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直接買酒莊“梅西”刷爆信用卡 奢侈品消費不眨眼
消費強“購買世界”勿過度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注意力轉向了財大氣粗的中國,想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世界機構紛紛將“第一”、“即將第一”的名號冠給了中國,欲拉攏中國。
而中國消費者、中國企業已實實在在印證著“中國來了”。
買入·中國
“中國有錢人要買下倫敦!”
從2011年年初開始,“中國消費者”的新聞就貫穿全年。
據美國媒體報道,800名中國遊客組成的“千人聚拉斯、共度中國年”訪問團,在中國的大年初三晚間,趕到賭城拉斯韋加斯大道的梅西百貨旗艦店“包場”血拚。
他們豪刷信用卡、一擲千金,令商場店員瞠目。
在英國,媒體在文章裏驚呼:“中國的有錢人要買下倫敦!”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內地買家是倫敦市中心高端房地產市場花錢最多的人,截至2011年2月底,中國大陸買家在高端房地產方麵的平均開支達650萬英鎊,超過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
在法國,中國買家也擁向紅酒產業。幾個來自中國的紅酒采購商告訴記者,他們這次來法國,就是來考察波爾多市的紅酒酒莊,準備買下其中的一個,用以供應國內市場,因為,他們采購回去的紅酒賣得實在太快了。“與其花時間和精力來找酒莊,四處選酒,不如幹脆自己買下一個來經營,錢不是問題。”
2011年底,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賣240多瓶拉菲酒莊的葡萄酒,四小時的拍賣時間,240多瓶酒拍出840萬美元的高價,是先前預計的3倍多。“我們的每一瓶拉菲都會很快賣掉,”一名采購商告訴記者。
搶占·中國
海外大牌群起進攻
麵臨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這些奢侈品牌也紛紛為中國“轉舵”。時尚品牌設計師馬克·雅克布,決定2012年將在中國新開設兩家門店。巴寶莉則打算在5年內將中國分店從現在的57家擴展到100家。
LV集團也打算進入更多的中國城市。現在,不僅在北京、上海能看到高端品牌,在眾多省會城市,如合肥、石家莊,奢侈品分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而愛馬仕在這條路上走得最遠。2010年9月,該公司推出了低價中國品牌“上下”,將本土設計融入家具、餐具和服裝中。
“現在,中國隻有不到2%的人購買高端品牌”,一位業內人士說,“但未來十年,將是奢侈品在中國的黃金時代。”英國媒體援引數據說,到2020年,中國人購買的奢侈品將超過全球總銷售量的44%。
電子·中國
網購市場火爆未來將超越美國
“中國的電子商務將會在2015年超越美國。”波士頓谘詢公司最新的電子商務報道的頭條如是寫道。而到底是2014年、2015年、2016年或者2017年就無關緊要了。重點是這種現象即將出現,而且就在不久的將來。
誠然,波士頓谘詢公司在呈現這些數字的時候做了一項很有技術性的工作:從總數來說,到2015年,中國的網購用戶將會從現在的一億四千五百萬,增加到三億兩千九百萬。
陡峭的數據形狀隻是一個方麵,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外國的商人一想到中國13億人的巨大市場,眼睛裏就閃現出看見美元一樣的欣喜若狂。
“中國是曆史上第一個在建立強有力的零售網絡之前就發展電子商務的主要國家,”波士頓谘詢公司重要人士傑夫·沃爾特斯說道,“2010年在淘寶網上賣的商品要比中國排名前五的實體零售商銷售的銷量還要多。”
數讀·中國
2015年將成世界第二消費市場
上海美國商會和博斯公司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將可能於2015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該報告指出,隨著人民收入的增加,到2015年時,中國將有足夠的購買力來購買全球14%的商品。
此外,據“世界奢侈品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正在迅速追趕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中國富人日益增長的奢侈品購買力也被越來越多的數據證實。谘詢機構麥肯錫2011年3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將增長18%,到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屆時,中國的市場規模將超過當前位居世界第一的日本。在2009年,這一數字是100億美元。
另據世界著名金融機構高盛預測,隨著中國奢侈品銷售額以每年20%、全球第一增幅的速度增長,未來5年內,中國奢侈品消費將達146億美元,願意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將增長到上億人。
觀察·中國
海外媒體:“購買世界”仍有成長空間
如今,如果你要出售某些類型的資產,你必須能夠將其呈現給中國企業,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是最好的買家,羅斯切爾德(Rothschild)全球投行業務聯席主管吉姆·勞倫斯如是說。勞倫斯補充稱:“並購活動已經從西方企業希望在中國收購資產,轉變為中國企業在全球積極尋找收購機會。”
參股摩根士丹利、入股力拓、三大石油巨頭百億美元海外出擊……麵對中國資本,美國《財富》雜誌以“中國買下全球”表達出外界的一片驚歎。在他們眼中,“中國的收購者——保險櫃裏全是國家資金——不停簽下越來越大膽的合同。”
而美國之音網站更是編發題為《西方看中國龍吞咽世界》的文章做出感慨。
報道稱,中國的經濟擴張和中國人在海外顯示的超強購買力,展現出“中國龍”將要吞咽世界的景象,歐美對中國“買下世界”的勢頭予以密切的關注。
法國《費加羅報》則稱,中國正在對世界“進行無限度的擴張”,從企業、土地到港口、債務,他們無所不買。
報道稱,中國對外投資被稱為“令人眩暈”,從2008年的260億美元、2009年的433億美元,到2010年的600億美元,規模越來越大。
從非洲、南美的礦產和可耕地到美國的金融公司和歐洲的技術,都有中國購買者的身影;中國這個經濟火車頭為了向前“狂奔”,正在“用無所不包的燃料灌滿油箱”。比如,中國對非洲投資之大讓“中國非洲”之稱不脛而走。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則指出,當國力繼續上升之際,中國仍將不可避免地繼續其踏平世界之路。
對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市場的控製程度,往往顯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英國1914年曾經擁有對外直接投資的45%,美國1967年頂峰期為67%,而當今中國僅僅擁有6%,多數為中國國有上市公司,其“購買世界”的成長空間顯而易見。
中國專家:海外消費過度對內需無益
正當中國消費者、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同時,也引發了外界尤其是歐美國家的擔憂。而這正如日本上世紀80年代掀起的收購美國企業的浪潮一樣,中國的收購也在被收購企業國引起了焦慮。但《經濟學人》雜誌刊文指出,中國買下世界,世界應對此持開放態度。
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曹思源表示,國際上對中國“買下世界”的炒作與當年說日本“買下世界”有異曲同工之處。“但過去說日本買下世界,它也沒有買下世界;所謂‘買下世界’,並不是科學統計數據得出的結論。”
而中國在海外消費的“過度流失”,對促進本國內需也並無益處。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指出,目前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國內的售價高於國外,這影響到了決策者對貿易平衡的判斷。“這不僅是對進口額低估的擔憂,更重要的是要將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力引回國內,這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據顯示,來華的奢侈品供應商2011年從我國消費者口袋裏掏走了108億美元。對此,專家們表達了對中國消費者“未富先奢”的擔憂。調查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高達20%,而其他國家這一比例通常不超過4%。
據了解,日本從上世紀70年代初掀起對奢侈品的狂熱追求到回歸理性消費經曆了20年的時間。有專家預測,我國的奢侈品消費若真正走向成熟、理性,也必將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
本版文/記者黎史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