的後裔,逐漸變成一介貧民,來到社會中間,穿衣吃飯,柴米油鹽。因此他們的遭遇和喜怒哀樂,和我們離得更近些。

一個大家族能夠興旺和長久,靠的絕不是小聰明和小算計,也不靠橫財或不義之財,相反,靠的是仁義和寬厚。如果一個大宅門當家的變得刻薄狠辣,這個家族的氣數也就將盡了,象賈府的鳳姐,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夢也何曾到謝橋》裏,同樣是男人在外麵有了外遇,細觀她母親的做法,和鳳姐相比較,高下立見。鳳姐是用盡心機,非置尤二姐於死地而後快。而她的母親,不動聲色地為謝娘找了個人家,把她嫁了出去。她那麽做的時候,大概也是要恩威並用的,但畢竟沒有怎麽太過為難謝娘,說不定還會送些聘禮什麽的。在那個時代,這恐怕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對謝娘來說,也未嚐不是個好結局,總比一輩子做人外室要強,再說她兒子也並不領情。看她母親的行事,讓人想起平兒。同時,她母親也沒有為此和她的父親大吵大鬧,顧全了男人的臉麵,同時也顧全了這個家的臉麵吧。謝娘去世的時候,她母親還派了最體麵的仆人劉媽和代表父親的丫丫去吊唁,不但盡到了禮數,也照顧了她父親的感情。所有這些,都不失一大戶人家的厚道。

《采桑子》裏雖然沒有象木石前盟那樣讓人千古傳頌的愛情,卻也寫了不少各種不同的情愫,友情,愛情,親情,還有那種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相知之情。

大格格對唱戲、對為他抄琴的小人物的癡情;二格格對愛情的追求,她一世的清高和潔身自好;老二、老三、老四在文革中罔顧親情的的狗咬狗,待塵埃落定大夢醒來以後痛失手足的悔恨;五格格和老姐夫的醉也無聊,老五父子的醒也無聊,等等。。。。。

《不知何事縈懷抱》寫的是廖世基對四格格一世的真情。看到下麵這段,忍不住抄錄下來。

“廖大愚吧懷裏剩下的花圍著墓碑撒了一圈,樸實無華的丁香和墓前那些美麗的花卉相比,顯出了難以伸展的羞怯,顯出了謹小慎微的不安。。。。淡泊相處,可以維持久遠。丈夫重知己,不為別的,就為那故舊的離去,為那相知相通的情愫,為那深處埋藏的無窮盡。走進這難耐的尷尬,走進這細雨塵煙,以慰籍死寂的魂靈和自己長久的沉默。

丁香依舊,良友難逢。”

讀罷令人唏噓動容。四格格和廖世基,他們此生雖無法攜手同行,卻一生彼此守望。在最困難的時候,哪怕被打得半死,仍然要站在一起,互相支持。有這樣的相知莫逆之情,此生何求。

細細想來,喜歡葉廣芩的文字,更多是因為在她的小說裏,看到她所肯定或欣賞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她筆觸之間流露出的深沉和寬厚。

在最後一個故事裏,對老七的性情和為人的描寫,很能看出作者本人所讚賞和肯定的東西。

老七對柳四咪一往情深,至死不渝,卻沒有因為她被大哥搶走而產生任何怨恨之意。淡泊一生,窮困一生,卻至死都不為金錢所動,堅持把無價之寶捐獻給國家。且不論這個國家和政府配不配受他那份赤子之情,守身如玉,守心如玉,是為自己而守。

想起前一陣討論過什麽是大家閨秀的氣質。真正的高貴氣質和大家風範,不是排場顯富,不是盛氣淩人,相反,是寬厚大度,是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穿越紅塵、曆盡滄桑以後的淡定和執箸。

老七落寞大半生,無名無財,而他的為人,卻是真正的大家風範。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不為物喜,不以己悲。江山可以更替,錢財可以散盡,而人的高貴與操守,至死不移。

悠悠往事,如夢人生。象金家那樣的大宅門大戶人家,在中國大概已頻臨絕跡。感謝葉廣芩,讓我們在享受她充滿“墨香”的文字的同時,也得以重睹了那末世的大家遺風和高貴氣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