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五十年代的山寨精神和大躍進, 一個非常辯證法的故事

(2010-03-25 20:20:33) 下一個
解放初,蘇聯援建了我們一百多個工廠,其中一個是吉林化肥廠。相比其他援建項目,這個項目不太起眼,技術含量相對也不是很高。蘇聯來的是專家,我們就從各個省抽調人員,搭了從上到下的一個非常臃腫的班子。每個人一邊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工作,一邊學習各種技術知識,同時每天記錄各自的工作,而各級幹部要專門負責將手下人員的記錄匯總總結然後上報。

廠建成後,建廠人員留下少數人作為骨幹,另外調配人員進行生產。大多數參加建廠者回到各自省份,作為骨幹搭建班子,開始在全國普遍建設化肥廠。到57年大躍進前,基本上化肥廠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了。

當然那時化肥產量還是很低,每個村社沒有多少地能用上。但是從來不知道化肥的中國農民開始知道了這種東西的神奇。原來畝產2、3百斤,一下就成了4、5百斤,翻了個番。

中國農民幾千年來,從來不知道原來可以用一些"科技"的辦法讓土地多打糧食。這下子開了眼界。接下來舉一反三,化肥能讓產量翻個跟頭,農家肥配比"科學"一些,是不是又可以翻個跟頭?其他如科學密植、科學除草、等等等等,6、7個跟頭一翻,不就是畝產萬斤了嗎?

大躍進的浮誇,固然有各種原因。大躍進的浮誇,也是在各行各業都有,可謂五花八門伶琅滿目。但最讓人目瞪口呆的,卻是這畝產萬斤。而且,當時的人,除了少數清醒的人,除了那些親自動手做假的人,那是懷疑的少,相信的多。一個數千年的農業大國,有著傳承數千年的農業經驗和技術,居然鬧這樣的笑話。化肥起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我們民族的山寨精神,也是不可忽略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