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白雪覆蓋著的黑土地,為何能吸引來自關內、境外的大量移民? (ZT)

(2018-01-04 07:58:20) 下一個
最後一句話,意味倒是深長,好像有點陰險,要個什麽樣的環境才能恢複以前那種令人有“闖關東”的欲望? --轉載者




東北往事:白雪覆蓋著的黑土地,為何能吸引來自關內、境外的大量移民?


2018-01-04段宇宏國家人文曆史 國家人文曆史


國家人文曆史


WeChat ID gjrwls


Intro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原名《文史參考》,“真相、趣味、良知”,為學術界搭建話語平台,為新銳者提供思想陣地,為文史愛好者營造精神家園。


人口不管是在國內移還是在國際間移,一個基本理念是不變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了提升這一代,也為了幸福下一代。


今天,不知多少東北父母諄諄告誡孩子:“兒啊,你就別回來了,好好在外麵闖吧!”


當代很多東北人在北上廣深和海南已然形成壯觀人潮,他們的足跡甚至遍布歐美日韓。大東北的餃子、燒烤、醬骨傳遍五湖四海,還有親切可愛的“大碴子”口音(當然,哈爾濱人的普通話還是很標準的)


東北是不折不扣的風水寶地,緯度跟美國繁榮的西北海岸地區相當,那裏有茂密森林,有肥沃黑土,有豐富礦產,有充沛水源,有天然良港……


 


可以說,大東北幾乎具備建立先進工商業經濟體係的所有資質,應該發展到最起碼與韓國比肩的水平才對。


 


網上已經有很多文章分析過東北衰敗的原因,在此不必贅述。


 


東北人愛生活,喜逗樂,在外麵闖出一片天。君不見,高尖端的網絡直播產業剛興起,東北人就憑著自己的伶牙俐齒占據了壟斷性地位。


 


誰說東北人保守,不勇於接受新事物?


 


但你知道否,曾經,很多中國(北方人)以及朝鮮人都有一個“東北夢”,他們前赴後繼湧向黑土地的動機和熱情,不亞於歐洲清教徒去國赴美。


 


對於華北民眾移民東北來說,有個專有術語,叫“闖關東”。


 


東三省當年不僅吸引華北移民,也吸引海量的朝鮮移民,也有俄羅斯和日本移民。日本移民的情況略為特殊,帶有國家機器推動拓殖的意味,華北移民和朝鮮移民幾乎為民間自發,白俄移民是把東北當作避難天堂。


 


近現代的東北曆史,其實也是一部悲壯的移民史。


 


有種說法,東北是大清龍興之地,為了保護“龍脈”,嚴禁關內漢人移民,但這不是有清一代的連續性政策。


 


清入關前,東北那地方啥都不缺,就是缺人。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常為人力資源短缺犯愁,他曾說“我以民缺少為恨”。東北除了遼東一帶,漢人非常少,整個地區人煙稀疏的狀況一直持續到清末。


 


 


人口匱乏,增加稅收和發展軍力就無從談起,女真權貴數度興兵,初時並非為了奪取天下,那時候他們還沒這個野心,無非想擄掠人口和牲畜。皇太極時代,清軍五次入關,搶奪了百多萬人畜。


 


清朝前期,遼東地區受明末清初戰禍折磨,大量人口遷入關內,很多滿人亦隨著清入主中原帶著家眷進關定居,龍興之地更加地廣人稀。


 


順治年間因為關內百姓對戰禍的印象仍然深刻,沒多少人願意去東北,朝廷推行“招墾”政策,鼓勵關內民眾前往,官府獎勵耕牛和種子。


 


康熙年間,漢人開始自發流向東北,朝廷覺得再無鼓勵必要,廢除招墾令,直到雍正時代仍然沒有阻止移民的意圖。


 


 


同期,東北移民的另一個來源就是“流放”,大量“罪犯”被發配到黑龍江和吉林。


 


乾隆朝終於開始推行“封禁東北”政策,清廷基於三個考量:


 


一、羅刹國已經退兵,沒有了威脅,無須再移民實邊。


 


二、北京旗人數量日增,早年賜予他們產業經幾代人後流失,生計艱難,朝廷想在東北保持一批上好土地給京旗退役官兵們維生。


 


三、湧入東北的漢人不僅開墾土地,還大規模參與滿人傳統的“挖參”和“采珠”生計,朝廷認為雜居易發生矛盾,敗壞滿洲風俗,會破壞“龍脈”。


 


清廷在山海關、古北口、喜峰口等交通要道設置官卡,阻絕漢人移民前往,對“盲流”實施遣送政策。


 


 


所以,闖關東,闖關東,去東北要“闖”才行。流過去了不準落戶,連暫住證都不給你辦,抓住了收容遣送。


 


那個階段,老弱婦孺很少去東北,隻有青壯年男子才去闖,所以男女比例一度嚴重失調。


 


封禁政策一直實施到鹹豐年間才開始鬆馳,後因羅刹國和扶桑國都對東北虎視眈眈,邊疆危機深重,加上朝鮮人民洶湧澎湃地移民東北,光緒時期重啟鼓勵移民政策。


 


長遠看,封禁政策的實際效果有限。封禁時期流過去的人口,比早年鼓勵移民時代還多。


 


康熙五十年1711年)時,吉林民戶3.3萬人,朝隆二十七年1762年),頒布封禁令,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實施最嚴厲封禁,此時人口為4.5萬,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人口已達13.3萬。黑龍江在乾隆三十六年,人口約3.5萬,到嘉慶十三年1808年),也達到13.6萬。


 


 


民國初年繼續鼓勵移民政策,關內人民拖家帶口蜂擁而至,1912年至1922年,平均每年以20萬至40萬的規模進入東北。鴉片戰爭爆發之際,東北人口約270萬餘,約90年後,至九一八事變,東北已有3000萬人口。


 


最令人吃驚的是1923年至1930年,因國內局勢震蕩,約有500萬至600萬關內人民進入東北,這個勢頭直到九一八才有所下降。


 


日本對關內人移民東北實施限製,雖然1932年至1937年,仍有260萬關內民眾前往東北,但移出東北的人口也有235萬左右,出現了多年罕見的移民回流潮,個別年份移出人口超過了移入人口。


 


七七事變之後日本逐漸陷入全麵戰爭的泥潭,在東北大力發展工礦業以滿足戰爭之需,勞動力的極度短缺使日本放寬了移民限製。從1938年開始,再度掀起移民東北熱潮,接下來的五年,每年平均有70萬關內人民前往東北。


 


當年為何大家都往東北跑呢?相較華北、朝鮮以及俄羅斯遠東,東北好啊!


 


一是自然資源豐富,謀生容易;二是薪資比關內高,生活水平好;三是機會多,自由度大,上升容易。


 


關內來的移民,紮根東北後,經過一兩代人甚至都不到一代人奮鬥,從最底層苦力變成殷實富戶,這樣的案例多如牛毛。


 


 


日俄戰爭時,日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東北,曾驚訝於中朝兩地的天壤之別。朝鮮那邊民間,遍地茅屋或棚戶,而東北這邊,民間的磚瓦房鱗次櫛比,中產與富戶之家,高牆大院亦比比皆是。無怪到日本投降時,整個東北已有172萬朝鮮人民紮根此地。


 


清末民初,東北一度土匪遍地,仍未阻斷移民大潮。


 


民國初年政府高官曹汝霖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說:


 


清室以東三省為發祥之地,不設行省,名為盛京,以將軍都統等武職滿人治理地方,多屬貪無能,以致土匪遍地,馬賊橫行。馬賊盡是關東大漢,槍支係以紅布,亦有頭係紅巾者,故人稱為紅胡子,均精通槍法。其中有兩派,一派以張作霖為首,一派以馮麟閣為首,這兩派名為劫富濟貧,不擾良民,人民亦比較同情。


 


東北人是移民的後裔,他們的家鄉就是闖出來的,不缺乏闖蕩與開拓精神,缺的就是給他們好好幹一番的大環境。(如何改變,值得我們深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ibaby 回複 悄悄話 Chui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