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馨小屋

一個喜歡做夢的人, 後來愛上了寫作。總是想把生活過得快樂,豐富多彩。
正文

細水長流

(2010-04-22 10:14:23) 下一個
湯玲玲

  語錄:無論置身哪一個文化體係的學子生涯,多年以後,細細回首,不難覺察:當年與你同享歡樂,共承憂愁,陪你看藍天逐海浪的同窗,或多或少造就了今日的你。是那時的交心,使重聚有了特別的意義。

  托福於互聯網的普及與Facebook等網站的成立,近年來得以紛紛與久違了的老朋友恢複聯係,大家興致勃勃地建議找來昔日相知團聚敘舊。

  這令我不禁想起父親每逢過年與一群小學同窗聚餐。他們可是 60年前的同窗呢!父親1949年從廣東省過番後上過好幾所小學,隻聽過他與其中一所小學的同窗有聚會。他們是父親抵新後在第一所學校當插班生時結識的,大多同是客家人。雖然這所曾坐落於直落亞逸街,由應和會館創辦的應新小學在1971年已停辦,父親的同窗聚會卻不曾間斷。看著一群已普升為祖父母的老同學親切地共聚一堂,談笑風生,雖難想象他們的年少模樣,卻能感同他們如淳淳流水般恒永的同窗情誼。

  互聯網方便聯係與尋人,加上人們普遍長壽,同窗聚會有明顯普及化的趨勢。一位日本老先生告訴我,他的高中同窗聚會在60歲以前是四年一次,60歲以後因為大多退休了,改成年年團聚。他唏噓地說,間中有校友辭世,令彼此更珍惜僅存的時日,雖然分布各地,他們都不畏舟車勞累,踴躍地出席。悉知有些同窗聚會更是每一兩個月就舉辦一次,成為賦閑在家的退休人士一項不可缺的社交活動。能夠經常與老同學共聚,緬懷舊事,享受美食,唱唱卡拉OK, 如此輕鬆暢快的時光,怎能缺席呢?

  校友聚會的普及,可從日本餐館所提供的配套服務中領略一二。我在網上瀏覽了幾家日本餐館的“同窗會配套”,他們的服務細心完備,除了包辦餐飲外,也協助顧客設計與印刷邀請函,負責當日的團體照,以及提供所需的音響器材,包括卡拉OK唱機,甚至是過時的卡帶播放機。眼明手快的餐飲業者,看來已意識到同窗聚會在高齡化社會中,大有消費潛能。

  同窗校友的相聚,和其他聚會有什麽不同?聚會嘛,不就是聚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談談近況,而與老同學聚會,是否僅不同於在話題中互緬昔日共讀情景的懷舊情懷呢?人類學者池田啟子在研究美國高中同窗聚會後堅信,校友聚會不單是為了讓老同學能借共同的回憶緬懷年少,其實還含有更深長的意義。她認為,同窗校友聚會製造一個機會,通過已不複存在的共同回憶,與現今不再相幹、各奔東西的生活相逢,不知不覺中,起著催化個人對人生的反思,詮釋人生意義的作用。

  美國高中是社會的縮影,它讓少年人透過高中生涯的體育競賽、領袖選舉、啦啦隊長的試鏡、畢業舞會等活動,學習到規範,被塑造成社會所認同的理想個體。而通常在畢業後每五年或十年方舉辦一回、頗有組織規模的高中同窗校友聚會,也堪稱為一般美國人都能認同的文化。以這類聚會為背景或題材的眾多小說、電影、漫畫與研究出爐,更顯示它在美國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校友聚會不如家庭聚會般有著長輩親戚的牽製,個人的出席完全屬於自願性質。美國的高中同窗校友聚會一般能達到三至四成的出席率,很多時候人們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出席,想知道昔日同窗近況,看看當年那些高傲自大的家夥是否已改變?又擔心被同學們比下去,或已被遺忘,也在意應該留下什麽“新”形象……所以,市麵上才會出現如《高中同窗校友聚會節食計劃:如何在30天減掉20年?》等自助書籍。

  池田啟子認為,美國的同窗校友聚會令人矚目,是因為美國高中生涯的特殊性,以致當地高中生在時刻遭受四周同學們批判與評估的眼光的大體係中,必須靠著不懈的努力去爭取友情、愛情,以及受人歡迎。

  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高中生涯無疑是個艱難的人生階段,得麵對升學壓力,經曆激烈競爭,也會初嚐初戀失戀等感情問題。然而,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是自我的挑戰,父親當年剛進入一所陌生的學校當插班生時,連一個英文字母都不會念;小學生也有麵對壓力的時候。

  我想,無論置身哪一個文化體係的學子生涯,多年以後,細細回首,不難覺察:當年與你同享歡樂,共承憂愁,陪你看藍天逐海浪的同窗,或多或少造就了今日的你。

  是那時的交心,使重聚有了特別的意義。

  膾炙人口的新謠《細水長流》把少年情誼表達得最貼切,送你最後一段歌詞:

  “人生的機遇千百種
   但有知心常相重
   人願長久 水願長流
   年少時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