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在10月22日公布,2009年中國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9%
中國最新公布的2009年度GDP是4兆9090億美元,日本尚未發表2009年度經濟數據。日本先前估算日本2009年度是5兆950億美元。
2008年時,日本GDP為4兆9237億美元,中國是4兆4016億美元。
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名目GDP已經在近兩年,接近或者超過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但人均GDP的角度看,按照2008年中國人口,2008年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2802萬,日本2008年3月23日 日本人人口1億2608萬5000人,按照人口的比例,中國約為日本的10倍,所以中國的人均GDP是日本的1/10左右,還沒有進入到世界前100位,因此國民經濟人均總體實力與生活水準還有相當的差距。
人口眾多,經濟基礎薄弱,資源缺乏,貧困人口依舊在中國占相當大的比例,這些依舊是中國國情,按照聯合國的每日收入不到1美元的算作貧困標準的話,中國大概存一億5000萬貧困人口。因此中國雖然GDP增加,經濟力量不斷增強,但依舊是發展中國家。這一點還是不要忘記。
至於中國未來能否持續發展,要從經濟上看三個方麵,即中國的經濟一貫以來是靠三個支柱支撐的,一個國內消費,一個貿易出口,第三個是政府投資。
1。國內消費
牽引中國國內消費的現在最大的兩個產業,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汽車工業。
但房地產,主要靠地方政府炒賣土地,拉動內需,從而帶動建築行業,建築材料,裝飾材料,家具,家用電器,廚房設備等相關的產業,但潛在的房地產泡沫的危機,加上房地產本身並不具備高科技,高附加價值,一但房地產產生泡沫,那麽其連鎖的經濟關聯,可想而知。
關於汽車工業,工業與信息產業部發表的數據來看,2009年的汽車銷售呈持續增長的趨勢,同時也帶動著相關的鋼鐵,電器等行業,甚至交通運輸與道路等,但汽車工業的主要技術,都靠國外引進,流水線幾乎都是國外要淘汰的設備。這樣其中的附加價值的增加幅度,相對就少。
2。貿易出口
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的影響,統計數據表明2009年各個季度的貿易出口行業也麵臨著衰退,調整向內需發展同時,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提高,僅靠廉價的勞動力的底薪國際差價,無法改變資源出口型與勞動密集型的弊端,經濟也要走入瓶頸。
特別是人民幣麵臨增值的挑戰,那麽這項任務就將顯得更加艱巨。
3。政府投資
主要是鐵路,道路,機場,公共設施等基礎建設事業,這些需要靠稅收來維持相對高的資金儲備與消耗。
綜上所述,中國麵臨的未來GDP持續增長的任務還很艱巨,
1。相對日本的技術立國,高附加價值的核心技術的擁有,與開發能力,韓國的汽車,半導體,電視機,造船等技術引進然後消化國產化的模式,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經濟結構,因為一直用非常粗放的、高能源的、高投入的、缺乏創造性的、沒有品牌這條道路。總是去購買外國的技術,外國品牌,用市場換技術。
中國的國力比南韓要高,可是中國的技術官僚、經濟決策者卻沒有像韓國那樣走通,為什麽?因為要走這條路,恐怕有一條就會把官員們的利益和國家決策要分裂開。從而,阻擋了購買外國人技術過程中,少數貪官在這交易過程中傭金。
2。中國企業太注重眼前利益,與其開發產品與創建品牌,不如山寨版來錢快,如汽車,手機。被短期效益蒙蔽雙眼。
3。環境汙染與資源消耗問題。
4。據統計地方財政收入1/3來自炒賣土地,GDP過度依賴炒賣土地,烘托官僚業績,甚至官商勾結,開發房地產,哄抬房價,導致內需高騰的假象。
5。物價上升,物價指數WPI,通貨膨脹與人民幣升值的威脅。
6.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減少出口外貿的比重。
這些原因,將意味著未來中國GDP增長,特別是人均GDP道路的增長還是任重道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