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7)
2013 (179)
2014 (312)
2015 (483)
2016 (242)
2017 (225)
2019 (110)
2020 (257)
2021 (215)
2022 (337)
2023 (175)
2024 (161)
不少人討論以前(55年)那個等級製度, 年輕一代以及雖不年輕但人雲亦雲, 總愛說文革前的如何平等, 上下大小一律平等, 或即便有差, 別也不大, 推而廣之, 誤變成那時住房免費工資一樣全民公費醫療等等, 現在又有人站出來, 說是那個五十年代定的製度, 差別其實是很大的, 文革中的鬧騰, 起因之一就是對那個不平等的一種反彈.
從供給製到工資製, 應該是一種進步, 雖說供給製也是個製度也是有規矩的, 哪個級別可三塊肉哪個級別吃半片肉, 喝牛奶的”毫升”數則實在沒辦法定得那麽細了, 所有的生活要完全靠規定給供起來, 一旦規定沒有規定到的地方, 廉潔不廉潔的差異就大了, 是不能光說靠幹部的自覺性的.不是戰爭結束了的解放後, 像打仗那麽的緊張瞬間活動減少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戰爭年代的”官”成了黨政軍的管理人員, 掌握著人財物的權力, 再由”組織”全盤張羅他們的吃什麽喝什麽睡什麽穿什麽等等事情, 十分不妥了, 而且權力在他們自己手上, 供給製未能規定到的細節, 就很容易可以隨心所欲地自行處理了.
想必當年的中央, 在製定從供給製到工資製的轉變時, 一定也想到了這些可能性, 保留了部分以前供給製的東西, 改稱”待遇”, 比如住房用車等等, 一般生活”組織”上就不管你了, 給你發工資, 你家老婆自個兒當你的管家吧, 免得沒有規矩地亂拿公家東西, 造成一個”公私分明”的局麵, 這是希望.
這錢當然不同阿狗阿貓一般多, 官大錢多官小錢少天經地義, 至於官的大小和錢的多少要差別多大, 因素太多, 大幹部貢獻大錢就得多些, 這個差別到底是怎麽定下來的, 詳情是不可能讓你我之流知道的, 我們也不需要去知道. 工資製度的建立, 叫做有了個規定, 不好的規定也比沒規定強, 規定就是個框框, 再混隻要不出框框, 也有個限定, 因此, 本人覺得這個級別製度是有非常正麵的意義的.
突然想到那部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 裏麵就有個很形象的例子, 戰爭年代裏, 那位老是和石二(光榮)叫勁的好像姓張的另一個團長, 到石”二”團部來, 吃飯兩人也較了勁, 把炊事班給大夥準備的一板豆腐也吃完了, 咋的? 吃了就吃了. 可在兩人都成了將軍後, 張到石家, 石顯然就不能叫老婆或警衛員到軍區食堂去隨便就把東西拿回來了, 就得叫老婆去張羅這頓飯了, 因為他再二毬,也知道領了工資後的飯, 要自己家裏出錢買菜買米的, 公是公, 私是私, 他也知道了, 若還是供給製, 他很可能二得永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