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01)
2017 (3)
前些天,出差陪訓了幾天. 今天才覺得放鬆些.拿起在上海買的一本書: "生活的智慧" 翻翻.
這本書用了不少實例講實用的"心理學,哲學和經濟學". 挺不錯的解釋. 在卷首語提到了幾個我曾經讀
過的小故事,如"蘭花的故事" , "學琴的故事"
這段"蘭花的故事",我在網上翻到了. 信手拈來~
禪宗史上,有位知名的晉迨禪師。他有一個愛好,就是養植蘭花。在他住持的禪院裏,人們到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蘭花,品種繁多。香客遊人來到寺院聽法禮佛,看到滿架的蘭花暗香四溢,清幽甘暢,都不由得讚歎不已。也由此,人們將喜愛蘭花的晉迨禪師叫作“蘭花和尚”。
有一天,他要外出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裏的蘭花。在這段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
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散了滿地。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父賠罪領罰。
禪師回來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來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來也是為了美化寺裏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禪師說得好:"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而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罣礙。因此,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在生氣之際,我們如能多想想: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活的....
我不是因為生氣而......
那麽我們會為我們煩惱的心情辟出另一番的安詳....
我們不應太計教得失而忽略了做事的本來目的.
追求總是有痛苦,可如果你要的是那種成功的喜悅,那痛苦隻是cost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