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言:“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因為世界是不停變化的,周而複始,強了弱,弱了強,分了合,合了分。強盛了,就會轉向衰弱,衰弱了又會轉向強盛。老子所主張的是,人要了解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雖然“雌、柔、辱、賤”都被常人視為苦境,卻都是處於事物發展的最有利位置——這些位置代表了後續還會繼續變好。
人在低處,抬腿就是登高;人在高處,伸腳就是低就。做人與處事,要有理性自適的態度,既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要妄自菲薄。孔子看過倉庫、養過馬、當過宰相,最後去辦學、周遊列國。好像他止於低處,其實那正是他的高處——因為凡人著眼於世俗的功業,看重的是成功;而孔子著眼於心靈的修業,立足於成人。凡人因為功利而速朽,孔子因養心而被後人追為千秋至聖。凡人與“至聖”的距離,彌補之途,還是修煉內心,虔敬地讀聖賢書。因為,一個人內心的寬度,是他讀過的書一本一本攤開來的;一個人內心的高度,是他讀過的書一本一本碼起來的。
(杲罡摘自《今晚報》2014年11月28日,圖為[宋]王希孟《千裏江山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