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夢的博客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涓涓細流過,靜靜萬物洗。
個人資料
正文

漢代'造'玉凳拍出2.2億引質疑 專家:不符禮製(圖)

(2012-01-27 18:52:41) 下一個

漢代"造"玉凳拍出2.2億引質疑 專家:不符禮製(圖)

文章來源: -

春節期間,除去紅紅火火的過年新聞,一條“漢代玉凳”在百度貼吧、新浪微博等網民聚集地引發熱議——

2011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是“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成交價2.2億元。但很多網民指出,漢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還沒發明呢!

專家也表示,從“漢代坐凳”的圖片上看,它屬於“高坐器具”,不符合漢代的禮製和貴族文化特點,也不符合當時的服飾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

有業內人士表示,明顯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價,買家“人傻錢多”的可能性不大,而有通過自買自賣“洗錢”及準備騙貸之嫌。

網民熱議

“漢凳”拍出天價 被嘲“作假不專業”

在百度貼吧和新浪微博,網民都在熱議“漢代的凳子”。

記者調查得知,關於這把“漢代凳子”,多家媒體曾正兒八經地報道過:在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2011年古代玉器專場拍賣會”上,“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以1.8億元起拍,最終以2.2億元成交。

據悉,它創下新的玉器拍賣紀錄,同時它也是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

記者隨後登錄中嘉拍賣公司網站查詢,很快找到了關於這套拍品的記錄,與上述情況完全相符。

這套玉器,被拍賣公司說成是一套“讓今人看後歎為觀止,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曆史價值”的文物珍品。但它被很多網民嘲笑為“作假不專業”:大家紛紛指出,按照一般的曆史常識,漢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當時還沒發明凳子!

隨後,記者查詢了大量資料。按照通說,凳子的最初形態為西域的“胡床”,而後演變為凳子,隋唐時期逐漸盛行。

漢代古人皆習慣席地而坐。漢代時確有“胡床”傳入中原,但樣式與被拍賣的“天價玉凳”大相徑庭。

專家質疑

漢代人席地而坐 “高坐”不符禮製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邵曉峰對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並就凳子的起源問題撰寫過論文。

邵教授看過記者通過電郵發過去的實物照片後,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漢代不可能有這樣的梳妝台和凳子”。

按照拍賣公司的說明,“漢代玉凳”為45×45×32cm。邵教授解釋說,在中國家具發展史上,漢代人的起居方式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為主,以席、幾、床、榻為主要的生活器具。

“這種凳子屬於‘高坐’,當時根本派不上用場。這和當時的禮製與貴族文化的特點有關。漢代確實也有一種類似於凳子的家具,但它不是讓人休息用的,而是用來擺東西,叫‘幾’,而且是矮扁形態的。”

他告訴記者,從圖片來看,這套漢代梳妝台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宮廷家具。“我觀摩過很多故宮的梳妝台,和有的比較像。”他說。

南北朝時傳統文化被衝擊 而後才有凳子

湖北民族學院曆史係教授黃清敏則從史學角度論述了漢代為什麽不可能有凳子——

漢代,人們以跪坐為合乎禮節的坐姿,還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為基礎的禮儀製度。臀部坐著,雙膝在身前屈起,足底著地的現代坐姿,古代時叫“箕踞”,被認為極其不禮貌。

相傳魏晉名士嵇康因為見權臣鍾會時‘箕踞而坐’,結果鍾會大怒,在司馬昭麵前打小報告,讓嵇康丟了命。所以,胡床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傳播非常有限。

西晉之後,中國進入南北朝的亂世時期,胡人大舉進入中原,胡人文化對傳統漢文化造成劇烈衝擊,包括坐姿等傳統禮儀。所以,南北朝之後的隋唐,胡床才開始普及,最終出現了凳子和椅子。

當時女性內穿開襠褲 不便“高坐”

一位不願具名的服裝設計師從“褲子曆史”的角度詮釋了漢代為何不會有凳子。

她告訴記者,中國古時,褲子隻有褲筒沒有褲襠。漢代連襠褲從西域傳入,但除士兵和勞工出於方便穿它外,上等人仍然隻穿“開襠褲”。

因此,雖然古時褲子隻穿在裏麵,外麵都會套著“裳”,但“高坐”的話仍然不雅。之後隨著胡人文化的交融,隋唐時期連襠褲開始普及,椅凳這才有了“坐”的可能。

拍賣公司說法

打眼也是一種樂趣

這套“古玉家具”到底是珍品還是贗品?記者采訪到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軍。

黃建軍表示,他已經知道網民的非議,“鑒定界很混亂,沒有舵手。古玩的真假,沒人能說了算。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隻能保持沉默。沒有必要跟他們爭,因為爭來爭去也沒有說理的地方。”

他還說:“的確應該對拍賣品進行鑒定。但我們不知道去哪兒做,沒有一個國家承認的鑒定機構。”

他接著說:“拍賣公司隻是中介機構,不保證拍賣品百分之百是真的。要是買大白菜,說5毛錢一斤那就是5毛,有公認的標準。古玩沒有這個標準。其實古玩收藏,打眼也是一種樂趣。”

圖為漢代時從西域傳來的凳子雛形——胡床。

漢代時確有“胡床”傳入中原,但樣式類似現代的折疊椅,坐麵是可卷折的布。

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台(含坐凳)簡介

體積 化妝台127.3×81×47.8cm,坐凳體積為45×45×32cm

重量 化妝台265.2斤,坐凳72.7斤

成色 玉質青黃色,間有糖色成分

結構 以大小玉板按照榫卯結構組合而成,玉製家具中極為少有

樣式 台桌由十扇圍屏拚合構成,圍屏梁上浮雕螭紋。坐墩麵板及四周以龍鳳穿花紋為主,腿足及大邊浮雕螭紋。

拍賣公司評價 用材奢華,雕琢華貴雍容。構造精密,榫卯結構嚴絲合縫,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曆史價值。

延伸采訪

拍賣公司 有售假“前科”

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中嘉拍賣公司有拍賣“假古董”的“前科”。

2008年12月25日,劉先生以25餘元的價格從中嘉公司拍得7件瓷器和1件玉器。

拍品附有三份鑒定書,其中載明:“明嘉靖紅綠彩人物梅瓶”和“明宣德青花鳳紋竹節壺”為明代器物,“清光緒粉彩十八羅漢缸”為清代晚期器物。

後劉先生通過鑒定發現拍品全部為現代或當代仿品。

劉先生起訴索賠。中嘉公司的說辭是:該公司是國家一級拍賣公司,不會為了二十幾萬元欺詐誰;拍品是劉先生依據鑒定專家的鑒定證書購買的;拍品已經拍出去9個月了,不能證明劉先生要求退回的貨物就是當初賣出去的。

最終法院判決合同撤銷,劉先生退還拍品,中嘉公司退還貨款並賠償鑒定費損失24000元。

敗訴後,中嘉公司就是不肯退錢。2010年11月4日,執行法官趕到當天由中嘉公司舉辦的一場藝術品拍賣會的現場,向中嘉公司的領導發出最後通牒,對方這才給了錢。

拍賣“奇聞” 牽連故宮老專家

據中嘉公司副總黃建軍說,中嘉拍賣公司有四位老專家做顧問,包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

其中一位專家叫周南泉,現年76歲。他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國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藝術品投資》欄目玉器類首席專家。

“周老師給它下過結論,說是漢代的。周老與同行之間也有分歧。但我們認為,周南泉對玉器的認識,遠比外麵的偽專家厲害。他們說的話,權威嗎?”黃建軍說。

春節期間,記者聯係到周南泉的兒子。對方表示,老人已回廣東老家過年,自己會向父親代為詢問“漢代玉凳”的事。但截至發稿時,對方仍未回應。

而中嘉公司旗下的故宮老專家,看走眼是有先例的。在前述的劉先生索賠案中,鑒定證書上就簽著“孫學海”和“李輝柄”的名字。

李輝柄,現年79歲,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孫學海,現年86歲,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據媒體報道也為故宮老專家之一。

劉先生稱,當時自己正是看到了有他們簽字的鑒定報告,才決定購買這些拍品,不料上當受騙。

●業內人士說法

買主並非“人傻錢多”

或有洗錢及騙貸嫌疑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明顯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億元的天價,買家並非“人傻錢多”,而是有通過自買自賣“洗錢”及準備騙貸的嫌疑。在業內,是有這樣的“潛規則”的。

本報報道過的“金縷玉衣”案就是先例。商人謝根榮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後請專家作價24個億,其目的有二——

首先是自買自賣,明麵上是花巨資買了古董,暗中將所謂的“購買款”轉移他處;其次是為騙貸做準備,有24億元估價的天價古董作抵押,會更容易獲得銀行信任,貸款會因此容易很多。

“這一過程不是莊家單方麵就能操作的,必須和拍賣行配合,因為拍品首先得通過拍賣行的鑒賞和評估,給出一個非常高的估價,然後再拍出一個很高的價格。”該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