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滿天星的行攝遊記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玩的地方不多而噢惱不已,不會因為記載的太少而悔恨終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成都打鳥,一舉多得

(2012-05-16 07:28:38) 下一個



初春時節回成都探親,發現兒時的朋友非常熱衷一項活動:打鳥。“打鳥”,攝友俚語,就是拍攝野生的鳥類。隻要天氣好,朋友們便邀約著一塊兒出去打鳥。我學習攝影以來,一直對打鳥興趣不大,隻是在旅遊時有機會捎帶著拍拍而已。在朋友的盛情相約之下,從器材幫弟弟那裏借來一個尼康D700相機和一個300mmf/2.8的定焦鏡頭,跟著出去打鳥。這一打,便上了癮,成為成都打鳥大軍中的堅定分子,時常出沒在樹林草叢中和河邊綠化帶,孜孜不倦,樂此不疲。

1 烏鶇(Eurasian Blackbird)


小時候住在一所大學的校園裏麵,那時候教學區和教工宿舍混成一片,教學區裏的建築都被鬱鬱蔥蔥的植物園林所環抱,這些地方就是我們幼年時玩耍的好去處。我們住所的院子中央有一片大草地,孩子們在上麵踢球,跳皮筋,練體操,奔跑,嬉戲。後來這片草地被種上了樹,成都潮濕溫潤的氣候極其利於植物生長,沒幾年就長得又高又密。舊地重遊時見到昔日住所的樓房已經破敗不堪,斑駁的青磚牆上爬滿了藤蔓,原來充滿陽光的院中草地也成了濃蔭蔽日的樹林,到處雜草叢生。

很早就聽說這裏的老房子都要拆了,樹叢都要砍掉,為了建研究生院,但遲遲未見動工。最近傳言,成都的觀鳥幫和打鳥幫極力建議學校當局放棄這一舉動。原因是這裏和教學區的植物林子一起已經成為成都市頂級的觀鳥和打鳥勝地,鳥多,品種也多,有記錄的品種已達一百多種,其中還有稀世珍品,吸引著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愛鳥人士。手拿望遠鏡的觀鳥人和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友成群結隊地出沒在這一帶,潛伏在林子中,觀鳥、打鳥運動如火如荼。

2 北紅尾鴝1(Daurian Redstart)


3 北紅尾鴝2(Daurian Redstart)


朋友自打鳥以來,區區數月,已經打到40多種鳥,他們像搞科研那樣地認真,每打到一種鳥,必定要弄清楚鳥的學名。書上查不到的就把鳥照上傳到網上的打鳥論壇詢問,一般熱心的網友立刻就會給出答案。他們現在曆練得來一聽鳥叫就能叫出鳥名。再這樣打下去,大概不久就可以成為鳥類學專家啦。我參加打鳥運動數天來,打得鳥類十餘種,外帶一隻黑蝴蝶。

4 白腰鵲鴝(Oriental Magpie-Robin)


5 紅脅藍尾鴝(Orange-flanked Bush Robin)


鳥習慣了與校園裏來來往往眾多的人群相處,不太怕人,所以我們可以在幾米的距離內打到鳥。當然,要拍到佳作,還是得下一番功夫的。有個攝友帶著個小馬紮,蹲守在樹叢中,一蹲大半天。他告訴我說,這林子裏有隻虎斑地鶇,比較罕見。與這個攝友還交流了不少知識,比如打鳥的時機,要下雨後的第二天為上乘,下過雨蟲子多,鳥就比較活躍。那有耐心的主跟釣魚似的,就堅守在一處“守樹待鳥”。親眼看見一發燒攝友,在樹林中布下一張迷彩網簾,三角架上架起大炮似的500mm鏡頭,碗口粗的鏡頭伸出網簾,等待多時,終於拍到一隻北紅尾鴝的麵部特寫。

我和朋友都是屬於沒有耐心的人,喜歡到處走動找機會。我們在幾所教學樓周圍的林子裏慢慢找尋,熟識的景物勾起了不少關於童年的回憶。在那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幼年的我們經常在這片林子裏仔細地找尋菌子和蘑菇。運氣好時往往能采集到一大捧,晚飯就能添一道美味的菜了。現在已過半百的我們,手持單反相機和牛頭,就像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巡邏,發現情況後操起武器就“達、達、達”地一通射擊。運氣好時,能打到幾張不錯的鳥照,晚上在電腦上就能欣賞到美麗的小生靈了。

6 白頰噪鶥(White-browed Laughingthrush)


7 藍翅希鶥(Blue-winged Minla)


8 黑天鵝(Black Swan)


9 黑蝴蝶(Black Butterfly)


打鳥最使我上癮的還不僅僅是獲得幾張鳥照,而是這個需要消耗體力的過程。成都陰沉沉的天氣使我經常感到身體不適,原來計劃通過健身器或慢跑來使身體發熱,但這些對我來說枯燥無比,總是不能持久。打鳥得到處走動,掛在脖子上的鏡頭起碼重十多斤,剛開始端起來拍鳥時手一直在抖,一天下來手臂酸疼得厲害。找鳥時不斷地仰起頭來東張西望,很鍛煉頸椎,眼睛在綠樹叢中搜索又鍛煉了眼力,一天這樣折騰幾個小時後,感到比練健器身或慢跑還累,但打鳥可要比健身器和慢跑有趣得多。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晚上睡眠明顯好轉,幾天以後,手端起鏡頭也不發抖了,臂力大增,精神也越來越好。

10 戴勝(Common Hoopoe)


11 白頭鵯(Light-wented Bulbul)


12 紅頭長尾山雀(Black Throated Tit)


我有一天在錦江邊的綠化帶踱步,江邊低垂的柳條剛剛吐出嫩芽,在江麵上撒下一排綠影,不時有白鷺飛過,在水上投下倩影,綠水白鳥,相映成趣,忽聽得後麵一男一女的談話,

女:打過白鷺嗎?
男:打過。
女:好吃不好吃?
男:沒得啥子肉,不如野麻鴨。

13 白鷺1(Little Egret)


此“打鳥”非彼“打鳥”,這些人用汽槍打或者張大網捕,打來吃,捕來賣,屬於“獵鳥幫”。顯而易見,觀鳥幫和打鳥幫對此難以容忍。值得欣慰的是,隨著觀鳥打鳥大軍日益壯大,有獵鳥的地方,也經常有觀鳥和打鳥人士出現,對獵鳥行為進行抗議和幹預,記錄劣行,有照為證,聯合媒體和官方機構野保處,在氣勢上就壓了獵鳥者一頭,保護野生動物,提高生活品質,已逐漸成為大眾的共識。

14 白鷺2(Little Egret)


打鳥會友、打鳥求知、打鳥健身、打鳥怡性、打鳥拾趣、打鳥快樂,一舉多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gw2014 回複 悄悄話 和和,川大子弟呀! 幸會。 將打鳥進行到底喲!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好鳥好文!張張精彩!

喜歡你們這幫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