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印章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但篆刻作為從書法分支出來的一門藝術壯大發展還是明末清初的事。 和書法有顏體柳體一樣,篆刻也有許多流派。除了繼承秦璽漢印之外,還有徽派,浙派等等。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都是晚清的重要人物。後來近代在想擺脫這些陋習的努力中,出了幾個對後來影響甚巨的大家,吳昌碩,黃士陵,齊白石都獨樹一幟。而當代的篆刻我認為有些迷茫。很多人意識到了篆刻不能墨守成規,要有時代感,但在方寸之地裏開辟那麽一小片既含古意,又與眾不同的新天地,談何容易。所以當代的許多篆刻家要不然就是泥古不化,要不然就象石開那樣,刻出來空前的但粗野無際的東西。韓天衡是少有的既能繼承又能創新的好例子。 我在三十年前就把篆刻的曆史和各流派研究得滾瓜爛熟(現在忘了不少了),深知在篆刻裏創新的不容易,退一步講,就是真尋找到了自己的一套風格,能被接受還是不容易。所以我不想把很多精力放在幾乎沒有成功希望的探索中。綜觀我自己的篆刻作品,雖然在比劃上力求體現活力,賣弄些刀法技巧,構圖上有時耍些小聰明,但總的來說還是很傳統的一路。篆刻上我沒有經曆象書法那樣上下求索的煩惱,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實際上是事半功倍的事。 (1) 篆刻刀,印泥 (2) 印石 (3) 篆刻作品 (4) 篆刻作品 (5) 篆刻作品 (6) 篆刻作品 (7) 篆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