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河南省黃泛區農場場史館

(2020-08-20 15:46:46) 下一個

查百度得

1951年1月在黃泛區複興局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黃泛區農場。擁有土地麵積98平方公裏,耕地麵積10.2萬畝,總人口3.02萬人,職工15000人,場屬總資產5.4億元,已成為河南省最大的農作物良種繁育、推廣基地,果蔬生產、加工、貯藏基地,生豬養殖、出口基地,擁有河南省最大的過磷酸鈣生產廠及船舶和化機缸套生產廠。

 

1938年6月,侵華日軍占領豫東重鎮開封後,大舉西進,威逼鄭州、武昌。國民政府以阻止日軍為借口,以水代兵,悍然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滔滔黃水一瀉千裏,廣闊平原淪為澤國。豫、皖、蘇三省44個縣89.3萬人喪命黃泉,1200萬人流離失所。到1946年黃河封堤,黃水整整泛濫了8年。8年間,豫東大地饑荒連年、餓殍遍野,人為地造成了54000平方公裏荒沙彌漫的“黃泛區”。“百裏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無徑荒草狐兔跑,澤國蘆葦蛤蟆鳴”,這就是劫難後黃泛區的真實寫照。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重視黃泛區的複興工作。1950年2月,中央成立了黃泛區複興委員會,同年3月21日,在河南省省會開封設辦事機構——黃泛區複興局,省主席吳芝圃兼任局長,趙一鳴、路岩嶺任副局長。並由國家撥出專款,開始了大規模的向自然開戰,建設家園,造福子孫的複興運動。
在短短的一年中,複興工作大見成效,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讚許。周恩來總理在聽取複興局匯報工作後指示:結束複興工作,地可以按戶分給農民。地多人少,農民分不完,黃泛區可以建個大農場嘛!於是在中央和河南省政府的關懷下,經過短期籌備,1951年1月在黃泛區複興局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黃泛區農場。
在黃泛區這片沸騰的熱土上,一批批優秀的農墾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開發、創造、鞏固了新生的國有機械化農場,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農墾精神,鑄造出黃泛區的輝煌。如今,經過60多年的發展,黃泛區農場已成為一個擁有土地麵積98平方公裏,耕地麵積10.2萬畝,總人口3.02萬人,職工15000人,下轄20個農工商企業、6個股份製企業、4個場管行政村、22個行政事業單位、1個正團級武裝部、1000多家個體工商戶及私營企業、13個周口市、西華縣駐場單位的省屬大型國有農墾企業。場屬總資產5.4億元,年產銷售額10.5億元,年創利稅5000萬元以上。農場已成為河南省最大的農作物良種繁育、推廣基地,果蔬生產、加工、貯藏基地,生豬養殖、出口基地,擁有全省最大的過磷酸鈣生產廠及船舶和化機缸套生產廠。
近60年來,黃泛區農場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1965年被農墾部命名為全國八大樣板農場之一,1979年被評為全國農業先進單位,受到國務院通令嘉獎,199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1995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百家良種企業”,199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3年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種業五十強”,2004年5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2007年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履帶式拖拉機卡通模型, 在洛陽拖拉機廠的東方紅之前, 作用履帶式拖拉機是斯大林-80.

而輪式拖拉機, 農場是靠很大一批老美的所謂“小福特”型, 我在那兒的時候, 記有中國的豐收-35, 好像還有東歐哪個國家的熱特牌。

原場部辦公“樓”,各個科室或黨委哪個部, 就在這些房間裏, 農場是比局級單位, 但無“處級”機構, 所以這些科長們往往比其他地方的科長級別高些, 大約都是16級+/-半級。 我當然沒資格坐裏麵, 可來來往往辦事跑了不少。

 

 

場部有幾台北京吉普一台老的美軍吉普, 各二級單位理論上是不能有這類“小型”車輛的, 但也有例外, 八分場有一輛美軍吉普, 已經無法上牌照了, 書記呢隻能開著在農村小路上跑來場部, 不敢上正式公路呀。

農場有個大約四十來台大車的汽車隊, 還有兩輛票車, 一輛上下午各跑一次漯河(46公裏), 多少錢我忘了, 比交運局的便宜大概五分錢, 但更方便, 不過很多人或為省錢或為方便, 喜歡跑公路口等, 看看車隊或哪個單位的車去漯河, 乘坐一下免費車, 我也常坐, 另一輛票車是跑鄭州的, 早上去下午回來, 比交運局的好多了, 直達。

這唯一的上海牌轎車, 則是書記和場長的專用交通工具了。

 

這玩意得說道說道, 小麥收到了場上, 還得“揚場”, 河南人有帶潛台詞的話“有風沒風隻管揚”, 可沒風揚不幹淨啊, 這就是揚場時沒風也可以揚的大風扇。

“長鞭哎一那個甩哎啪啪地響”, 有了汽車, 每個單位還是有馬車, 近途少量, 用汽車不值當, 馬車十分管用。

建場初期的機耕隊, 住的就是這種窩棚, 聽老人說, 工資是以小米計量, 1975年一個黨員師傅在出差時在旅店聊天給我說“1952年我拿多少斤小米, 折算成現在我拿的多少錢工資, 算一算, 日他姐, 差不多”!

 

這就是建場的第一號文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