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2025 (7)
若是要寫批判文章, 級別高的作者是可以看得到這類書籍的,至於跟腔的豆腐幹批判稿的作者, 恐怕不會讓讀原著的, 那文章怎麽寫呢?這還不容易, 抄別的大作者的啊!到了七十年代初出版的那批如《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麽》尼克鬆格瓦拉等“灰皮書”時,不知何故控製不那麽嚴了,大城市裏好些阿狗阿貓級別的人都得到了。-轉載者
微信公眾號:熱讀
人民出版社的老編輯張惠卿是當年直接參與"灰皮書"出版工作的負責人之一,據他回憶,1960年,中共中央成立了"反修領導小組",醞釀同蘇共進行意識形態大論戰。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論戰前的理論準備,為了使黨的高層幹部對"修正主義"的曆史、流派和觀點有所了解,決定以"內部書"的形式出版一批"修正主義者"和西方理論家的政治著作,這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灰皮書"。
因為"灰皮書"是供批判用的,故"分甲、乙、丙三類,限定發行範圍;甲類最嚴,表示'反動性'最大,如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的著作,購買和閱讀的對象都嚴格控製"。有些屬於"灰皮書"內容的書也采用過紅色、黃色或白色封皮。在階級鬥爭激烈緊張的歲月,連顏色也有階級性,"如人民出版社的'《紅旗》叢刊',白色封麵,書名用紅、綠兩種顏色來區別其內容是'正'還是'反'"。紅色當然是正的、革命的,灰色或黑色等灰暗的色調則表示是"反動"的。
張惠卿說:"出版'灰皮書'的工作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統一領導和部署,陸定一部長指定中宣部出版處處長包之靜和副處長許力以具體負責,並在中宣部內專門設立了一個外國政治學術書籍編譯辦公室總司其職,任命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範用為該室主任。人民出版社也成立了國際政治編輯組,負責組織編譯出版事宜,由我任組長。
中央編譯局根據資料,編印出一份《修正主義者、機會主義者著作目錄》,收入了近四十名所謂修正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的著作,包括蒲魯東、拉薩爾、巴枯寧、伯恩斯坦、考茨基、福爾馬爾、阿德勒、鮑威爾、希法亭、饒勒斯、米勒蘭、王德威爾得、普列漢諾夫、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諾維也夫等人。書目列出以後,除了在國內各大圖書館找原著外,還派人到國外去尋找購買。
第一本'灰皮書'是1961年人民出版社用三聯書店的名義出版的《伯恩斯坦、考茨基著作選錄》。……'灰皮書'從1961年開始出版,1963年和1964年是高峰期,出版數量最多,因為中蘇大論戰就是在此時展開的;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斷。'灰皮書'從1972年起又繼續出版,到1980年,先後出版了二百多種。
其中有德國伯恩斯坦的《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今天社會民主黨的理論與實踐》等五六種,考茨基的名著《無產階級專政》及《恐怖主義和共產主義》、《陷於絕境中的布爾什維克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對抗共產主義》等近十種,俄國普列漢諾夫的著作多種,奧地利鮑威爾的《到社會主義之路》,德國列斐費爾的《馬克思主義的當前問題》,意大利陶裏亞蒂的《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比利時王德威爾得的《社會主義反對國家》,南斯拉夫弗蘭尼茨基的《馬克思主義史》和德熱拉斯的《新階級》、《同斯大林的談話》,波蘭沙夫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論的若幹問題》,法國米勒蘭的《法國的改良社會主義》、加羅蒂的《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等等及一批有關南斯拉夫'修正主義'的著述。
20世紀80年代初,在國家出版局的統一安排下,國內多家出版社又陸續選譯出版了一批內容和'灰皮書'類同,但範圍有所擴大的現代外國政治著作(即《現代外國政治學術著作選譯》叢書),到1984年終止,出版了約一百種。這批書可以說是'灰皮書'的延伸,同樣具有特殊意義。
1980年前後,人民出版社還以'現代史料編刊社'的名義,出版了多種與中共黨史有關的參考書,其中包括張國燾的《我的回憶》、王明的《中共五十年》、陳公博的《苦笑錄》及著名托派人物王凡西的《雙山回憶錄》和《鄭超麟回憶錄》等,印數很少(每種隻印五百冊),內部控製發行(近年人民出版社以其副牌東方出版社的名義、用'黑皮書'的形式重新出版這批書,也是內部發行--引者)。"
張惠卿還披露了兩件與中國"托派"有關、也與"灰皮書"的出版有關的軼事:"當時托洛茨基的著作最難獲得,因為蘇聯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把他的全部著作清除幹淨了。1963年,我奉中宣部之命專程到上海找公安部門聯係,因為1952年12月我國曾有一次全國性的'肅托'行動,把在國內的'托派分子'一網打盡,全部逮捕。上海人數最多,也最集中,他們家中保存的托洛茨基著作都被收繳了。
幾經周折,終於在公安局的一間倉庫的角落裏找到了這批書,已積滿了灰塵,大多數是1949年之前出版的托洛茨基著作的中譯本,有《十月的教訓》、《俄國革命史》、《"不斷革命"論》、《中國革命問題》、《被出賣的革命》等二十多種。……中共'一大'代表、曾在1929年到土耳其去拜訪過被斯大林驅逐出蘇聯的托洛茨基的劉仁靜,當時在人民出版社任特約翻譯,當他得知我們正準備出版托洛茨基的著作而苦於找不到原著時,就將他保存了三十多年、托洛茨基本人贈送給他的《托洛茨基文集》原版獻出來,這些十分珍貴的書後來都被用上了。……托洛茨基有關中國革命問題的重要論述很多,'灰皮書'中則隻字未收。"
附:部分內部讀物書單:
1、列夫·托洛茨基,柴金如譯《被背叛了的革命》,北京:三聯書店資料室編印,1963.12
2、密洛凡·德熱拉斯著,陳逸譯《新階級:對共產主義製度的分析》,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3.2
3、列夫·托洛茨基著,齊幹譯《斯大林評傳》,北京:三聯書店資料室編印,1963.10
4、特加·古納瓦達納著,齊之思譯《赫魯曉夫主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3.11
5、維利科·弗拉霍維奇著,林南慶譯《南共綱領和思想鬥爭“尖銳化”》,北京,三聯書店,1964.2
6、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著,石人譯《斯大林時代》,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7.4
7、尼·謝·赫魯曉夫著,陳世玉等譯《沒有武器的世界:沒有戰爭的世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7.4
8、拉紮爾·皮斯特臘克著,北京翻譯社譯《大策略家:赫魯曉夫發家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3.4
9、埃德加·斯諾著,王廣青等譯《西行漫記》,北京:三聯書店,1960.2
10、馬迪厄著,楊人緶譯注《法國大革命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7
11、威廉·L·夏伊勒著《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5.12
12、湯因比著,曹末風譯《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6
13、Adam Schaff著,林波等譯《人的哲學:馬克思主義與存在主義》,北京:三聯書店,1963.11
14、R·加羅蒂著,徐懋庸、陸達成譯《人的遠景:存在主義,天主教思想,馬克思主義》,北京:三聯書店,1965.8
15、哈晨·杜魯門著,李石譯《杜魯門回憶錄》,北京:三聯書店,1973.9;
16、F·A·哈耶克著《通向奴役之路》,北京:商務印務館,1962.4;
17、愛倫堡著,王金陵等譯《人,歲月,生活》(1-3),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1964
18、愛倫堡著,沈江、錢成譯《解凍》,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
19、索爾仁尼琴著,斯人譯《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2
20、讓-保羅·薩特著,鄭家壁譯《厭惡及其他》,上海:作家出版社,1965.4
21、亞爾培·加繆著,孟安譯《局外人》,上海:作家出版社上海編譯所,1961.12
22、傑羅姆·大衛·塞林格著,施鹹榮譯《麥田裏的守望者》,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3、薩繆爾·貝克特著,施鹹榮譯《等待戈多》,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5.7
24、奧斯本著,黃雨石譯《憤怒的回顧》,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5.7
25、傑克·克茹亞克(今譯凱魯亞克)著,石榮等譯《在路上》,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6、葉甫圖申科等著,蘇杭等譯《“娘子穀”及其他》,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7、瓦·阿克肖諾夫著,王平譯《帶星星的火車票》,北京:作家出版社,1963.9
28、康·西蒙諾夫著,謝素台等譯《生者與死者》,北京:作家出版社,1962.12
29、切·格瓦拉著《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的日記》,北京:三聯書店,1971.12;
30、複旦大學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研究所,上海直屬機關“五七幹校”編譯組編《尼克鬆其人其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2
31、伊凡·沙米亞金著,上海新聞出版係統“五七幹校”翻譯組譯《多雪的冬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2
32、弗·阿·柯切托夫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譯處譯《落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9
33、弗·阿·柯切托夫著,上海新聞出版社係統“五七”幹校翻譯組譯《你到底要什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10
34、維·李巴托夫著,上海外語學院俄語係譯《普隆恰托夫經理的故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10
35、謝苗·巴巴耶夫斯基著,上海新聞出版係統“五七”幹校翻譯組譯《人世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5
36、欽吉斯·艾特馬托夫著,雷延中譯《白輪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7
37、亨利·基辛格著,國際關係研究所編譯室譯《選擇的必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