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網友中居多來自比鐵嶺還大的城市, 多數可能也是來自不算是社會下層的家庭, 或許對以前那種一頭沉家庭的感受不多, 兄弟長期泡在比鐵嶺小得多的地方, 見過了太多的一頭沉家庭。
什麽是一頭沉家庭? 夫妻的一方(99.9999%)是男人, 在外工作, 老婆帶著孩子在老家農村的家庭模式。 實話實說, 這事不能怪毛主席更不能怪共產黨, 當然後來和他兩也有點關係了。
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格式, 延續了幾乎整個中國社會, 比如蘇秦的遊有六國就是自己在外麵瞎跑老婆在家帶孩子, 早年的山西晉商, 好像都是是把家眷放醋缸子裏, 自個兒在外闖蕩。
很多很多年來, 形成了這種家庭形態, 所以大家就很自然地覺得無論你走得多遠, 家裏的老婆孩子過年總在那兒等著你回來。
說一些具體事了。
解放前,從農村出來讀書的當兵的做工的做生意的, 父母為拴住孩子的心, 往往給兒子在家定門親, 甚至成了親再走, 另外老人身邊也多一個免費的人使喚使喚可以照顧照顧老人,在外額爺兒們混好了, 家長或許開明些, 回家接眷小家團聚樂嗬嗬, 也有條件不可許或老人不同意造成的還是一人在外家眷在老家的“一頭沉”局麵。
解放初期, 城鄉之間戶口的遷移不是問題, 隨著五十年代國家對工業化的大量投入,對城市職工生活的合理安排, 很多職工就把原先留老家的老婆孩子, 隻要老人不反對, 就接到了城裏, 單位分一間房子, 擠可能是擠了點, 但畢竟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小日子了,老婆呢, 想法找點事做做哪怕是街道工廠生產組, 也能增加些收入嘛。
倒是, 不好意思,罵一句黨, 倒是一些共產黨的幹部, 進了城, 實在對原先在老家的“黃臉婆”感到了“我不敢說了”的感覺, 休妻時新了一小陣,當然也有把老家的小腳老婆帶進了大上海的, 俺家鄰居就有好幾個。
可也有人蒙查查地反向了, 俺老婆家就有親戚, 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去了河南鞏縣兵工廠, 抗戰時跟隨國民政府去到四川抗戰八年, 勝利後幾年(當官的走得早)先回老家看看, 再做打算, 很快, 那兒解放得較早開始土改了, 當了一二十的工人, 骨頭裏還是那種對土地無限向往的農民, 一看還居然有分點地的機會, ”中!俺不走了, 逗膈家擎等著分了地咱種自己的莊家吧“, 幾十年後遭子女埋怨。
(未完待續, 因為有事要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