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個人資料
正文

藤校到底想要什麽樣的學生?--我的理解

(2010-03-29 22:07:23) 下一個
爬藤的和不爬藤的, 都請耐心往下看, 核心內容在最後。

不知各位有多少人認真讀過藤校Admission Requirements的Our Advice, 並且細心體會過其中的精神, 問一句“我這樣培養的小孩是藤校想要的嗎?”。

We look for students wh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ir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so tell us about your leadership activities, interests, special skills and other extracurricular involvements.

這是從Princeton的our advice第二段的第一句話。 父母們對"so"以後的幾項內容估計是耳熟能祥:領導能力,興趣,特殊技能及其他課外活動。 從以前的貼子看, 很多藤媽似乎是按照這幾項一項一項去完成, 覺得要進藤校,所有這些要求都達到是基本的, 再加上點運氣"大概就該錄取了”。 不知各位有沒有問過“為什麽藤校想看這些項目?“, 答案在so前麵也是核心內容:“We are looking for students who make a difference". 這一點與Our advice第一句話是一致的:

“Instead of worrying about meeting a specific set of criteria, try to create an application that will help us see your achievements — inside the classroom and out — in their true context”

人家明確說不是一個一個對你的指標(包括成績,興趣, 義工等), 而是要看你的課內與課外的"achievements".

為什麽藤校要看課外做了什麽?--課內學的是別人讓你學的, 是被動的, 有一個標準的目標--拿A, 是自己不用太多initiative的。 藤校想要的是自己有initiative, 不是別人說什麽就做什麽, 有自己的想法並且付諸實踐, 將來可以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學生。 這一要求實際上是與用人單位的要求是一致的。 做到這一點的學生, 不管上不上藤, 將來出去找工作都是不愁的。 所以推爸推媽在推的時候是否考慮一下, 孩子做的哪些事是出於自己的initiative的。

再來一句:
We want to know what you care about, what commitments you have made and what you’ve done to act on those commitments.

普林斯頓想知道孩子自己關心什麽, 出於這種關心, 為社區做了什麽。 有些父母讓孩子藤校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將來能在藤校建立起network, 畢業後能更容易找工作。 這一想法本身就是與藤校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如果孩子與你的想法一致就變成了為了上藤而服務社區。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似乎與藤校找的學生不匹配。

總結以下, advice上寫的幾條具體諸如興趣之類可以實施的要求隻是藤校真正想要的素質的proxy. 提供出來作參考. 藤校是想通過這些對孩子的內心世界及實際能力有所了解。 之所以不寫出, 你達到這條,這條,這條,就錄取你, 就是不想讓學生及家長照貓畫虎, 照模子刻板, 一個一個做下來。 而是想看到真正學有餘力的學生有真正的積極主動性,有真正的興趣所在,真正關心並回饋社會。 所以大可不必象check shopping list 一樣一樣勾下來:這個我做了, 那個我還沒做, 而是要認真領會其精神所在, 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藤校及社會想要的人才, 而不是各項指標都達標的合格產品。

其實,藤校的這些要求不隻是為藤校設的。 所有的學校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是這樣。 In addition, 如前所述, 社會也更需要這樣的人才。 不管爬不爬藤, 這些要求都是對社會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值得一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