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安倍在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勝出。 [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第一位二戰以後出生的首相實際已經產生了。9月20日,51歲的安倍晉三在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勝出,意味著他已經成為日本下任首相。這場選戰從開始到結束都毫無懸念,但卻吸引了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因為人們迫切地想知道,當日本走到大國夢想的十字路口時,這位許諾要讓日本民族“更加有尊嚴”的年輕首相,將把日本帶向何方?人們更加關心的是,5年來被小泉政府帶到冰點的日中關係和日韓關係,能否在安倍的任期裏得到改善?這位衣著時尚、風度翩翩的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在接下來的5年裏,會向世界展示一個怎樣的日本呢?
安倍當選,但沒過500票
9月20日下午,東京永田町,400多名自民黨國會議員聚集在自民黨總部8樓會議廳裏,而蜂擁而至的各路記者,人數比議員還多。安倍晉三是最後一個步入會場的,當他出現時場內響起熱烈的掌聲,其勢頭蓋過了小泉,顯示他是今天的當然主角。
2時55分,自民黨總裁選舉投票結果揭曉:總計702張有效選票中,安倍晉三獲464票,穀垣禎一獲102票,麻生太郎獲136票。安倍當選第21任自民黨總裁。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說,自民黨的投票結果可以說是“在大家預期之中有一點小小的意外”,即安倍確實以絕對多數票當選,但得票數並不像人們預期的有500票。穀垣的得票數則比他自己預期的多了15票。穀垣選前遭受政治流言的惡意炒作,但仍得到超過100張選票,說明以他為首的溫和政治力量有能力在自民黨內部起到平衡作用。今天自民黨的選舉結果可以說是當前日本政壇保守派力量分野的一個縮影。具體說,就是保守派的大國路線得到了自民黨內多數支持,但並不是鐵板一塊,日本社會仍然有堅持和平憲法和過去外交路線的聲音。可以預見,安倍政府以後不論是強行改動和平憲法,還是作其他政治嚐試,都會受到這部分力量的牽製。
據《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了解,日本記者普遍認為,這樣的結果才表明自民黨內“還是有些人是清醒的”,沒有為了使自己爭得一官半職而放棄原則。前自民黨幹事長加藤弘一則分析說:“除安倍之外的另外兩名候選人得票數量都超過100,說明議員心理回歸平衡,希望安倍今後在黨內運作時也要注意掌握平衡,並設法改善日中、日韓關係。”
要組老中青平衡的內閣
結果宣布後,參加投票的小泉首相上台致辭表示祝賀說,“從今往後,我將加入支持安倍的陣營,請大家一起來支持他吧!”安倍則頻頻向各個方向鞠躬致謝,他在當選感言中說道,自民黨以國家富強和人民更有尊嚴為己任,他將繼承改革之火、理想之火,繼續開拓向前。高洪分析說,把改革當作努力方向,這不僅反映出安倍要繼承小泉的政治路線,而且顯示這位年輕的首相還是很想在其任期內有一番作為的。
開票活動結束後,安倍按照預定安排會見記者。他顯得有些疲倦,眼圈浮腫,眼中布滿血絲,記者們都猜測他昨晚也許徹夜未眠。在會上,安倍顯得過於謙虛,總是說能夠當選對自己來說是“承擔不了的光榮”。
引人注目的是,在組閣人選方麵,安倍表示“麻生、穀垣是否入閣還沒有開始考慮”,但表示“將組成老中青平衡的隊伍”。清華大學教授、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說,這表明安倍正視自己資曆有限,在經濟、金融等領域能力不夠的弱點,希望發揮黨內各種人才的作用,並努力保持黨內各派平衡,顯示出他將采取一種跟其前任小泉由自己一人說了算截然不同的執政風格。分析人士認為,安倍當首相之後,會比小泉更多地傾聽身邊人的謀劃。
遺憾的是記者提問完全都是圍繞日本國內問題的。沒有一位記者提到日本的外交特別是與鄰國關係問題。由於規定隻有加盟了記者俱樂部的記者才可以提問,包括《環球時報》記者在內的外國記者就隻能當聽眾了。
世界為年輕的安倍擔心
19日世界媒體的注意力還集中在即將卸任的小泉身上,而20日媒體的目光已經齊刷刷地轉向了安倍。
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強調:他是日本第一位在二戰後出生的首相。二戰後出生意味著什麽?安倍自己是這樣解釋的:“我是《舊金山和約》締結、日本實現獨立後出生的一代。那個時期(美軍占領期)決定的事情不能改變、不需改變——持這種觀念的時代結束了。讓我們用自己的手,描繪與21世紀相匹配的日本形象和理想。”高洪說,一個人的經曆對他的政治取向至關重要。日本老一代的政治家經曆過戰爭,知道戰爭對受害國和加害國都是一場災難,傾向於用謹慎的態度來看待那場戰爭。沒有經曆過戰爭的一代,則容易對戰爭的危害和曆史教訓看得比較輕。小泉純一郎從年齡上看與橋本龍太郎是一代人,但他屬於“舊體製當中率先具有新生代政治理念”的人,如果說他對日本國家的定位是過渡性的,那麽安倍的當選標誌著日本政治轉型已經告一段落。
正因如此,對於日本進入全新的戰後出生的政治家時代,世界不乏擔憂的聲音。20日各國媒體對於安倍當選,最具代表性的評論就是:“安倍會讓那些認為日本被戰爭罪惡感捆住雙腳的政客們主宰政壇。”《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用日本一所私立中學使用的曆史教科書為開頭,認為這套由安倍親自推行的曆史書“淡化了日本侵略軍的戰爭暴行,令學生們相信戰爭為了自衛,並宣揚日本應是一個自豪的獨立國家”,而強化日本的愛國主義“僅僅是安倍未來圖景中的一小部分”。文章稱安倍是一位“毫無遮掩的國家主義者”。舉的例證是今年7月朝鮮試射導彈以後,安倍曾提出是否率先攻打朝鮮導彈基地。
《韓國日報》的評論說:“我們對安倍很擔心,他強調與擁有共同價值觀的歐、美、澳大利亞和印度進行戰略對話,這好像是‘脫亞入歐’的現代變種。不僅表現出要越過韓中兩國的企圖,還預示要加強對華包圍,這將成為東北亞局勢不穩定的因素。”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如果認為安倍的上台會令日本回到過去,這絕對是誤解。許多自民黨內部的資深閣僚雖然意識到選擇安倍就意味著老一代將遭淘汰,還是咬著牙投了他的票。因為自民黨需要一位被民意廣泛接受的黨魁。該報援引法國一雜誌的話說:人稱“老鷹”的安倍可以說是個國家主義的狂熱分子,他倡導的許多政策,比如修憲、擴軍,沒有緩解問題,反而激化了矛盾。
不少媒體如《洛杉磯時報》等都認為安倍的勝出與他的家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的政治立場和走向是被“基因決定”的。《文萊時報》則這樣形容安倍:他喜歡糖果成為公開的秘密,他麵帶微笑大步走來的樣子像個明星,他毫不介意在電視節目中展示自己的射箭技術。然而在時尚的外表之下,安倍先生繼承了一筆非常深厚的保守主義的遺產——來自於他的外祖父,其在戰爭時代當過內閣部長,卻沒有被當作戰犯,後又當上日本首相。
不過,也有一些輿論對安倍表示期待。《金融時報》中文網就發表題為《安倍:日本的尼克鬆?》的文章,稱安倍擁有美國前總統尼克鬆那樣的優勢,沒有一個右翼人士能指責他不夠保守,反而有可能重啟在整個小泉任期內被擱置的日中高層對話。韓國聯合通訊社也發表評論說,希望安倍上台後,能關注解決韓日之間的曆史問題,在獨島、曆史教科書和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顯示誠意,在改善韓日關係方麵邁出步伐。
安倍麵臨的最大考驗是參拜
日本輿論指出,安倍上台後麵臨眾多課題。從迄今安倍發表的政策構想看,包括5年內實現修改憲法、教育改革、社會保障製度改革、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努力與中韓兩國重開首腦會談、探討內閣設置綁架問題擔當大臣等。20日《讀賣新聞》評論認為,安倍的政策整體上給人的印象是:廣泛、膚淺。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片山認為:總論太多、尚未精煉。還有人認為他是倉促上馬、準備不足。
比如修改憲法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修改憲法的必要程序,即國民投票法案在國會提出和審議,民主黨已經明確表示反對。安倍提出用5年時間實現修改憲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對於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安倍一直回避正麵回答,采取模糊戰術。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前外相田中真紀子19日下午就在公開場合抨擊安倍:“說什麽‘我不會說參拜還是不參拜’,這又不是在玩捉迷藏!說這話的人本身腦子不好使。”《讀賣新聞》也發表題為《不許曖昧》的評論認為,安倍競選時,對於亞洲外交問題采取了回避深入討論的方法,一旦當了首相,就不能再逃避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0日表示,中方希望安倍言行一致,為改善和發展中日關係做出切實努力。對此,劉江永教授認為,惡化與中韓的關係是小泉留給安倍最大的一筆負資產,安倍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必須拿出誠意來。這一點可以說是對安倍新政府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