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華夏人民的男祖先叫伏羲,據說死後埋在了河南淮陽,因此這個地方就叫作了太昊陵。

既是先人所埋之處, 後人絕對要把祭奠功夫做足,好些好些名人來題個字,字不在好名人就行, 好字人也有名, 就是錦上添花,如於右任。

俺看都看不見是誰寫的。

我也不知道何許人也。

這張怪我沒照好,清楚的說不定我也知道。

此人當然在文革前有名的,話又說回來,誰沒有名?此有名非彼有名也。

李鐵映,字好不好俺作(河南話有時2個字1連讀,再偷工減料1點音, 知-道-9連成了作)。

朱某總理貶褒不少, 這字還是練過些吧。行家說話。

乾隆爺題字幾多,此處咋能錯過?

李某總理的字, 就那1鉤像樣, 想必年少時練過,估計不是書法而是摔跤--鉤子腿。

長春字寫得板 板64。

方才說的時中國人的男始祖,那麽女的呢?還好不遠,四十來公裏的西華城,那兒不是女媧的家麽? 伏羲女媧,正好一家,相隔不遠,淮陽西華。
但是,很久很久以前,交通到底不便,不知他(她)倆多長時間見1麵?步行要走10來小時呀。今人厚待他夫妻,在男人家太昊陵附近修了1座女媧廟, 解決了他們的兩地分居問題,那天我太想找到這個人性化的廟宇,但未果,留下遺憾等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