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前段時候大夥兒說到北京的大院文化十分起勁, 大院大院到底什麽是大院, 爭了半天大致統一成解放後軍隊的一些領導機關, 吃喝拉撒辦公上學洗澡看戲全在一個半封閉式的院子了, 裏麵住的人以軍隊幹部及其家屬為主, 太大的幹部沒有, 工人應該還是有的, 出院一律以“大院子弟”自居, 哪怕老爸隻是個燒鍋爐的, 一樣看不起胡同串子, 稱之為小市民。
聯想到上海的情況, 上海基本沒有能夠類比於北京的大院, 除了上海沒有那種中樞軍事機關外, 上海的住房實際也可能是另一個原因。
前幾日此間一些上海籍知青朋友在一起的時候, 幾位住五原路湖南路等徐匯區上隻角的哥兒們, 聊起相互認識的一些人, 誰現在何處高就何職, 哪個如今又成了什麽什麽的, 聽得阿拉迭種下隻角工人新村的人一愣一愣, 我們從小一起混大的朋友同學, 大多如今就是個在街頭打大怪路子棋牌室搓搓麻將的退休老梆瓜。是啊,
這是上海典型的工人新村, 我長大的地方。
也算是工人新村的一種, 不過建造初期這幾棟不是給工人準備的, 這是柯慶施為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幹部們的, 不過怎麽說柯大鼻子的這個舉措, 也算是一種真正的共產黨人行為, 至少這個我也不記得當年是不是有院牆的東安二村的最裏麵, 周圍的確真的住不很多真正的工人, 柯慶施陳丕顯曹荻秋們真的也就住在這裏, 真的沒有一家一個院子,他們的孩子也真的就是有時自己跑馬路對麵的東安商場買零食。
衡山路高安路口的西湖公寓, 這種高級公寓大概就沒有工人住著了, 資本家工程師醫生們, 也許政府機關也有些中層幹部被分配住了進來, 最不濟最不濟的住戶, 我想也該是個中學教師啦銀行職員啥的, 雖然他們的工資可能比不過八級老師傅, 但解放前較工人更為優厚的收入, 使得他們有能力搬進來的。
這類叫做花園洋房現在成為別墅, 解放前住的大資本家大官僚大買辦外國大班, 全得加”大“字, 解放後部分不帶政治問題的或繼續留住或減少麵積, 那些不能再讓原住戶繼續住的, 通過沒收或社會主義工商業改造, 房管部門或分配給高中級幹部高中級知識分子, 一家或幾家則看級別的高低了, 也有部分被房管部門分給了普通老百姓兒變得與北京的大雜院相仿了。都是”花園洋房“, 一家住相當於北京的高幹四合院, 士家八家住一棟小樓也就雜亂不堪了。
這些呢, 是全國各地都有的街麵房子, 樓下是店樓上住家, 當然未必就是自己的, 但住戶到居多真的屬於一般市民, 也就是北京人高傲地說的”小市民“。
現在依舊存在的棚戶區,不知如今上下水問題解決了沒有?
這就是上海比較獨特的石庫門房子了。
給這些住房排個座次, 第一類花園洋房高級公寓, 第二類石庫門街麵房工人新村, 第三類則是棚戶區了。
第一第三的好區分, 大致第一類不會在下隻角區域, 第三種在上隻角區域的極少, 比如永嘉路太原路那一片, 猛一聽可是極為上等的區域啊, 沒想到吧, 中間居然還有一小片草棚棚的棚戶區! 那是少數。
而第二類的類內名堂就多了, 石庫門倒是居多在市區,街麵房子則上下隻角均有, 而工人新村勢必在原先比較荒蕪的地方, 也就一定是下隻角的地方了。
如何來評判相互誰更加瞧不起誰呢? 用婚嫁來做例子。
第二類第三類的,嫁入第一類, 大概就屁顛屁顛的, 不僅如此,小姑娘外帶全家很可能引起鄰居的一陣羨慕, 反之第一類嫁入第二類興許還男孩的條件不錯還可能的話, 第一類的女孩嫁入第三類家庭則大概就是有人說的那種”翹腳駝背麻皮“了。
第二類的情形比較複雜, 關鍵是地段, 石庫門的住戶吧, 往往喜歡自己把自己歸於”上隻角“, 因為的確大多也能算是上隻角, 那麽瞧不起下隻角的工人新村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工人新村的技術工人呢, 往往收入有比石庫門的小市民高了不少, 技術工人上百元一點也不奇怪, 而店員小學老師一般銀行職員最多也就70多塊,要說完全是經濟地位決定吧, 又得加上居住地段了。
不過, 確實得承認地段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石庫門的地處若是鄰近與高級公寓花園小洋房, 同學朋友的交往是不限於家庭背景的, 那麽他們的平均見識, 就是比下隻角的工人新村高些, 阿拉迭種江南新村個人, 來往朋友同學, 居多就是日暉新村等, 要末兆豐路三家裏棚戶區的, 弄得我伲也會講蘇北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