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個人資料
正文

總結反環保的各種手段

(2019-09-29 09:48:05) 下一個

最近本人一直在研究實現降碳的正麵實踐, 但是看到反環保的各種借口,忍不住站出來總結一下反環保人士的各種手段, 以正視聽。

一。攻擊科學整體。

被商業利益收買或者出於政治理念的少數科學家攻擊科學是反對控煙開始的。 煙草商通過煙草商策略阻礙禁煙, 一直跟科學鬥到21世紀,害死了無數人。 參與者之一就是那個 Climate Change Reconsidered的最後那個作者Fred Singer.  Fred Singer 曾是冷戰時期很著名的物理學家, 出於反對共產主義, 防備蘇聯的冷戰思維,反對一切與政府調控有關的事情, 從吸煙,到酸雨,到 再到暖化,一直站在科學對立麵。  每次都是錯的,但每次都起到了延緩治理害人害環境的作用。  類似的還有Jastrow,  Nierenburg,等。  這些物理學家是出於政治目的。 而另一類是出於經濟利益的有被石化公司收買的Willie Soon, 還有不是真正科學家的Patrick Michaels.    他們的視頻或文章裏犯的錯就不該是科學家犯的錯。 

這些科學家每次都[故意]站錯,到後來把Rachel Carson當靶子開始,攻擊整個科學界,才有現在大眾對科學家的整體不信任。 科學家有不道德的, 比如上述幾位物理學家。  但整體都不是為了錢的。 如果就想賺錢,就不幹科學了--都是聰明的人。

二 。混淆科學與政治的關係。

科學與政治各有各的功能,並不是非要完全割裂的。 比如, 生物學界發現吸煙致癌,就需要政府行動禁煙,征稅, 在煙盒上貼標簽。 科學發現了事實,要通過政治解決問題。 類似的事情還有治理酸雨,臭氧, 停用DDT等。 如果科學界發現了暖化的現象,預測了不作為的危害,而不采取行動,那科學就沒有完成它的任務, 可以說是科學的失職。

有人老把環保跟姓社還是姓資聯係起來,比如,當初反控煙的Mongering之一, 就是現在政府來控製你吸煙, 就是走向共產主義的第一步。 

我們應該處理好科學與政治的關係,重視解決問題少談主義, 不要談社色變。 以科學指導政治,避免政治指揮科學。

三.故意用錯誤的方法來否認目標的可行性。

當美國當初要登月的時候, 科學家與工程師不是用各種蹩腳的方法來證明其不可行性, 而是用創造性的思維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比如, 用想出用月球軌道交匯(lunar orbit rendezvous) 的辦法來解決燃料不足的問題。

如果要達到降碳的目標, 我們不是要人們停止呼吸, 不坐車,不坐飛機。  當然如果能少節約少排一點是值得鼓勵的。 但是要實現大規模降碳的目標就要從工業,係統上入手, 其實有很多已經實現的科技可以用來大量的降碳。有些正在具體應用在實踐中,比如綠色建築。 有些還需要進一步降低成本。例如,花旗銀行已經在德州試點,正在逐步實現全再生能源的目標。

美國登月, 那是"nice to have"的事情, 尚且爆發出超級的創造力,  解決人類生存環境的問題,是"must have", 不是不可實現。 

有人如大號螞蟻說降碳是反工業,反進步。  實際上這是刻舟求劍保守的思想。要知道,  通訊科技與可再生能源代表著進步, 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守著化石的舊工業保守落後才是真正的反進步。 

四。人為製造完美拖延

Perfection Paralysis 本來是人不自覺的出於對完美的追求而不自覺地拖延。  而這一思維模式卻被反環保人士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說, 人要是不想釋放二氧化碳就得停止呼吸; 電池車也不是零碳, 也會有汙染,等等。

巴黎協定給我們設定了11年後和30年後應該達到的目標,並不是我們現在就得是現在。  在此之前, 我們可以通過現有科技,大量降碳。  比如,美國給芯片做矽金屬的工廠, 用的電足夠供應一百萬人的城市高峰時期的用電。 它排出的廢氣是800攝氏度。  現在就有科技可以二次利用這個廢氣供電。  這比個人在生活中能省的電要高得多。

降碳從今天開始, 循序漸進地實現2050零碳在技術上不是不可能的,需要的是齊心合力。  就算2050實現不了零碳,大規模降碳也比守株待兔強。

五。樹立各種稻草人。

反環保人士樹立了各種稻草人.  稻草人是一種邏輯謬誤:就是把對方沒說過的話,塞到對方嘴裏,把對方沒有的立場墊在對方腳下。 這可能是因為沒有真正閱讀過資料的臆想,也有可能是故意混淆視聽的謠言。

比如carbon tax就是給 IPCC交稅。 Carbon tax是各國甚至個州內部自己的事,不會把稅交給聯合國。 全世界有已經有四十多個政府自己實現了Carbon tax。Carbon tax可以實現revenue nuetral, 就是換錢於民, 並且其實阿拉斯加的石油dividend, 從本質就可以看成是一種carbon tax.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SwiperTheF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dox' 的評論 :

科學家模擬了, 而且用模擬做了準確的預測,你還是沒看Paper
mad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iperTheFox' 的評論 :

二氧化碳當然對溫度有影響,但現在並沒有人能從邏輯上證明二氧化碳是當今氣候變化的主因。你下麵貼的所有東西,所有研究氣候變化的學者,都未能做到這一點(當然,由於這個課題的不可模擬,極難歸納,變化周期長達幾十萬,幾百萬年等特性,這也不全是這些學者的錯)。

在這樣的情況下,著急地片麵地把碳事實上歸為萬惡之源,不科學,不邏輯,不現實,而且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有些產業和政治勢力奪取影響,獲得利益,打擊商業對手的工具,可悲。

更何況,從長期來看,至少以幾百年,上千年為單位來看,現在地球究竟是在變暖,是不是就這麽一直暖下去,還是處在又一個冰期的開頭,也沒定論呢。
SwiperTheF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dox' 的評論 :
暖化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是整體

巨變是指局部天氣變化, 是整體暖化的後果

我下麵給你的文章裏總結的很清楚, 二氧化碳與溫度的關係

mad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iperTheFox' 的評論 :

有一點不對,暖化的主因並不確定,具體的我下麵已經說得夠多,不重複了。

更何況,這些年來,連“暖化”這個概念也不像以前那麽肯定了,現在又多提溫度及氣候劇變。
SwiperTheF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dox' 的評論 :
不要混淆科學已經確定的結論與科學前沿內在的不確定性。

比如,吸煙致癌是確定的結論, 但是具體致癌是的機理仍在研究,仍有不確定想性。

同理, 暖化的方向與主因是確定的, 不確定的例如, 到底升溫會是多少(我們現在有大概的範圍), carbon budget有多少,等等“細節”問題

這一節正說明科學家認真的態度,知道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madox 回複 悄悄話 還有阿拉斯加的石油盈利可以看成是一種碳稅的觀點,真是匪夷所思,不明白從那種邏輯推出的這個結論。我看,即使是提出發放這個的阿拉斯加州立法代表,也是把它看成開發本州自然資源所產生的盈餘,部分返還於民的措施,跟什麽碳風馬牛不相及。碰瓷也不能這麽個碰法。
madox 回複 悄悄話 而且 ,老實說,現在這個碳稅,不管交給誰,我認為就是現代版的羅馬教廷贖罪券 - “當你買贖罪券的錢幣掉到錢箱裏叮當聲響起時,你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罪孽都得到了上帝的寬恕”。
madox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你下麵提到的報告的section 1.7,Summary, 你也仔細地一個字,一個字讀一下:
(我下麵不小心把1.7寫成了17,對不起)

As this chapter shows, the history of the centuries-long effort to document and understand climate change is often complex, marked by successes and failures, and has followed a very uneven pace. Testing scientific findings and openly discussing the test results have been the key to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that is now accelerating in all domains, in spite of inherent limitations to predictive capacity. Climate change science is now contribut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our environment. Consequently, much published research and many notable scientific advances have occurred since the TAR, including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uncertainty. Key aspects of recent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re assessed in Chapters 2 through 11 of this report.
madox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你下麵提到的報告最後一頁,section 17 Summary 之前的一段,你自己一個字,一個字讀一下:

In an effort to promote consistency, a guidance paper on uncertainty (Moss and Schneider, 2000) was distributed to all Working Group authors during the drafting of the TAR. The WGI TAR made some effort at consistency, noting in the SPM that when ranges were given they generally denote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although the carbon budget uncertainties were specified as ±1 standard deviation (68% likelihood). The range of 1.5°C to 4.5°C for climate sensitivity to atmospheric CO2 doubling was reiterated but with no confidence assigned; however, it was clear that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had increased since that same range was first given in the Charney et al. (1979) report. The RF bar chart noted that the RF components could not be summed (except for the long- lived greenhouse gases) and that the ‘whiskers’ on the RF bars each meant something different (e.g., some were the range of models, some were uncertainties). Another failure in dealing with uncertainty was the projection of 21st-century warming: it was reported as a range covering (i) six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 Scenarios (SRES) emissions scenarios and (ii) nine atmosphere-ocean climate models using two grey envelopes without estimates of likelihood levels. The full range (i.e., scenario plus climate model range) of 1.4°C to 5.8°C is a much-cited finding of the WGI TAR but the lack of discussion of associated likelihood in the report make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useful application of this result difficult.
SwiperTheFox 回複 悄悄話 跟讀者再多說幾句,

現在不是我要證明暖化的危害性的問題,科學家早就證明了。 我隻不是在業餘時間讀一點寫一點。

並且,我現在關注更多的是Solution, 對於科學家怎麽證明的,我會時不時寫一點點,希望可以慢慢把《地球暖化推理的完整邏輯鏈》都寫齊 https://www.wenxuecity.com/groups/bbs.php?act=bbsview&gid=3073&basecode=975960

, 但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學習solutions. 對於科學真正感興趣的讀者請耐心一些。

SwiperTheF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dox' 的評論 :

二氧化碳與溫度的相關性被包含在:

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2018/03/ar4-wg1-chapter1.pdf

科學家得出結論不是那麽容易的。 你自己先把這篇文章看完再說。
mad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wiperTheFox' 的評論 :

你那篇博文下麵別人的疑問,你並未能給出令人信服的回複。

另外比如你那個二氧化碳中碳14含量的東東,並不能證明二氧化碳含量對溫度變化的影響,更不能證明其是地球溫度變化的主因,那個“證據”即使成立,也隻證明了人類近年的工業活動對二氧化碳的影響。

現在反碳派 - 碳乃萬惡之源派 - 要做到的是,從科學上,邏輯上嚴密地證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地球溫度變化的主因及最大影響因素,比如,證偽地球間歇冰期理論,證偽其它溫室氣體如水蒸汽對地球溫度的影響,等等。而不是玩那種公雞在早上打鳴,所以那就一定是太陽升起的原因,然後開始討論公雞數量的多少對日出時間的影響這種“科學”。
SwiperTheF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dox' 的評論 :

你沒看或者沒看, 不能說沒有確切的證據。 地球長期溫度,經過一百多年來的研究早有定論。

至於碳和溫度的相關性到因果的推理,早有大氣指紋的證據。 見我的博客文章:證明:全球暖化--工業化是主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113/201904/30926.html
madox 回複 悄悄話 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證據來corelate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和溫度變化的必然關係,而且近年來地球溫度長期來看究竟實在升高還是降低也無定論。

回到碳和溫度,打個比方,公雞說因為我打鳴,所以太陽出來了。你在早晨觀測一下,這兩件事確實發生在同一時間,公雞的說法好像也能說通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