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衡是山東滕州杏花村人,名氣雖大,但年齡並不大,1903年生人,長王耀武一歲,與張靈甫同齡。1929年,在曲阜二師被開除後,考入國立青島大學。他博覽群書,才思敏捷,善辯通講,見識於章太炎、蔡元培。在應邀赴各地講學時,劉子衡聯係現實,借古鑒今,旁征博引,論證團結抗日,反對賣國投降。1935年夏,劉子衡去南京給民國政府主席林森講學,講“俱立則治,共同抗日則民族可興;偏立則亂,內戰不休則國家必亡”。
劉子衡生於亂世,成為“春秋說客、戰國遊俠”式人物。但說客遊俠,是以亂世為其表演的舞台,離開了亂世將無用武之地。隨著和平建國成為現實,歸隱是其不二的選擇。劉子衡對此心如明鏡。
建國之初,周恩來、董必武、郭沫若邀請劉子衡留京工作,他以為京華非其久居之地,力辭不受,堅持回到老家。在山東,劉子衡擔任一些閑職,司法廳副廳長、省人大常委、省政協常委等。當時有評論說“劉子衡先生行動像墨子,思想像孔子,風度像莊子”。劉子衡聽後說:“我所想學的是墨子,孔莊非我所願。”墨子也是山東滕州人,出生在落鳳山。
劉子衡博學強記,勤於經史,淹貫群籍,旁及佛道,著有《周易正義稿》、《同文尚書校注》、《孔子編年》、《莊子雜記》和《孔氏醫案注釋》。
右圖是大明湖畔秋柳園街,劉子衡曾在這裏隱居十年,撰寫《周易正義稿》。清朝詩人王漁洋的舊居也在這裏。王漁洋有《秋柳詩》四章,“秋來何處最消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晚年,劉子衡對一本民間醫案青眼有加,索求善本,工筆抄錄,考證注釋,直到逝世前仍念念於心,並以山東省人大常委和政協常委的身份,囑托省中醫學院,整理刊行。該書便是成書於清乾嘉年間,在魯西南民間傳為奇書的《孔氏醫案》。
總歸劉子衡的一生,無非是收了幾個學生,交了幾位老友,寫了幾本書。
1981年3月25日,劉子衡做自誄。4個月後,也就是7月20日,在濟南仙逝,享年76歲。
謹以劉子衡這篇誄文結束本回:
(下一回標題:閑話之九閑話軍銜)
右圖是大明湖畔秋柳園街,劉子衡曾在這裏隱居十年,撰寫《周易正義稿》。清朝詩人王漁洋的舊居也在這裏。王漁洋有《秋柳詩》四章,“秋來何處最消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晚年,劉子衡對一本民間醫案青眼有加,索求善本,工筆抄錄,考證注釋,直到逝世前仍念念於心,並以山東省人大常委和政協常委的身份,囑托省中醫學院,整理刊行。該書便是成書於清乾嘉年間,在魯西南民間傳為奇書的《孔氏醫案》。
總歸劉子衡的一生,無非是收了幾個學生,交了幾位老友,寫了幾本書。
1981年3月25日,劉子衡做自誄。4個月後,也就是7月20日,在濟南仙逝,享年76歲。
謹以劉子衡這篇誄文結束本回:
吾聞人之生也,各有所秉。其聰明睿智也,得氣之清。得氣之濁者,或頑或冥。其氣之醇也,斯為孝忠。其氣之壯也,斯為傑雄。古聖先賢兮,其得氣之中也。若彼暴虐殘佞,其秉邪惡之氣而賦形耶。
吾生也魯,因學而明。明僅足以自照,奚啻秋宵之流螢。吾少也賤,雖鄙事而未多能。謂我懦耶?每戰雨而鬥風。謂我和耶?卻嫌傲骨之峻崢。謂我孤陋耶?曾遍交無數之國士。謂我有勇耶?嚐十年不飛而不鳴。
讀書破萬卷,而以《易》為經。察大道之消長,悟世運之窮通。莊或曳尾,老亦猶龍。既浮雲乎富貴,羌與世而無爭。
感朱鳳之嗷嗷,憫黃雀之罹刑。分竹實及螻蟻,實有願而未能。轍環天下,卒老於行。尚論修齊治平之術,終儕煨芋苦行之僧。生逢盛世而無補,死猶眷眷乎九州之大同。
噫!“厥初生民,靡不有終”。吾將長逝,檢點平生。所秉賦者,濁耶?清耶?壯耶?醇耶?端有賴乎苦學力行,以驅邪惡,而致乎中。“道非常道,名無常名。”苦茶濡筆,鄭重自評。吾愚實不可及,行將歸真,返璞於太清。
(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晚於濟南)
吾生也魯,因學而明。明僅足以自照,奚啻秋宵之流螢。吾少也賤,雖鄙事而未多能。謂我懦耶?每戰雨而鬥風。謂我和耶?卻嫌傲骨之峻崢。謂我孤陋耶?曾遍交無數之國士。謂我有勇耶?嚐十年不飛而不鳴。
讀書破萬卷,而以《易》為經。察大道之消長,悟世運之窮通。莊或曳尾,老亦猶龍。既浮雲乎富貴,羌與世而無爭。
感朱鳳之嗷嗷,憫黃雀之罹刑。分竹實及螻蟻,實有願而未能。轍環天下,卒老於行。尚論修齊治平之術,終儕煨芋苦行之僧。生逢盛世而無補,死猶眷眷乎九州之大同。
噫!“厥初生民,靡不有終”。吾將長逝,檢點平生。所秉賦者,濁耶?清耶?壯耶?醇耶?端有賴乎苦學力行,以驅邪惡,而致乎中。“道非常道,名無常名。”苦茶濡筆,鄭重自評。吾愚實不可及,行將歸真,返璞於太清。
(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晚於濟南)
(下一回標題:閑話之九閑話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