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家外地”廠礦“中的上海人

(2021-11-22 08:31:01) 下一個

這是一個不招人待見的群體, 奇特的是, 卻是各”廠礦“丈母娘們最願意將女兒嫁入的”群體“。

以1958年為界。

為什麽這是一條"critical line”? 一切源於戶口的強化嚴密。

1958年前, 有戶口製度但遷動一下沒有想入“蜀道”那麽難,拿上海來說吧, 用個我家鄰居中的普通職工及家屬做例子。

某“爺叔”, 河南某地人, 抗戰後期或內戰初期被抓了丁,留下老婆和一個剛會滿院子亂跑的兒子,很快被共軍俘虜了,這爺叔身體很壯實, 於是繼續吃糧, 當了共軍,打到南方又北上去了高麗(不姓張),當上了一個小排長,被轉業到上海某研究所行政科做了辦事員, 這時才第一次回老家,把“黃臉婆”(居然還是半小腳)和半大小兔崽子接到上海,分了一間房(與人合用廚廁),爺叔正排級工資六十多, 加軍齡津貼共八十來塊, 一家三口很滋潤, 不過那個十幾年沒見過的兒子對他一點兒也不親,爺叔把大嬸接來後, 基本沒耽誤時間地生了一個閨女,爺叔也四十來歲了呀,一個獨子還不親, 所以閨女就自然地成了掌上明珠,兒子就更不願意親老子了,高中畢業不知是沒考取大學還是咋的,積極報名去了新疆,老爹無所謂, 老娘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很快, 爺叔居然也離開了上海, 那是三線建設開始不久,一個行政科的小辦事員, 居然也被挑選戴上大紅花去了四川不知在萬縣還是涪陵的一個工廠。

這家人的上海戶口來得輕鬆, 放棄也幹幹脆脆,剛去四川的時候, 正值1964-65年光景, 四川的副食品供應很好,同去的人回上海探親或出差, 說起四川的吃, 滿嘴冒白沫, 沒有後悔的意思。殊不知又過了年吧兩年, 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嗨的一聲“就是好! 就是好來就是就是好”!!四川的形勢比全國任何地方都好,尤其是吃辣椒的人火氣比較大, 動手動腳不過癮, 動棍動棒不刺激, 然後就槍槍炮炮打將起來, 雞鴨魚肉不那麽容易了,連肥皂牙膏都不是想買就買得到了,此間再一想在上海的生活, 這叫做“後悔也來不急嘍”! 

有些人在去四川時, 夫妻去但死活把孩子留在了上海,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世的時候還好說,再後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媽等等, 可就有極大的具體問題了啊,熬啊熬, 到了退休,當年留在上海的孩子已然成了家,就把戶口“靠掛”在子女家, 好歹總算又有了上海戶口, 其實用處已經不太大了, 當然後來的買房和搖車號, 還是用上了的。

話又說回那個爺叔。

他是肯定回不了上海, 女兒跟去四川的時候, 大概和他被抓丁時兒子的那個年齡,到了四川大概把上海話很快就忘光了, 對上海也沒什麽印象,那種“那個上海人”的稱謂, 這是在很多廠礦常見的,怎麽地也不會被用到他們家,我估計老倆口還是“中不中”的河南話, 丫頭能給他們用普通話交流就很給他們麵子的,否則“啷個搞的”一句四川話懟回來, 他們也就隻好聽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