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這下就明白為什麽解放前都說郵政飯碗且好且鐵了

(2017-06-04 13:37:18) 下一個


從上海誌書上摘轉過來的兩張表。



郵務員和郵務佐,員高於佐, 用皇帝年代的官製來理解, 員即“官”,佐則是“吏”吧, 好像說得通。


一個初中畢業生, 比如16歲, 考進郵局做郵務佐,每月23元, 那時用的可是袁大頭啊,就已經可以和比較高級的技術工人相提並論了,半年轉正加兩塊, 以後每一年加一次,五年後可加到43塊大洋,就比技術工人高不少了, 此時這個小赤佬大約22歲, 可以討老婆養小人, 日子挺滋潤的了。


可加工資還沒停止, 從這兒開始是每兩年一回,表格上說了九次, 共計需要十八年,那麽這位小夥子變成40歲的中年人時,每月收入是85隻羊(上海老式說法)。


再往後, 誌書裏沒說, 既不能說是不加了, 也沒有說還能加。


就這收入, 一家6-7口,在上海的三十年代,比之廣大工人小商小販, 甚至一般小職員也難比得上, 還得加上職業的穩定性和退休金呢。


難怪那時把考進郵局當成捧上了鐵飯碗, 難怪我有一個數學老師巫本立,解放前夕大學畢的業,風度翩翩注重穿著打扮,家景很好,文化大革命時居然說還是個紅五類出身!


其他老梆瓜老師說, 巫老師的的確確是工人家庭出身, 他父親是老郵差,寫到這兒突然覺得郵務員和郵務佐在共產黨時代的區分何在了, “員”就是“職員”-戲說的灰五類, “佐”就是“工人”-響當當的紅五類,巫老師家老爺子, 就算一直拿85個大洋, 子女想要上進, 讀公立小學公立中學乃至國立大學應該是沒有問題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