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地揮一揮手

居美國華盛頓, 就職政府部門, 花甲年歲,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個人資料
華府采菊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1958年的神話:“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教練,放槍!!

(2014-10-27 16:21:03) 下一個
    1958年8月,北戴河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決議指出:“看來,共產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什麽遙遠將來的事情了,我們應該積極地運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條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具體途徑。”這裏所說的“不是什麽遙遠將來”,有沒有一個大致的時間表呢?據薄一波回憶,提交北戴河會議討論的一個文件寫的是第三個五年計劃,即1967年以前,毛澤東改活了一點,改成第三、第四個五年計劃。但在有的地方則表現得更急一些,走得更快一些。

  河南嵖岈山:“幸福生活樂無邊”

  1958年4月,河南省遂平縣嵖岈山地區的20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並成衛星集體農莊,全農莊有耕地90447畝、山林56865畝,共有6566戶、30131人,其中有整勞力11960人、半勞力3406人,下設20個生產大隊、215個生產隊,開了河南省小社並大社的先河,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反響。6月8日和6月12日,衛星集體農莊又在《人民日報》放了兩顆小麥高產“衛星”,先是宣布“5畝小麥每畝平均實產2105斤”,繼而又聲稱“有2畝9分地總產量達到10238斤6兩,平均每畝畝產3537斤7兩5錢”。衛星集體農莊頓時聞名全國,並引來了眾多的參觀者。

  這年6月26日,嵖岈山衛星公社出台了一份《1958年到1962年全麵規劃(草案)》,該《規劃》主要內容有:

  (一)提高糧食、油料、棉花、煙葉和其他經濟作物的單位麵積產量。具體要求是:糧食平均畝產1958年8000斤,1962年4萬斤;棉花平均畝產1958年300斤,1962年1000斤;煙葉平均畝產1958年500斤,1962年3000斤;麻類平均畝產1958年500斤,1962年5000斤;蔬菜平均畝產1958年5萬斤,1962年15萬斤;芝麻平均畝產1958年300斤,1962年1000斤;甘蔗平均畝產1958年2萬斤,1962年4萬斤,達到每人平均80斤糖。

  (二)興修農田水利,做好水土保持。《規劃》提出:“全體社員一條心,風雲聽令水服人;溝河節節築成壩,遍地修成水庫群;500公厘(即降雨量)不成災,一年無雨保豐收;旱田變成自流化,幸福生活樂無窮。”

  (三)發展地方工業。計劃1958年的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40%,1962年超過農業產值80%。其中,機械工業要做到小修不出隊、大修不出社,1960年前試製成功並生產小型拖拉機20台、鍋拖機200部、煤氣機200部;鋼鐵工業1958年開采鐵礦5座,產鐵50萬噸、鋼10萬噸,1962年發展到16座鋼鐵廠,年產鐵180萬噸、鋼40萬噸;化肥工業1958年興建化肥廠一個,年產3萬噸,1962年擴建為2個廠,年產10萬噸;1958年開采煤礦一座,年產煤10萬噸,1962年提高到60萬噸。還對電力、紡織、建築材料、食品、被服、藥材、造紙、陶瓷等工業一一訂出了發展目標。

  (四)交通運輸業。到1962年,衛星公社的公路將全部修成柏油路,到時大隊有電車,小隊有1至4輛大卡車,各戶有自行車和收音機。那時的情景將是:“社會主義多華麗,高樓排房平地起,到處安裝電話網,戶戶都有收音機,興建石子柏油路,汽車電車馳如飛,四通八達多方便,生產運輸不費力。”

  (五)發展家畜家禽和山區多種經濟。到1962年,衛星公社將有羊93000隻,雞280萬隻(每人60隻),鴨38萬隻,兔47萬隻,蜂5萬群,魚2億尾,果樹300萬棵,年產水果10億斤,用材林3億棵,油茶產油3萬斤,藥材50萬斤,蠶2000筐。

  (六)文化教育。1958年,每個青壯年達到初中程度,能看書報寫信;隊隊建立圖書館、俱樂部、報刊發行網和老年幸福院。1960年前,社員全部達到高中水平,隊隊有10至20個大學生;各小隊建立俱樂部、大隊建立文化宮,社有6個電影隊、2個電影院、6個養老院、6個跳舞廳;戶戶有1至3個彈簧床,2至5個沙發椅;隊隊都建立露天電影院,每個社員1月看5次電影。1962年,社員普遍提高到相當於大學文化水平。

  (七)除四害講衛生。1958年,消滅狼、虎、野豬和臭蟲,基本控製乙型腦炎、流行感冒、黑熱病、痢疾、百日咳、白喉、肺結核、霍亂和麻疹,並消滅全部甲狀腺病;隊隊有衛生室、保健站、醫療組,社員全部實現公費醫療。1960年,建立6個療養院;村村有浴池,每人每月可洗5次澡。

  到1962年,衛星公社將是:“堅決執行總路線,乘光駕電趕蘇聯;全麵實現電氣化,工廠林立像鞍山。牛羊成群豬滿圈,綠林遮日不見天;蘋果結的賽西瓜,棉花桃兒像鴨蛋;鯉魚長的比船大,糧食收的堆成山;年年喜慶大豐收,米麵魚肉頓頓餐。房子全部換新裏,戶戶住在樓上邊;街道修成柏油路,五彩電燈兩邊安;澡場戲院電影院,人民公園養老院;青年男女入大學,各個學的紅又專。祖國建設需人才,人人都是技術員;兒童送進托兒所,婦女產期住醫院;吃飯都是食堂化,蘋果罐頭作另餐;出門坐著小臥車,夜宿沙發去安眠;休息時有俱樂部,假期逛逛嵖岈山;大幹苦幹三年整,幸福生活樂無邊。”

  按照這個規劃,衛星公社到1962年已不是共產主義而勝似共產主義了。

  1958年9月,遂平縣多個公社合並為一個公社,將遂平縣改為遂平衛星公社,實行一縣一社。10月1日,遂平衛星公社委員會製訂《遂平衛星人民公社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規劃》,提出到1962年,全公社(即全縣)的工業產值將達到48億元,工業產值將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0%,實現高度工業化和高度電氣化。到時,衛星公社的交通將極其發達,將有通往嵖岈山的輕便鐵路一條,全縣實現石子公路化,開辟遂平至汝南的航線50公裏,全遂平將公路如網、水陸貫通,達到河內通汽輪、兩岸通汽車,隊隊有汽車,戶戶有自行車,社員上工外出一般不再步行。社員的文化程度也將有極大提高,年滿18歲的社員一律提高到中等文化程度,現有中等文化程度者提高到大學程度,並設立工、農、林、醫、藝、師、水產等學院。人均糧食將達到22000斤以上,皮棉100斤,食油1600斤,肉類1000斤,糖600斤,水果1500斤,牛奶350磅,蔬菜4200斤,魚1000斤,海味5斤,雞蛋1000個,社員生活達到豐衣足食。到1962年,“廣大社員生活水平正式過渡到偉大的共產主義社會”。

  據時任嵖岈山管理區黨委書記的陳丙寅回憶,1958年10月,到遂平進行調查研究的陳伯達,還曾設想在嵖岈山搞共產主義新村的試驗。在嵖岈山召開的一次會議上,陳伯達說:“如今人民公社工、農、商、學、兵五位一體,政社合一,這就為過渡到共產主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真正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什麽樣子呢?誰也不知道。所以,我建議咱們選個地點,搞一個共產主義新村試驗,成功了為將來積累點經驗,失敗了我們吸取教訓。”經過衛星公社黨委研究,決定將該項試驗放在嵖岈山地區的土山進行。試驗的主要內容就是取消貨幣。陳伯達的理由是:共產主義社會各取所需、按需分配,徹底消滅了私有製,人與人之間的貨幣交換將逐步消亡,錢成了無用的東西。

  隨後,陳伯達與遂平縣人民銀行行長共同設計了一種代替貨幣的交換券。這種交換券沒有麵值,隻起證明作用,社員拿交換券可以在共產主義新村進行物物交換。他們又製訂了幾個小冊子,確定了進行內部交換的標準。由於物資緊缺,沒幾天的工夫,供銷社的物品就被交換一空。不久,中共中央通知陳伯達去鄭州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即第一次鄭州會議),嵖岈山的共產主義新村試驗也就不了了之。

  河北徐水:共產主義試點

  1958年8月4日,毛澤東視察河北省徐水縣。8月5日,中共徐水縣委召開“徐水縣共產主義思想文化躍進大會”,縣委第一書記張國忠在會上作了《向共產主義進軍》的講話。張國忠說:“今天是共產主義思想文化躍進大會,這是我們縣要向共產主義邁進很重要的會議,這就是要使我們思想、文化教育全麵提高,向共產主義進軍。”“要建設共產主義,就要有共產主義思想。我們黨領導群眾多年,就是為建設共產主義,使人民進入生活、勞動幸福的樂園。”

  張國忠還說:“現在高級社改公社,就是共產主義的基層組織。”“把人民的生活、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包括在內。”那麽,什麽是共產主義呢?張國忠說:“大車、牲口全要公有,糧食很多,有新房,有膠皮(大車)、機器,哪個是個人的?存款還算自己的。這就叫共產。越共越好,一共就富了。私產是貧苦受罪,糧食不能高產。”顯然,這位縣委領導人把共產主義同“共產”等同起來了。

  8月6日,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正人來到徐水,指導徐水進行共產主義試點,並給徐水帶來了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和康有為的《大同書》。8月8日,陳正人在徐水召開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河北省委秘書長尹哲、副省長胡開明、保定地委書記李悅農、徐水縣委的領導,以及南梨園鄉的黨委書記和大寺各莊、北邵莊、雙營、六裏鋪等四個社的支部書記。在座談會上,陳正人說:第二個五年計劃,社會主義差不多了,第三個五年計劃,就向共產主義過渡了。過去沒有想到躍進得這麽快,今年鋼產量可以搞到1200萬噸,明年鋼產量達到3000萬噸,超過英國。這樣逼得我們想問題了,就要搞共產主義過渡的試點,搞共產主義,搞工、農、兵、學、商結成一體,在農村、機關、學校都搞。

  為何要選擇在徐水搞試點呢?陳正人解釋說:在徐水搞試點是合適的,因為徐水工作躍進很快,搞了軍事化,大大解放了勞動力,在水利建設上有創造性,一年來群眾運動中也有了很多鍛煉,農業上有了很大基礎,交通很方便,雖然有些缺點,比如資源不太豐富,但也可以改變和克服,並不是太難的事情,這些中央可以幫助,省、地委更要幫助,當然主要還是靠自己。座談中,陳正人還要徐水的幹部看幾本書,例如《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以及《政治經濟學》的分配與生產部分、馬恩列斯毛有關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章。他還提到了康有為的《大同書》,並說康有為的書隻能當小說讀,糟粕很多。據參加這次座談會的著名作家康濯回憶:“陳正人來徐水帶來了一些書,其中有康有為的《大同書》。當時他問我:‘你是文化人,《大同書》看過沒有?’我說:‘看過。’他說:‘《大同書》有原始共產主義思想,可以看一看。’”

  既然中共中央將徐水作為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試點地區,中共河北省委自然要積極配合。8月12日,省委召開書記處會議專門討論徐水的共產主義試點問題,並決定成立規劃小組,請中央派人參加。規劃的總要求是使徐水的發展速度比其他地方走在前頭兩三年,以便取得經驗,向全國推廣。為了搞好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全麵規劃,中央有關部門、河北省委、保定地委和徐水縣委組織了有100多人參加的規劃班子,中央農村工作部、國家計委等70多人,河北省委10餘人。這個班子對徐水未來五年的工農商學兵、政治、經濟、文化、人民生活、建築等進行了全麵規劃。

  8月22日,這份題為《關於加速社會主義建設向共產主義邁進的規劃(草案)》編製了出來,主要規劃有:

  關於農業生產。1959年糧食播種90萬畝,其中小麥80萬畝,畝產1500斤,總產12億斤。甘薯30萬畝,畝產折糧5000斤;棉花30萬畝,畝產皮棉500斤;花生8萬畝,畝產1000斤;芝麻2萬畝,畝產150斤;蔬菜10萬畝(包括白菜5萬畝),平均畝產5萬斤;糖類3萬畝,平均畝產1萬斤;瓜果煙麻5萬畝。其他造林、飼草等占地10萬畝。到1962年,縮小播種麵積,優種化,爭高產,畝產糧食1萬斤。發展多種經濟。1959年木材林發展到80萬畝,1962年發展到100萬畝;1959年果樹種植達到200萬棵,1962年達到390萬棵。

  1959年,騾馬發展到3萬匹,驢4萬頭,牛25萬頭,羊20萬隻,豬160萬口,雞250萬隻,兔160萬隻,蜂2500窩,蠶2000張,魚6000萬尾。1962年,騾馬達到8萬匹,牛50萬頭,羊50萬隻,豬350萬口,雞500萬隻,兔250萬隻,蜂8000窩,蠶2萬張,魚2.5億尾。根據這個發展規劃,1959年,徐水平均每人將有糧食4000斤,棉花227斤,油料125斤,肉類200斤。到1962年,平均每人糧食4000斤,棉花330斤,食油133斤,豬肉400斤,蛋品800個,糖266斤。

  關於工業生產。新建12座縣營企業,所有縣營的工廠,一般都辦紅專學校,都種試驗田和菜園,適齡青年都編入民兵;興建多種社營工廠,所有社營工廠的工人,都逐漸實行輪換辦法,二年一換,亦工亦農。這些廠子建成投入生產後,加上上級的支援,就可以加速裝備農業,1958年冬實現排灌機械化,1958年秋實現加工機械化,1959年實現耕作機械化,1959年春實現電氣化。“這樣,人民的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就可以大大減輕,主要勞動都為機器代替,工作時間減為八小時,人民的生活資料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供應。”

  關於交通運輸業。全縣建輕便鐵路60公裏;建設水泥路麵公路100公裏,高級路麵都通無軌電車;建設碎石公路1000公裏,使所有的社都與縣幹線貫通,所有社的居民點、衛星村都用普通公路連結起來;全部消滅鐵輪車,社社有汽車,隊隊有膠輪車,戶戶有自行車。人們下地下廠勞動一般不再步行。修建飛機場,買飛機3架,解決大麵積捕蝗除蟲問題;從劉家台水庫經瀑河水庫直通白洋澱,節節建閘,開展航運;村村建立郵政代辦所,村村都有電話機。

  關於文教衛生事業。擴建綜合大學一所,設立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師範學院和藝術學院,建立科學研究院,建立綜合醫院一所,建立文工團一個、文化宮一所、圖書館一所,建立體育館一所,設立人民出版社出版縣報一種,建有線廣播電台一所。在7—10年內普及大學教育,從今年算起所有30歲以下的人都達到專科以上文化程度,人人是專家等。那時,舊的分工形式要改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本質差別將消失。

  關於城鄉規劃和居住條件。縣城人口,一般達到5萬—7萬,最多不過10萬人。另外把容城、固城、大王店發展為3萬人以上的小城市,既是社的所在地,又是縣城的衛星城。社址所在地一般為2萬人左右,每個社建立4個居民點,每個居民點人口為5000人左右;普遍改善居住條件,建設樓房,每四戶一幢。縣城和社址,都有自來水,村村都有洗澡塘。

  為了加快向共產主義過渡,徐水決定在全縣範圍實行基本生活供給製。其中,針對農民的供給內容有:

  夥食:男女整半勞力,大、中學生每人每月5元,小學生每人每月4元,幸福院老人每人每月4元5角,幼兒園兒童每人每月3元5角,托兒所嬰兒每人每月3元。夥食費一律不發給本人,以食堂為單位掌握。夥食用糧發給食物,以食堂為單位發給供應證,憑證到附近糧庫領取,其他部分一律折款發給貨幣。為了便於掌握,各食堂可發給個人飯證。農民出門原數帶走飯費,到另一食堂吃飯交費。

  服裝日用品:男女整半勞力,每人每年發給服裝布24尺、棉花1斤、鞋3雙、襪子2雙、毛巾1條、肥皂2塊,根據需要發給草帽1頂。大中小學生、幸福院老人、兒童都有相應的規定,連托兒所兒童,每人每年也發給服裝布8尺、襪子3雙、毛巾2條、帽子1頂、香皂1塊、小毛巾1條。

  津貼:根據勞動態度、技術高低、勞動強度分為兩等,一等每月2元,二等每月1元,一、二等各占50%左右。大中學生每人每月零用錢5角,小學生、幸福院老人、嬰幼兒每人每月分別為1角、3角、1角,不發給個人,由集體掌握。

  其他:農民的醫療費,由縣財糧部發給各公社,由各公社統一掌握。農民看病在本公社有效,本公社不能治療經醫生證明轉院,轉院治療一律付現款。結婚男女雙方每人補助1元5角,生育補助3元,死亡喪葬適當發給喪葬費。看戲、看電影、洗澡不花錢,每10天發洗澡票1張,20天發理發票1張,1月發電影票1張。取暖以年105天計算,每戶每天煤2斤,折款一次發給各戶。

  然而,徐水當年的生產力水平很低,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還剛剛解決,根本不具備實現共產主義的條件,所謂的基本生活供給製基本上沒有兌現。規劃草案出台不到兩個月,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所謂共產主義試點也就隻得草草收場。

  山東壽張:1960年建成共產主義

  1958年8月27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文章,文章開頭就說:“這次壽張之行,是思想再一次的大解放。今年壽張的糧食單位產量,縣委的口號是‘確保雙千斤,力爭三千斤’。但實際在搞全縣範圍的畝產萬斤糧的高額豐產運動。一畝地要產五萬斤、十萬斤以至幾十萬斤紅薯,一畝地要產一兩萬斤玉米、穀子,這樣高的指標,當地幹部和群眾,講起來像很平常,一點也不神秘。一般的社也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標的已經很少。至於畝產一兩千斤,根本沒人提了。這裏給人的印象首先是氣魄大。”於是,壽張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而聞名全國。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後,壽張的“大躍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浮誇風也開始盛行。這時已是夏收時節,台前農業社率先放出了畝產小麥3175斤的“衛星”,創下山東全省小麥最高紀錄,頓時聞名於齊魯大地。從此之後,壽張的“衛星”越放越多且越放越大。8月下旬,城關鄉北台農業社放出一顆穀子大“衛星”,畝產幹穀10546斤15兩。接著,城關人民公社台前耕作區,放出畝產玉米20125斤和畝產穀子21787斤的大“衛星”。

  1958年9月,壽張宣布:全縣幾萬畝早秋穀子和玉米,平均畝產都超過了5000斤。其中玉米11064畝、平均畝產4814斤,穀子52345畝、平均畝產6028斤。進入10月,壽張又宣布:全縣50萬畝糧食作物預計總產量能達25億多斤,平均畝產5000斤,比去年畝產290斤增產17倍多,成為全國第一個平均畝產超過5000斤的縣。由於壽張大膽放“衛星”,名氣越來越大,成為山東著名的“大躍進”典型,並被樹為山東省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紅專標兵”,山東省委還多次在壽張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其經驗。

  這年8月13日,新華社報道了毛澤東視察山東農村的情況,其中特地提到毛澤東表示“還是辦人民公社好”,於是全國農村迅速掀起了大辦人民公社的熱潮。作為“大躍進”典型的壽張當然不能落後。8月23日,壽張召開建立人民公社萬人動員大會,當天晚上,全縣第一個人民公社——城關人民公社宣布成立。4天後,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原有的129個農業社被合並為8個公社。不久,又將8個公社合並為一個公社,命名為壽張人民公社。

  10月上旬,壽張縣委召開擴大會議,認為在糧食問題已經解決的情況下,完全有能力在三四年裏把壽張建設成為一個像樣的共產主義社會。接著,又根據山東省委的要求,提出到1960年即可建成共產主義。10月25日,壽張人民公社製訂了相應的規劃,題名為《高舉紅旗,乘勝前進,加快步伐,到1960年建設成共產主義社會的建設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 《規劃(草案)》提出:隨著工農業生產的全麵躍進,已為盡快加速社會主義建設,過渡到共產主義奠定了物質基礎和思想基礎;隨著公社的建立,社會主義大協作已經鞏固,全民實現了組織軍事化、生活集體化、生產戰鬥化,工農商學兵已經結合為一體,全民所有製已在農村占據絕對優勢,主要生活資料——糧食問題已經完全解決。“在這種新形勢下,經公社研究,認為我們必須高舉紅旗,乘勝追擊,勝利再勝利,大幹猛幹2年,過渡到美滿幸福的共產主義社會。”

  《規劃(草案)》確定了實現共產主義的標準:一是實現工業化,工業產值應占總產值的70%至80%,能生產中小型機器;二是實現農業機械化,主要笨重的農活有70%的使用機械操作;三是實現電氣化、沼氣化,照明、做飯全用電;四是年滿35歲以下的男女社員,都能達到或超過高小程度,力爭7年到10年內提高到大學程度;五是改善居住條件,全體社員都遷居新村,大部分住上二層樓;六是托兒所、幼兒園、幸福院、食堂、校舍、劇場、電影院、洗澡塘、花園等設施應有盡有;七是實現“各取所需”的分配製度,社員享受著豐衣足食的生活。

  《規劃(草案)》分為二十個具體指標,這個烏托邦式的規劃剛剛製訂出來,壽張人麵對的已是如何吃飽肚子的問題。這一年壽張的實際畝產量隻有312斤,卻虛報為5000斤。既然壽張農業獲得了如此大的豐收,國家在實行糧食征購時,就給壽張下達了1.1534億斤的征購任務,按說這個數字不到壽張自稱的年總產量25億斤的一個零頭,但那25億斤是吹牛皮吹出的,實際產量隻有4.2525億斤,在完成國家征購任務後,全縣人均口糧隻有283斤。因而到了這年底,壽張就出現了浮腫病和非正常死亡,並造成大量人口外流。這個兩年實現共產主義的規劃也就成為一份曆史笑料。

  山東範縣:“共產主義新樂園”

  在1958年的共產主義試點中,與徐水、壽張齊名的還有山東的範縣(今屬河南)。壽張出名後,引起了中央領導人的關注。這年7月中旬,劉少奇前往山東視察。7月15日,劉少奇在濟南同壽張縣委書記及該縣部分鄉社幹部進行了座談,了解有關情況。7月17日,他又驅車前往壽張,參觀了台前農業社的高額豐產田。在這期間,劉少奇曾要求山東五年建成社會主義。

  既然中央領導同誌提出了明確要求,山東省委自然不敢怠慢。為了貫徹劉少奇的指示,山東省委立即在壽張召開各地(市)、縣委書記參加的現場會。範縣縣委書記謝惠玉和縣長李普光參加了會議。

  這是一次“插紅旗、拔白旗”的會議。會上,各縣自報夏收小麥的產量。這年範縣的小麥畝產是96斤,與往常相比是一個不錯的年份,謝惠玉就如實地報了這個數。可是,鄰近的壽張報出的產量卻是每畝260斤,差不多是範縣的3倍。範縣與壽張地理位置、自然條件都大致相同,可報出的產量卻遠遠低於壽張。這樣一來,受到了主持會議的一位省委領導的點名批評,認為範縣是右傾保守,擋了五年建成社會主義之道。在這全麵“大躍進”的年月,誰都怕被指責為右傾,這時,坐在台下的範縣負責人十分緊張,趕緊檢討。接著,他們又給在家的縣委常委通電話,要縣委立即組織人馬來壽張參觀。

  當時,能否“躍進”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敢不敢放“衛星”。範縣自從被省委領導批評為右傾後,也隻得大著膽子搞浮誇。這次會議不久,範縣向外界宣布:登封農業社的5畝試驗田,畝產小麥2013斤,全縣小麥總產量比1957年增長了62%。這個頭一開,範縣的“衛星”也就越放越大,小麥畝產量一直放到了5067斤,隻比壽張少了9斤,而全縣穀子平均畝產則達到5000斤。這一下,範縣也吹響了,不但上了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而且《人民日報》還多次報道其發射“衛星”情況。8月26日,範縣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幾天時間,全縣就實現了公社化。9月14日,又將全縣的10個公社合並為一個大社,即範縣人民公社,範縣縣委也就成了公社黨委,縣人民委員會變成公社管理委員會。

  10月中旬,華北和東北九省市在西安召開秋季農業協作會議,討論當前辦好、鞏固農村人民公社的主要問題和1959年農業生產如何實現更大躍進。一位與會的中央領導同誌在會議的總結報告中說,1958年全國糧食產量8000億斤是肯定的,1萬億斤是可能的。參加會議的一位山東省委領導匯報說,全省糧食預計可達800億斤,壽張、範縣平均畝產5000斤以上。這位中央領導同誌當即表示,壽張、範縣不僅是山東的旗幟,也是全國的旗幟,沒有搞好的地方,都應到那裏開現場會。這樣一來,範縣的牛皮不但吹響了,也吹大了。

  10月28日,範縣召開共產主義建設積極分子萬人大會。會上,縣委書記謝惠玉作了《高舉毛澤東思想紅旗,乘風前進,為加速建成社會主義並到1960年過渡到共產主義而奮鬥的報告》,正式向全縣公布了兩年過渡到共產主義的規劃內容:

  (一)規劃提出,一年實現地方工業網,二年實現工業化、電氣化。內容包括:鋼鐵工業,土洋結合,內外結合;集中力量大搞機械工業;電氣化,1958年建立水電站8處,1960年建成黃河水利工程大型發電站一處,除供給工業用電外,農村、城鎮全部達到電氣化、電燈化,並開始研究和利用原子能;大搞化學工業;大力發展生活用品工業;大力發展建築工業。完成這些規劃後,範縣將是:“各種工廠遍地起,處處煙囪如林立,工廠機器轟轟響,大小機器自己使,生產操作按電鈕,難分勞動和休息。能產鋼鐵能產布,能造化肥發電機,拖拉機汽車也會造,生產用品樣樣齊,果品罐頭範縣酒,何時需要何時有。電燈電話收音機,使用起來真便利,這樣的日子何時到,苦幹二年拿到手裏。”

  (二)規劃提出:1960年,糧食作物種植15萬畝,保證畝產2萬斤,爭取3萬斤,總產39億斤;棉花種植15萬畝,保證畝產籽棉1.5萬斤,爭取2.5萬斤,總產22.5億斤;花生種植15萬畝,保證畝產5萬斤,爭取8萬斤,總產75億斤;甜菜種植5萬畝,保證畝產3萬斤,爭取5萬斤,總產15億斤。今年的水利要實現河網化。1959年全部土地田園化,灌溉自流化、標準化,1960年達到灌溉電氣化、自流化。到那時:“田間耕作用機器,灌溉自流用電力;糧食畝產好幾萬,堆大敢與泰山比;棉絮開放似雪野,花生多得不用提;豐收一年頂百季,人人喜得了不的。” (三)規劃提出:(1)根據全公社工農業生產布局和有利於生產、美化環境的原則,把全縣993個自然村在3年內合並為25個合乎共產主義的新樂園。每個新樂園內設有婦產院、劇院、影院、幼兒園、養老院、療養院、休假院、公園、托兒所、衛生所、圖書館、展覽館、文化館、理發館、青年食堂、養老院食堂、大禮堂、會議廳、餐廳、跳舞廳、浴池、養魚池、供應站、廣播站、體育場、發電廠、自來水供應廠、畜牧場等,達到八院(園)、二所、四館、三廳、三堂、二池、二站、四場(廠)。(2)根據共產主義新樂園的規劃,範縣將築成“經三、緯五”8條寬達30公尺的大馬路,貫串到全公社25個新樂園。田間也修成筆杆條直四通八達的12公尺寬的管理區道,除當中鋪成馬路外,兩旁培植果樹和花草。總之要實現:“新樂園真正強,四麵八方是樓房,有大學有工廠,公園街上百花香,柏油馬路明又亮,汽車穿梭排成行,有電影有戲院,勞動以後去聽唱,冬天室內有暖氣,夏天開開電扇乘乘涼,生活真是大變樣,萬年幸福樂無疆。”

  (四)規劃提出:(1)文教。1959年普及小學教育,凡是適齡兒童全部入學;二年建成大學4至6處,師範學院1處,中學80至100處,普及中學教育。(2)科學。1959年建公社氣象總站1處、分站10處,正規紅專大學11處,科學院1處、分院10處,農業大學1處,黨校、團校、醫校各1處。各院、部、站和學校,均購買一套比較完整的工農業科學研究儀器,並應有自己的工農業試驗田。(3)衛生。1958年除實行公費醫療外,1959年擴建10個床位的醫院、婦產院各25處,百個床位的公社醫院、婦產院各一處,門診部100個;1960年除已建立的院、部進行擴建外,再興建公社療養院4處。(4)福利。在1958年已建戲院、圖書館、澡堂22處的基礎上,1959年擴建戲院、澡堂、電影院、體育場、公園、圖書館、俱樂部各25處。(5)郵電。1959年把生產隊、食堂、工廠等單位均安上電話,戶戶有喇叭;1960年生產大隊建總機,托兒所、婦產院、醫院、圖書館等單位均安上電話。真正達到:“各種生產用機器,勞動學習娛樂‘三八製’;出門坐上電汽車,到處花香真噴鼻;室內室外公路電燈化,有事搖搖電話機,定時廣播有喇叭;飯前飯後開開收音機,北京上海好戲隨便聽聽它。”

  (五)規劃還提出,到1960年基本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分配製度。到那時:“人人進入新樂園,吃喝穿用不要錢;雞鴨魚肉味道鮮,頓頓可吃四大盤;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樣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說天堂好,天堂不如新樂園。”

  1958年11月初,山東省委在濟南召開宣教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子意參加了會議,並將範縣的這個規劃帶回了北京,刊登在中宣部11月4日編印的《宣教動態》第134期上。

  僅過了兩天,毛澤東就看到了《宣教動態》上的這個規劃,並批示印發給即將召開的八屆六中全會與會人員,還提議陳伯達、張春橋、李友九等人去範縣看看。這時,毛澤東已開始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左”傾錯誤進行局部糾正,所以對範縣的規劃並不欣賞。他在此間召開的鄭州會議上的講話中說:“現在有那麽一種傾向,就是共產主義越快越好,最好一兩年就搞成共產主義。山東省範縣說兩年進入共產主義,說得神乎其神,我是懷疑的。”不久,陳伯達等人到了範縣了解情況,並對範縣一些過左的做法作了批評。範縣也因大放衛星,號稱糧食獲得大豐收,結果實行高征購,甚至將群眾的口糧都征購走了,到1959年春,不要說實現共產主義,就是吃飯都成了大問題,山東省給其緊急調撥了500萬斤糧食才勉強渡過了1959年的夏荒,至於那個兩年實現共產主義的規劃,就隻能收進曆史的檔案館了。

  此外,其他一些地方也製訂了類似的規劃,例如,山東莒縣製訂了大戰二百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規劃,河南修武縣製訂了三年豐衣足食、五年內建成社會主義並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規劃,等等。其內容與徐水、壽張、範縣的規劃大同小異,結局也完全相同。這說明,當年人們對實現共產主義是何等企盼,而對什麽是共產主義的認識又是何等膚淺。

  (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