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愚夫:換親和轉親(ZT)

(2019-06-30 11:40:15) 下一個

難娶老婆的在文革後期還有一種辦法, 就是到山區取類似於“買”一個老婆-河南的平原地區, 往往到四川的山區找一個, 當然不是說“買”, 而是出比較高的“彩禮錢”, 四川的山區姑娘,也願意嫁出大山, 這些姑娘中的很多, 命算不錯, 因為男方娶個老婆不容易, 所以比較心疼老婆, 恰恰又趕到嫁過來不久就改革開放了, 沒人在乎了。-轉載者

 

在上個世紀1950年代到1970年代末毛澤東的殘酷統治下,中國農村存在著大量的換親與轉親現象。換親既是兩家的女兒互換嫁給對方的兄弟,轉親則是三家或以上更多家庭形成一個婚鏈,A家的女兒嫁給B家的男子,B家的女兒嫁給C家的男子,C 家的女兒再嫁給A甲的女兒,如此類推。換親較為常見,而轉親則麵子上更好看一些,但也增加了難度,不如換親常見。換親與轉親的主要原因是毛澤東在農村劃分的階級造成地主富農幾代人的娶妻困難。中國1950年代土改以後,農村劃為雇農,貧農、下中農、中農、上中農,富農、地主等,“成分”越高,地位越低。因為地主、富農當時在農村受到其他“好成分”的種種歧視與欺壓,他們的子女不能參軍,上不了大學,也不能招工進城與提幹,他們的女兒都欲嫁給貧下中農的兒子以擺脫世代受欺壓的地位,而貧下中農的女兒則更不會嫁給地主富農的子弟,這樣就造成了大批的地主富農的男子娶不到媳婦。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們結婚,娶到媳婦,地主富農的家庭想盡了各種辦法,最為可行的辦法就是通過換親與轉親。換親一般是同代換親,但也有少數隔代換親的例子。我所生活的河南省上蔡縣洙湖公社均張大隊均張村(現在叫洙湖鄉均張村)就存在大量這樣的現象。毛澤東1976年去見馬克思, 1980年地主富農摘帽,以後農村不再有成分的區別,換親與轉親也就漸漸消失了。我願把我所了解的一些事例記錄下來。

均張村在1970年代有大約600-700人,分為四個生產隊,三隊,四隊,五隊,及六隊,每個隊有約35戶,大約150人,我們家屬於三隊,這個隊地主富農的比例在四個隊中最高,我家,爺爺叔叔家,堂伯張大河家,堂叔張二河家,鄰居張小學家,張老末及張新正家,張自來及張狗奪家,張大毛及張景文家,張德化家,這是10家,占了全隊的近三分之一。 貧下中農則有張國楊家,張自喜家,張喜成家,張國學及張新遠家,張天明家,張刺蝟家,張丙忍家,張小崗家,張老扁家,張自明及張油錘家,張鐵桶家,張狗頭家,張金發家,張金龍家,張鐵毛家,張富元及張建修家,張豬力家,張富貴及張新力家,張貴榮及張長有家,張在皮家,張二選家,張三選家,張四喜家, 張平心家,張平心的哥哥家(忘了名字), 共25家。我還有一個鄰居張尾巴(讀yiba),富農,屬於四隊,也存在轉親現象,我也一起敘述。

我在1970年代十二三歲的年齡,上有三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母親早早地就說過,等我長大了,用我的四妹給我換親,我那時年幼,要麵子,覺得換親是一件十分丟人的事,實際上也是,我嘴上什麽也沒說,但心裏說,等我長大了就是娶不到媳婦也不能讓我的妹妹給我換親,實在太丟人了,但我知道周圍的親屬,鄰居都是這樣做的。父親母親是在1950年結婚,那時尚未劃分成分,母親家窮,父親家寬裕一些,外祖父母是看到父親家有些田產才讓母親嫁到我家的,沒想到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後很快我家即被劃為富農,母親一輩子被人欺壓,後悔不已,死活也不讓自己的女兒們嫁給地主富農。我1980年上大學離家,這時毛澤東已死,找對象,結婚不再受到成分的影響。

我爺爺和兩個叔叔一起過活,我的二叔張學中1939年生人,1950年代中期初中畢業,在村子裏屬於有文化的人,被聘為鄉村教師,叔叔個子中上,人長得也很好,到1950年代末曾經娶到過媳婦,但是因為富農成分,叔叔仍然低人一等,叔叔心高氣傲,想到外邊闖生活,混個出人頭地,就離開家鄉到東北及西北找工作,但是沒有太多機會,1958年二叔到了甘肅酒泉,趕上大煉鋼鐵,酒泉新辦了一個鋼鐵學校,屬於中專,招生不看出身,隻看成績,原因可能是酒泉地處太偏僻,沒有多少人願意來。叔叔考取了,但是隻上了一年,鋼鐵又下馬了,學校撤銷,叔叔隻好又回到老家,這時我的二嬸因為生病未得到及時救治,已經病亡。二叔就再也娶不到媳婦,1970年代,爺爺想讓我的大姐或二姐給叔叔換親,母親死活也不同意,最後隻好作罷。1990年我在北京讀研究生,認識了北大醫院總務科長,通過他介紹讓我二叔到北大醫院食堂當臨時工,遠在老家的兩個姑姑幫二叔找到了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寡婦,告訴她二叔在北京上班,將來能安排她進入北京(安排北京戶口),她信以為真,就隨著我的兩個姑父到了北京,嫁給了我的二叔,後來她在北京的醫院及中學也找到了臨時工的位置,那時二叔已經54歲,二嬸37歲。二叔希望二嬸能再生個孩子,但二嬸自己已有三個孩子,無論如何不同意,這樣二叔一生也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二嬸和二叔的年齡差距很大,加之又有受騙的感覺,和叔叔很少夫妻和睦, 至今仍是。三叔張銀中是1952年生人。到了1980年代,三叔仍未結婚,原因和二叔一樣,沒有女子願意嫁給富農家的男子。三叔其實很聰明,手巧,會拉二胡,吹口琴,笛子,全是自學的,曾在當地的戲劇班子拉過二胡。記得我小時三叔正好殺了一條大蛇,就把蛇皮剝下來,做了二胡的琴皮,弓是用馬尾做的,琴筒用的是粗毛竹,可能隻有琴弦是花錢買的,其它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材料。這個二胡三叔用了很多年。笛子也是自己做的,用的是竹子,鑽眼,貼上竹子的內膜,抑或蘆葦的內膜,吹起來效果不錯,但其實不會容易,因為如何控製孔的距離是很難的。三叔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原因和二叔一樣,地主富農的孩子沒有資格上高中。三叔在1981,1982年曾考過兩年大學,考洛陽的外國語學院,沒考上,因為他連高中也未上過,第一次隻差6分。1980年代初祖父,二叔又逼著我爸媽讓我的三姐給三叔換親,但是三姐逃離了家庭,匆忙嫁到離家400千米的安陽縣。三叔到了30多歲仍然未有結婚。但當時農村青年通常20歲都已經結婚。到了1985年,二姑在她們村附近另一個村找到一個姑娘,比三叔小很多,剛剛20出頭,這個姑娘背著她的母親在洙湖鎮和三叔見了一麵,以後她很喜歡三叔,但是她的母親死活不同意,主要原因是我們家太窮,三叔歲數太大,三叔的個子也不高(記憶裏隻有1米55),恐怕也是原因之一。但是這個未來的三嬸鐵了心要跟三叔,我認為主要是三叔很聰明,能言善道,長相也很好。三嬸的母親曾到二姑家大鬧,因為是二姑牽的的線。最後三嬸還是背著自己的母親和三叔結了婚。結婚當日三嬸的母親來到我們村再次大鬧,堅決不同意三嬸嫁給三叔,但被我們家的人,親戚,鄰居好言攔阻,沒能成功。三叔和三嬸結婚以後過著平靜和諧的生活,三嬸生了兩個孩子,一兒一女,2013年三叔患肺癌去世,年61歲。

我的堂伯張大河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過繼給了自己在另外一個村子的妻妹一家,因為妻妹一家不能生育,沒有孩子,這樣還有一個兒子及兩個女兒在身邊。1977年左右,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張鐵柱娶到媳婦,堂伯就采取了轉親的辦法,共有四家,女兒張小敏嫁給了另外一家,那家的女兒嫁給了我們村的張尾巴,張尾巴的姐姐家給了第四家,第四家的女兒嫁給了我的堂兄張鐵柱。

我的堂叔張二河有一個兒子及三個小的女兒,他們采取的是換親的辦法,我的堂兄張長國1975年娶了鄰居村的劉秀蘭,劉秀蘭的弟弟與張長國的妹妹張小奇當時隻有十三四歲,已經定下了婚姻。我的堂叔張二河(大名張振河)1957年在信陽師範學校被劃為學生右派,本身又是富農出身,後來在學校教書的這20餘年裏一直鬱鬱不得誌,到了1980年右派及地主富農摘帽,叔叔終於翻過身來,做了洙湖小學的校長,這時到了我的堂妹該嫁給劉秀蘭的弟弟的時候,叔叔覺得有失顏麵,通過走後門的辦法讓劉秀蘭的弟弟去參軍,那年代參軍是農村男青年的一個較好的出路,複員轉業後經常可以進到城裏當工人,算是對劉秀蘭家的一個補償,這樣堂妹張小奇就不必嫁給劉秀蘭的弟弟,劉秀蘭的弟弟當工人以後較順利地娶到了媳婦。因為是安排的婚姻,堂兄長國和嫂子劉秀蘭沒有太多的感情,家裏經常吵架生氣,盡管他們有一兒一女,仍是矛盾不斷,大約是1989年,兩人又是大吵,長國抓起農藥3959 瓶子要喝藥自殺,被別人奪了過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農藥灑到了長國的手上,長國沒有及時洗手,過了一段時間,這些沾在手上的農藥很多仍被吸收,毒性發作,趕緊送往醫院搶救,但是仍然沒有搶救過來。嫂子劉秀蘭本想再嫁,無奈兒子強力阻攔,鬱鬱寡歡,50 幾歲就病故了。

張小學家有弟兄二人,張小學與張小林,張小學在1960年代有幸娶到媳婦,婚後生了四個兒子,但弟弟張小林一直沒能娶到媳婦,盡管張小林人長得很帥,個子也很高,他們有一個姐姐1950年代已出嫁,那時換親還不普遍,而且張小林年紀尚小,直到1990年代中期,張小林已經50多歲,終於娶到了媳婦。

張老末有兄弟二人,張老末與張新正,他們有一個姐姐,1960年代通過姐姐的換親,解決了哥哥張老末的婚事,但張新正直到1980年代,地主富農摘帽以後,30多歲才結婚,而農村青年在20歲即結婚很普遍。

張自來與張狗奪家有兄弟三人,另外還有兩個姐妹,張自來屬於老大,張狗奪老二,張小參老三,在1970年代中期,張自來約30餘歲,張狗奪11-12歲,張小參7-8歲,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張自來的母親已經去世,父親再婚,生了張狗奪與張小參,以及另外兩個女兒。張狗奪的一個姐姐給張狗奪換親,姐姐出嫁時,張狗奪隻有10來歲,但是婚事已經定下來了,我和張狗奪是小學同學,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同學都已經知道張狗奪定了親,大家都是小孩子,常常取笑張狗奪,現在想來十分的內疚,那都是不得已的辦法,我自己也是富農出身,有何資格取笑別人。盡管張自來有兩個妹妹,後母也不同意給他換親,一輩子單身。

張大毛是僅有的不用換親娶來的媳婦。他的弟弟張景文後來接了父親的班,又趕在1980年地主富農摘帽以後才及成年,自己娶到了媳婦。

張德化無子,不存在換親或轉親現象。

在以上這10家地主富農中有4家是通過換親或轉親娶到的媳婦,四個男子沒有姐妹或姐妹不願換親,直到30-50多歲毛澤東死後才娶到媳婦,一個男子終身未婚。

據說貧下中農中間也有換親與轉親的,主要原因是男子的長相及家庭經濟條件太差的,但我沒有親身耳聞目睹過,我看到的都是地主富農的家庭。在我們三隊這25家貧下中農中,絕大多數男子都娶到了媳婦,隻有張金龍,張平心終身未婚,因為這兩人的長相,身高及其他家庭各方麵的條件實在太差了。

(最後幾句不轉貼了, 怕傷人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