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期, 全國鑄鍛熱處理的大廠家隻有上海的江南滬東二船廠, 和大連船廠,另外就隻有太原重型機器廠了, 家父有幾年這四家廠轉來轉去地設計和協助建造加熱爐,加之有些老工程技術人員, 是抗戰時在重慶就認識的,每次老爸出差回上海, 都會帶些各地特產, 也會給我們講些各地風土人情, 包括那些工廠的一些的事, 之所以父親會說些工作上的事(但涉及機密事項絕對不說一絲一毫),是培養我們從小對工程的興趣,所以我們不但知道些工程常識, 也對那些機械行業的老工程師至少知道了姓名。
1950年國家決定在太原建重機廠時, 我們家還在沈陽, 老爸說若是當時已在上海, 備不住就被支老哄去太原了,因為支老在1954年調離太原去沈陽時, 還和老爸說“怎麽樣, 來太原吧”, 老爸那幾年在上海的船舶局產品設計處做得高高興興, 上海的日子又舒舒服服,不會去太原天天喝老陳醋的。
1950年舉著“為我先鋒”錦旗,建設太重的首批開拓者
五十年代的設計室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50年(嚴格地說是1950年10月4日,當時叫太原重型機器廠),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機械製造企業。自1950年10月動工,到1953年部分建成投產,以後又陸續擴建,總占地麵積258萬平方米,主要是為我國建築施工和發展能源重化工產品提供大型機械裝備,建成後,新產品不斷問世,成為全國聞名的大型骨幹機械製造企業。現共有總資產146億元,淨資產37億元;占地麵積535萬平方米;在崗職工13676人。
是中國最大500家工業企業之一,中國機械行業最大50家工業企業之一。屬國家特大型重點骨幹企業。
1950年5月,中央決定投資3.75億公斤小米(折合人民幣6075萬元)興建新中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由中國工程技術人員自己設計。這是中國工業史上的一大創舉,曾轟動上海知識界並引起國際上的注目。支秉淵立即響應,以他在上海知識界的威望,不辭辛苦地走門串戶,滿腔熱情地宣傳動員。在他的慷慨陳詞和細致入微的說服下,一些專家名流很快消除了對共產黨尚持的視望態度,有的嫌太原風沙大,生活條件差,還有的對能否建成這麽大的重機廠信心不足等種種顧慮,紛紛投入到設計隊伍中來,還聘到56名技職人員和30多名技術工人。支秉淵被任命為中央重工業部重型機器廠籌備處副主任(後為太原重型機器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兼太原工程處處長、上海事務所主任。在他的主持下,有支少炎(浙江嵊縣人,近代中國機械工業奠基人之一,國家一級工程師)、楊廷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羅士瑜(機械工程專家。長期從事拖拉機的研究、設計和製造的技術領導工作。專長於鑄造及熱處理工藝技術,對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拖拉機,振興農業做出了貢獻,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副書記、總工程師)等40多位上海各企業的知名工程師、大學教授,懷著對發展祖國工業建設的高度責任感,利用崗位工作之外的時間,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克服了許多困難,隻用了40天時間就完成了規劃文件。支秉淵意氣風發地打著上海事務所贈送的“唯我先鋒”錦旗,率領一個考察小組,來到山西的太原、榆次、太穀等地進行地勢考察,選定廠址。1950年10月4日,建國一周年的禮炮餘音裏,又響起了太原重型機器廠正式破上動工興建的喜慶鞭炮聲。它的高速建成和投產,凝聚著支秉淵等專家的高度智慧和辛勤灑下的汗水,為中國獨立自主建設大型企業闖出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