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質量與長度

(2017-06-14 20:15:54) 下一個

昨天陪年邁的父母去看家庭醫生,那位醫生對他們介紹說可以在醫院簽一份文件,如果遇到什麽意外,有權利放棄治療。並且說她自己早已簽好,85歲後就自然死亡。

剛聽到有點詫異,但是很快就覺得這是件很人道的事情。最近瓊瑤的家庭糾紛鬧的沸沸揚揚,也是有關對沒有治愈希望的老人是否值得再采取任何救治的爭論。

老實講不論你身體多好,平時多注意養生,都會麵臨走下坡的那一天,誰也不例外。生和死是我們不能掌控的事,我常想老天為什麽讓人生的這兩頭變成悲喜兩重天?如果能夠勻勻有多好?在生命的初端我們被無數的希望喜悅所懷抱,但在生命的尾端我們又被無數的恐懼和絕望所吞食。尤其對於沒有信仰的人來說,那種即將被巨大的黑洞所吸食的感覺是多麽的悲涼。但是不論我們願不願意,這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歸宿。所以我常常覺得活的太老並非一定是喜事。因為你和每個周圍的人都在等著“那一天”的到來。

我們家有個很富有的親戚,在美國開診所直到80多歲,有一天突然中風,隻好停業回家休養。為了不去老人院,他的兒子給他們老倆口請了24小時的3班倒看護,一個月花銷1萬5千美金。但是他們常常向兒子抱怨看護對他們的疏忽和不周到。有一次我親耳聽到他的兒子在電話中大聲的訓斥他們,並威脅不再接聽電話。嚇的老兩口不停的道歉。我想一般人是不具備他們的經濟實力的,但即便如此看到他們像小孩一樣的無措神情和對看護與兒子戰戰巍巍的態度,我還是感受到他們的痛苦。有錢也還是得不到幸福的晚年啊!

我們的一生大部分時候是輪回,春夏秋冬日複一日過著類似的生活。所以多循環重複一次或者少幾次又有什麽大不同呢?隻要盡力過好每一天,一味的追求長壽並不應該是終極目標。現在科學發達,看到文章說60年後人們可以活到120歲了。如果這些老人隻是靠藥物支持著生命而不能享受生活,那這樣的長壽是否是有追求的意義呢?

人的生命質量應該重要於長度,想到這裏我也決定去醫院簽一份相同的協議了,雖然那一天對我還很遙遠。

 

發表於世界日報家園版6/14/20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